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基于自由聯想法本科實習護生群體情緒分析

時間:2023-07-14 14:35:03 來源:網友投稿

黃珊,袁娟,顏貴明

(安徽中醫藥大學 護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群體情緒是指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產生的一種群體共有的心理活動或社會性反應,能夠反映社會結構與社會心態[1]。護士以人為本的職業理念及較高的職業道德導致其對情緒管理的能力要求較高,這種情緒勞動容易導致護士產生情緒耗竭[2]。本科護生是新時代護理事業的接班人,臨床實習是其轉變職業角色完成職業社會化的重要過程,但是由于臨床環境的復雜、護生經驗不足等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3]。這些不良情緒不利于培養護生職業認同,導致其產生臨床適應不良,嚴重者還會出現身心問題[4]。因此,關注護生群體情緒的對監測護生職業心態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對護生群體情緒的測量主要包括情緒智力量表和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王葉飛[5]等對國外量表漢化后的情緒智力量表,主要用來探索護生在社會規范下形成的社會化情緒,主要關注情緒識別、運用和管理的能力。而在中國社會文化規范下情緒的表達可能會存在抑制,忽略個體的真實情緒體驗?!白杂陕撓敕ā笔怯脕硖剿鱾€體無意識心理的一種投射測驗技術,能夠反映個體內心深層動機、情緒等,更適合挖掘個體內心的真實想法[6]。在我國已被運用到性別差異、形象認知、中小學生群體情緒研究等,但鮮有對護生的調查研究。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是邱林[7]等在情緒二維結構理論的基礎上漢化的結果,但是其忽略了中性情緒的緩沖作用,情感色彩傾向于兩級分化。護生自由聯想的語言文本利于發現文本的意義及規律,展示護生臨床實踐發展過程,與量表調查相比較為靈活和深入[8]。同時,將社會分配格局模型運用到群體情緒,更能直觀形象地看出群體情緒結構,利于理解3種情緒分配對群體的影響。因此,在“自由聯想法”了解實習護生真實群體情緒的基礎上,建立群體情緒結構模型,為了解實習護生的群體情緒發展狀態提供依據。

2022年3-4月,通過便利抽樣法,以2所醫學院校(安徽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2018級本科實習結束在校護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納入標準:實習時間≥8個月;
本科護生;
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專升本護生。剔除標準:問卷填寫不全或規律作答者。共發放問卷393份,有效問卷383,有效回收率為97.5%。

2.1 一般資料調查法 經與心理學老師討論及閱讀文獻總結出可能對情緒有影響的變量包括性別、00后、獨生子女、生源地、生活費、是否得過獎學金、體育鍛煉、閱讀習慣、志愿選擇、護理榜樣、實習醫院、實習時間、實習地點、實習補貼。運用SPSS 23.0對實習護生一般調查資料進行頻數分析。

2.2 自由聯想法

2.2.1 方法簡介 自由聯想法為探尋個體潛意識的心理學研究方法,通過對自由聯想的語言信息進行分析,能夠反映個體內在的認知結構,避免意識層面的影響探索個體真實想法。自由聯想法是給研究對象一個刺激(詞語或圖片)后,讓被試說出或寫出他頭腦中浮現的詞或事實,分為不連續的自由聯想(刺激詞出現后研究對象立即以其頭腦中浮現的第一個詞來反應)和連續的自由聯想(刺激詞出現后研究對象以一系列詞或事實作反應)2種類型。

2.2.2 實施 本研究采用連續的自由聯想法,于2022年3-4月對安徽、江西2所醫學院校2018級本科實習結束在校護生現場問卷調查,問卷介紹了知情同意、研究目的等。以“實習”為刺激詞,寫出想到的詞語或語句,不限制詞語個數,自由發揮。

2.2.3 質量控制 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以保證文本分析質量:將數詞、量詞及輔助詞等一些無意義的詞匯刪除,如:-_-||、哈、bgm、+、20 塊、2012.1.18-2021.12.5等;
錯別字訂正,如:收貨(獲)、操做(作)等;
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如:tired student(勞累的學生)、ICU(重癥監護室)等;
翻譯流行語,如:大冤種(悶悶不樂)、白嫖(免費索取)、工具人(使用)等;
同義詞合并,如:“苦”“煩”“噩夢”“苦力”并于“累”,“扎實”“閱歷”等并于“能力”。

2.3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對文本所表達的意義的分析方法,包括統計分析、詞頻分析、語義網絡分析及話語分析,利于發現文本的意義及規律,反映社會結構中關系、身份等的變化,同時也是監測社會輿情的方法[9]。RostCM 6軟件是由武漢大學沈陽博士等開發的大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計算平臺,可實現分詞、詞頻分析、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情感分析等,可探索文本內容內在邏輯與理論內涵,在我國已被應用于語言學、旅游科學、教育學、管理學、風景園林等領域。具體分析步驟:(1)將篩選后生成的TXT文件文本導入ROST-CM6,在“功能性分析”中進行分詞處理。(2)將分詞后的文本進行詞頻分析,啟用過濾詞表、歸并詞群表、保留詞表、輸出單字詞、輸出詞頻。(3)將完成詞頻分析后的文本進行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和情感分析。

3.1 一般調查資料 共調查383名本科實習結束的在校護生,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383名本科實習護生一般資料表

3.2 高頻詞結果 高頻詞可以體現護生臨床基本狀態,前10位由高到低包括:“實習生”“操作”“學生”“累”“臨床”“護士”“學習”“護理/學到”“技能”“知識”。高頻詞的詞性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詞性的判斷主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確定,見表2。其中名詞約占45%,主要涉及護生臨床角色及實習內容,臨床角色包括“實習生”“學生”“護士”“勞動力”“學習者”“同學”“助手”;
實習內容包括“操作”“臨床”“護理”“技能”“知識”“能力”“理論”“醫院”“夜班”“人際”“中醫”。動詞是實習護生的實習活動和行為,約占35%,包括“學習”“結合”“認識”“學到”“會”“實踐”“學會”“提升”“干活”“上班”“收獲”“打雜”“得到”“鍛煉”“打工”“經歷”“交流”;
形容詞可以表示護生的實習狀態和性質,約占20%,包含較多情緒詞匯:“累”“充實”“忙碌”“很多”“好”“辛苦”“熟練”“快樂”“疲憊”“痛苦”。唯一的副詞“更”表示的是程度的加深,體現護生的臨床實習成長結果??傮w來看,表格中出現的高頻詞可以反映護生整個臨床實習過程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

表2 383名本科實習護生臨床情緒高頻詞匯表

3.3 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結果 語義網絡分析是用來挖掘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聯性,可反映詞匯間的聯系與深層次結構關系,線條指向越密集,說明該詞匯與其詞匯共線頻次越高。采用ROSTCM 6對高頻詞進行,剔除無意義的詞條,最終形成以一級關鍵詞“操作”為圓心向四周輻射,以二級關鍵詞“勞動力”“理論”“實踐”“學習者”“知識”“臨床”“學生”“溝通”“學習”等和三級關鍵詞“鍛煉”“交流”“提高”“熟練”等為圓周的圓形語義網絡結構圖,見圖1。“操作”的匯集線條最為密集,作為核心體現護生實習主要目的和收獲,二級與三級關鍵詞共同構成護生臨床實習的主要內容,由點及面地呈現護生整個實習情緒過程。

圖1 383名本科實習護生自由聯想法圓形語義網絡結構圖

3.4 情感色彩分析 情感色彩是指附加在詞語上的情緒,主要分為積極情緒、中性情緒和消極情緒3類[10]。實習護生積極情緒詞匯主要包括:珍惜、融洽、充實、幸福、期待、懷念、協助、明白、努力、獨立;
消極詞匯主要包括:底層、勞累、死亡、忍耐、痛苦、煎熬、疲憊、艱苦、跑腿等;
中性詞匯主要包括:書本、經歷、醫院、理論、職業、角色、關系、科室等。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實習體驗的積極情緒占16.1%,中性情緒占比高達49.0%,消極情緒為35.0%,見表3。

表3 “實習”聯想詞情感色彩

4.1 本科實習護生臨床高頻詞匯及語義網絡分析高頻詞匯主要涉及護生臨床實習角色、實習內容、實習活動、實習狀態及實習結果,較為全面的展示出護生臨床實習全貌。本次分析結果顯示護生實習角色感知以 “實習生”“學生”“護士”“勞動力”“學習者”“同學”“助手”為主,從動詞“學習”“結合”“認識”“學到”“學會”“提升”“收獲”“得到”“鍛煉” 也可以反映護生內心認為在臨床最主要的是學習者角色。從高頻詞匯“能力”和“更”可以反映護生實習成長結果,護生的能力提升主要表現在溝通能力、實踐能力、抗壓能力、處理能力、應變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與實習之前比較,實習護生更堅強、更穩重、更成熟、更熟練、更牢固、更緊密、更專業、更深入、更大膽。由此可見,臨床實習對護生來說不僅是職業能力的提升,更是人格的完善過程。護理臨床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護生職業情感、專業技能及臨床思維,以“操作”為核心的語義網絡分析反映臨床對護生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專業技能,可能忽略了護生職業情感和臨床思維的培養。同時從“勞動力”“干活”“打雜”“累”“忙碌”“辛苦”等高頻詞匯,可以看出部分護生的職業情感存在實習不滿情緒,可能與臨床工作場所欺凌有關。侯銘等[11]對護生工作場所欺凌現狀調查結果中發現:組織不公導致實習護生被安排低于能力水平的工作、做瑣碎不愉快的工作、不合理工作及超負荷工作得分較高,并發現自主選擇護理職業和生源地在城市的護生的臨床工作場所欺凌較少。工作量太大不符合實踐教學的要求,也不利于發展護生的職業認同,職業認同與情緒雙向聯系,也會影響職業情緒[12-13]。本次研究對象中,非自主選擇護理職業的大約占39%,非城市生源護生約占81%,這可能增加了本次研究對象工作場所欺凌的發生率;
同時,本科護生對臨床實踐角色期望較高,臨床操作較為重復、瑣碎,使其更易產生實習期望與現實落差,引發不良情緒[14]。而醫院在承擔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等基本職責的同時,還要面對疫情的預防與治療等重大任務,臨床護士作為一線人員,疫情期間的任務繁重,可能導致其在實習生管理教育中出現不足,出現過多使用護生實習生角色而忽視護士現代職業角色培養的問題。這樣可能會壓抑護生角色潛能,導致護生出現角色模糊和角色沖突等問題,引發消極情緒。因此,臨床實踐教學應該轉變實習護生的角色培養觀念,正視護生的學習者角色,而不是單純的勞動力角色,積極融入護士現代職業角色的培養,為新時代護理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4.2 本科實習護生臨床群體情緒結構分析 本科實習護生臨床群體情緒中積極情緒占16.1%,中性情緒49.0%,消極情緒為35.0%,群體情緒結構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布,是一種較為穩定的情緒結構。中性情緒是實習護生群體情緒的 “穩定器”,能夠緩沖實習護生情緒極化現象[15]。但是從情緒格局圖中可以發現頂部較尖,底部較寬,有向“金字塔”情緒結構發展的趨向,而“金字塔”情緒格局表達的是情緒的兩級分化,易導致群體情緒不穩定。本次調查的實習護生情緒均較為平穩,閱讀和運動能改善消極情緒[16-17],而本次研究對象中有運動習慣和閱讀習慣的實習護生比例較高,分別占比約58%和69%,可能是實習護生臨床情緒的保護性因素。但是,仍存在大量消極情緒。本次研究對象于2021年進行臨床實踐活動,在緊張復雜的社會背景和醫療背景之下,實習護生大多是2000年左右出生,年齡較小,心理防御機制與人格發展的不完善,可能還不能很好地處理臨床問題。另一方面,護生需快速適應醫院的高壓環境進入臨床護士角色,更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影響其壓力調節能力,產生職業倦怠[18]。護士是以女性為主體的職業,而女性相比男性會產生更高水平的恐懼、應激、易激惹等不良情緒[19]。護士是高壓、高風險、高負荷的“三高”的職業,COVID-19疫情作為應激源,造成臨床護士應激水平升高,增加睡眠及情緒障礙[20]。因此,臨床護士的群體情緒氛圍可能已經存在了大量的消極情緒,而部分臨床護士可能會采取非適應性調節策略如自我責難、責難他人、沉思、災難化來發泄不良情緒[21]。由于群體情緒具有彌散性和傳遞性[22],可能會產生臨床護士對護生單方面情緒輸出的臨床不文明行為,導致護生被動陷入“踢貓效應”的惡性循環,導致護生產生自我懷疑、逃避面對和情緒失控等表現[23]。由此可見,護生自身和臨床環境均會影響護生的職業情緒。

4.3 本科實習護生臨床群體情緒管理對策分析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護生自身因素和臨床環境對實習護生的臨床群體情緒影響較大。首先,實習護生可通過反思日記、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式進行自我情緒管理,調節自我職業認識與評價,提升職業應對能力。張勝華等[24]發現通過結構性角色授權,增加實習護生的機會權力、支持權力、資源權力及信息權力,可為實習護生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改善個體負性情緒,降低臨床適應不良。因此,醫院可以增加實習護生體驗護士現代職業角色的機會,建立臨床導師制,為其提供“護士長”“帶教”“科研骨干”等多種護士職業角色,使其看到護士角色的多樣性和專業性,增加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
保障其休息休假、勞動安全防護、接受職業技能指導等基本權利,可適當對實習護生提供交通補貼、伙食補貼等,體現對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增加對其支持權力;
鼓勵實習護生積極參加學術會議、醫生查房、多學科協作等增加其資源權力;
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實習護生增加了解醫院信息、護士職業信息平臺,同時實習護生要積極主動去了解職業領域情況,明確職業目標,進行職業規劃以增加信息權力。實習護生若出現情緒調節障礙,可尋找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研究顯示,實習護生經常采用退避幻想等消極的問題應對方式,壓抑個體情緒,影響身心發展[25]。且目前護生心理問題解決方式更多的是以自我消化、朋輩支持、家人支持等非正式的心理支持為主,缺乏專業的指導,但調查顯示護生對心理咨詢是持肯定態度,希望進行心理咨詢[26]。因此,學校和醫院可以通過合作建立并優化實習護生心理咨詢平臺,鼓勵實習護生表達情緒,疏解實習生不良情緒。

本研究通過高頻詞匯分析、語義網絡分析及情緒分析,展現了實習護生的實習成長全過程,并將群體情緒具象化建構了群體情緒結構模型,更易理解實習群體情緒的內在發展結構。護理教育者與管理者應積極關注實習護生臨床群體情緒的發展變化,通過增加實習護生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和臨床角色獲得感,院校合作建設心理咨詢平臺疏通其不良情緒,更好穩定本科護生實習情緒。本次研究存在局限性:未來可擴大樣本量,進行更廣泛的普遍性研究;
可與質性訪談結合,更加深入探究群體情緒發展過程;
或進行縱向研究,探索在校護生群體與臨床護生群體的情緒比較研究。

猜你喜歡群體情緒護士最美護士安徽醫學(2022年10期)2022-11-12最美護士安徽醫學(2022年9期)2022-09-23最美護士安徽醫學(2022年8期)2022-08-25最美護士安徽醫學(2022年7期)2022-07-28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科學大眾(2020年10期)2020-07-24“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小情緒風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緒風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緒風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情緒認同商業評論(2014年6期)2015-02-28

推薦訪問:群體 實習 情緒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