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立德樹人”作為我國教育的核心理念,具有教育引領作用。高中物理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的理科基礎課程,意義重大,對于學生的自然科學涵養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文化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是對傳統物理課堂的革新。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教育已經成了必然的趨勢,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能夠構建出更生動的學習情境,營造更為濃厚的學習氛圍,發揮出極大的教學作用。文章結合高中物理教學,探討在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如何合理滲透傳統文化。
關鍵詞:高中物理 信息技術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6.032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文言文、對聯、漢字、戲劇等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自信更是我國提出的一個重要口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文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熏陶著炎黃子孫,在文化傳統、語言習慣、思想觀念等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折射出中華民族接受并遵循的道德認知。即使時代不斷變革,傳統文化依舊濃縮在每個中華子孫的血液中、靈魂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內心中,是中華子孫立足世界的根本。
一、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1.國家政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提出要注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全會提出,要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從被提出之后,就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獨特的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由此可見,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課堂教學現狀
高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基礎作用。當前學校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明顯存在缺失,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具備愛國精神、價值取向功利化、傳統美德品質匱乏等,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畸形的教育模式下,對于學生們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校依舊是教育的主要基地,學科則是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教學體系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3.教育政策導向
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完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今后我國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高中階段要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并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藝術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應結合教學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二、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1.形成新的物理教學觀念,提升高中物理教師的文化素養
物理作為自然學科中重要學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經過有效的科學手段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是每個物理教師的教學職責。不過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學物理教師僅僅把眼光局限在應試教學層面,一板一眼地講解物理概念、規律、題目,仿佛物理就是由公式、定理構成的死知識,學生們往往將物理與物理成績掛鉤,促使學生們的物理學習呈現功利化特點,教師忽視了物理學背后的傳統文化內容對學生人格塑造、人文素養提升的作用。
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教學責任,及時更新自己的物理教學觀念,跟緊時代步伐,積極學習高新教育技術,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物理文化素養,主動進修傳統文化內容,以便于開展更加深層次的物理文化教育。首先,教師要能夠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認識到國家的人才培養素質要求中不僅包括科學技術素養和技術能力,還包括國家責任感、職業道德等人文素質。教師要想保證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其次,高中物理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先進意識,認識到當代高中學生本就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枯燥的理論課堂雖然具備教學價值,但很難引起高中學生的共鳴。傳統文化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存在較大的區別,因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合理展開傳統文化滲透教學是教學的必然趨勢。傳統文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源泉。最后,高中物理教師要能夠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并發揮好信息技術的教學媒介作用,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的內容,在合適的物理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引入合適的傳統文化就顯得非常重要。高中物理教師要意識到物理文化在人們的身邊處處存在,數字化、電氣化等現象處處彰顯著物理文化內涵。物理教師們要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新物理教育觀,形成正確且高效的物理教學理念。
2.構建良好的物理學習情境,營造傳統文化熏陶氛圍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的物理教材,如果不經過教師們的規劃,那么就會讓學生們陷入單純對物理概念、方法進行學習的狀態中,這部分內容更多是反映西方科學家的生活經驗,思維模式和探究活動。中國學生對自己本國的歷史文化生活背景,本身就具備熟悉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習慣,故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覺得晦澀難懂,不理解,這與缺乏文化共鳴也有深刻的聯系。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經過精心的教學情境設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營造出健康積極的物理傳統文化氛圍,實現熏陶式物理教學。
物理學習情境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們從自身的文化經驗出發,經過底層邏輯解讀,轉化為傳統文化認知體系中的物理知識,加深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感。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化無聲為有聲,改善傳統文化教學中枯燥的學習模式。例如在學習《重力與重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考慮到力學屬于物理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內容教師通常會和導入環節共同講解,那么集中解決的問題就是力的相互作用這一概念,以及重力和重心的概念、運用等。首先,教師可以導入戰國末期法家代表韓非子的著作《韓非子·功名》中的話:“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古文的含義為:一只手單獨拍出去,即使拍得再快,也是發不出來聲音的。成語孤掌難鳴也是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嘗試一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導入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解讀,帶領學生們從力學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產生力必須要具備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則是受力物體,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如果只存在一個物體,那么就不可能產生力的作用。當然“孤掌”是指忽略了空氣的相互作用的。學生們聽完這樣的解釋頓時有了一種全新的感悟,也就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導入一段漢唐古典舞視頻,讓學生們認真觀賞舞蹈演員的舞動和傾倒,還可以順勢引用《中國舞蹈文物圖典》漢代墓室壁畫部分內容,其中呈現了漢代舞蹈形態極盡夸張的張揚之美,舞女們的傾斜幅度極大,著實令人驚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盤鼓舞》中存在大量超常的大幅度橫向跨越的舞蹈動態。然后截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舞姿,并進行合力線條演示,這其中就具備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傾倒重心,是指當人體呈現傾倒狀態,頭與腳兩個點不處于同一直線上,而是呈現傾倒狀態的斜線,人體軀干和地面形成45度夾角,人體重心呈現明顯的傾倒失重狀態,此時的重心狀態就是傾倒重心。該傾倒重心也是動態舞姿的主要形成因素。運用這種導、樂、教三位一體的信息技術物理文化滲透教學法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教學作用。
3.重視課外拓展教學,有效滲透文化知識
高中物理主要需要教學的板塊就是力學、電學、熱學、聲學和光學,雖然教材進行了很多層次的拆分教學,但是對于高中學生們而言還是屬于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故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會運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們理解一些抽象程度較高的物理內容。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物理學習方法和物理學知識出處的傳統文化滲透教學。
例如在學習力學、電學等知識時,教師可以合理地進行課外拓展教學,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戰國時期的《墨經》、漢朝的《論衡》、沈括的《夢溪筆談》、明朝的《天工開物》等著作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力學知識。中國傳統的古代編鐘樂舞等也都蘊藏著豐富的物理學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有機融合到教學過程中,適當為學生們進行一些課外知識拓展,講解古代或者近現代的科學技術成就,讓學生們在感嘆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夠領略到物理學的作用。如在光電效應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給同學們介紹我國科學家吳有訓用實驗驗證康普頓效應,讓學生在進行物理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激發民族自信感,發揚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挖掘我國近代科學家先進事跡所體現出來的中華傳統美德,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物理學思維也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常見的物理思想方法包括類比、極限、比值法等,例如在學習《平拋運動》的相關內容時,常規必須應用到的思想為分解法,但是其實極限法也可以起到極為重要的教學作用。歷史上很多物理學家都擁有運用極限法解決問題的經歷,如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時候,先證明從斜面上滾下來的小球做勻變速運動,又把結論外推到斜面傾角增大到90度的極限情況。其實解決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時,一般也會運用極限法解決。該思想其實在中國古代就已經被應用了,3世紀中期,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首次創設了“割圓術”,教師可以一邊介紹割圓術的歷史,一邊運用動圖模式,演示割圓術《九章算術》中如此記載:“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
4.科學設計物理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感悟
高中物理實踐活動屬于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板塊,體現在物理教學的各個過程中,幾乎每個章節都單獨設有物理探究活動。物理實踐活動相比于物理理論課堂也更容易受到學生們的支持,如何在物理實踐活動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們通過切身感受,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師思考的教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時,該部分內容是為了讓學生們意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總量保持不變、能量的轉化具有方向性,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能夠通過垃圾分類,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意識,堅持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教師通過分組合作探究模式,鼓勵學生們自發進行社區環境狀況調查,并要求學生們能夠從傳統文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制定一個科學的物理解決方案,該方案要以視頻方式錄制下來,每個小組都要上交自己的視頻作業,還需要上傳到當前比較主流的社交渠道中,供大眾觀看學習,并根據播放量選出最佳的物理解決方案。如有的小組通過閱讀學習農耕文化,想到可以利用廢棄垃圾制作成有機肥料灌溉農作物等,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類方案。
高中物理教學正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新舊文化交融的關鍵時期,互聯網、多媒體各類技術層出不窮,為高中物理學習提供了許多契機。傳統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以各種形式得以體現,如物理概念可以從古代成語中找到對應的物理現象,物理思維方法可以從古代數學家的著作中找到出處等,高中物理教師要能夠從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中進行革新,以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 丁國棟、杜華《教學類視頻彈幕文本的批判話語分析——以嗶哩嗶哩網站的某套高中物理教學視頻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21年第7期。
[2] 劉雪蓮《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及作用》,《新課程》2021年第41期。
[3] 陳沛《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有效性實驗教學的路徑研究》,《學周刊》2021年第20期。
[4] 袁楠《信息技術模擬理想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力學為例》,《西部素質教育》2021年第22期。
[5] 陶夢雨《高中物理教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現狀調查的分析與思考》,《中學物理(高中版)》2020年第7期。
[6] 李學智《高中生傳統文化素養的調查研究——以傳統文化中的物理知識為例》,《中學物理(高中版)》2020年第4期。
[7] 劉美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物理教學的融合》,《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年第26期。
(本論文系沙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縣級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的成果,立項批準號:SXJYKT—20230)
猜你喜歡中華高中物理物理留言板課堂內外(初中版)(2022年2期)2022-02-28“初高中物理銜接知識”融入中考試題的評析與啟示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高中物理傳送帶模型簡析中學教學參考·理科版(2017年8期)2018-02-24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高中物理實驗中學物理·高中(2016年12期)2017-04-22例談量綱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お中學物理·高中(2016年1期)2016-05-26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中學生數理化·高三版(2016年9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