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展情況報告,供大家參考。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展情況報告
******強調,要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區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城市工作及基層黨建的重要論述,貫徹全國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全市城市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堅持以系統建設整體建設思路推進城市基層黨建,為提高**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構建扁平化街道管理體制,建強統籌協調的“軸心”。按照明責、賦權、擴能的要求,持續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確保更好發揮統籌協調各方、領導基層治理的作用。一是調整工作重心。制定街道工作職責清單,明確黨的建設、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x大類**項職責,取消招商引資、協稅保稅等任務,引導街道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實行清單準入制度,區級部門不得隨意向街道安排清單以外的工作,新增事項必須由區委常委會會議或區編委會會議研究決定,切實為街道減負。二是優化機構設置。按照簡約高效的原則調整街道機構設置,變“向上對口”為“向下對應”,將街道內設機構調整為黨建工作、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x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明確x名班子成員牽頭,減少管理層級,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強化統籌能力。出臺《以黨建引領強化街道統籌執行能力的實施方案》,細化街道考核評價權、人事建議權等“五項權力”落地的操作規程,明確派駐機構負責人交流任免需書面征求街道意見,街道對派駐人員的考核評優有否決權,對轄區重大事項的意見作為區委、區政府研究工作的必備要件,讓街道有權力管事、有能力協調。四是下沉資源力量。結合全區機構改革,統籌行政編制向街道傾斜,增加街道事業單位機構及編制總量,為街道增加約**%的工作人員。逐步整合巡防隊員、城管協管員等輔助力量,交由街道統一招聘、統一管理、統一指揮調配。整合財政及區級部門各類專項資金下沉街道,每年為各個街道匹配**x-**x萬元機動資金,用于解決轄區內臨時性事項。
二、健全網格化社區治理體系,打通聚合資源的“經脈”。大力推進社區黨組織領導、各方積極參與的“全科網格”建設,推動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集聚,提升社區黨組織快速響應、精準落實、服務群眾能力。一是優化網格設置。整合社區黨建、綜治、城管等x類網格為治理“一張網”,按照獨立院落、樓棟、機關企事業單位、每**x-**x戶居民小區等標準,將全區劃分為**x個網格。每個網格成立黨支部或黨小組,由社區黨委委員擔任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并兼任網格長,有效發揮黨組織“主心骨”作用,切實以黨建引領網格、網格服務社區。二是加強力量配備。深入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建立以崗位補貼、等級補貼、績效補貼為基礎的x崗**級工作補貼制度,每年拿出一定名額從社區工作者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有效提升社區工作者崗位吸引力。以社區工作者為主體,整合各類在社區的工作力量,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網格員隊伍,并針對住宅小區、商圈市場等不同類型網格,靈活吸納市場監管、物業管理等人員兼任網格員,提高網格服務針對性、精準性。三是健全運行機制。出臺《做深做實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網格加強基層黨建、收集社情民意等**類工作內容,以及網格員信息采集、定時巡查等x項工作職責。建立自下而上的問題“發現、研判、分類、處置或報告、反饋”閉環式處理機制,對網格員巡查發現或群眾反映的問題,按照公治公家事、共治大家事、自治自家事“三事分流”原則,一般問題x小時內解決、重大問題x天內解決、復雜問題x周內形成解決方案、本級無法獨立處理的難點問題x周內報上級協調解決,做到馬上就辦、一辦到底。
三、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建好互聯互動的“紐帶”。依托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外溢”效應,調動區域內各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一是實行“街道點題、部門答疑”。建立區委常委聯系x個街道、區級部門服務x個街道的工作機制,區委常委下沉所聯系街道擔任黨建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區級部門加入所服務街道黨建聯席會議,參與轄區共駐共建。對需要多個區級部門協調解決的復雜問題,街道以“一事一通知”形式,“點名”相關部門根據職責權限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反饋街道進行“答疑”。二是實行“社區吹哨、黨員報到”。建立落實在職黨員向社區黨組織報到制度,在社區設立政策宣講、家教輔導、家電維修等x類服務崗位,引導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亮明身份、認領崗位。依托“XXX”微信公眾號推出報到小程序,設立信息發布、工作紀實、地理位置簽到等功能模塊,既便于社區線上“吹哨”,又便于實時記錄黨員報到服務情況。今年以來,全區x余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參與疫情防控、治安巡邏等志愿服務x萬余人次。三是實行“三張清單、雙向認領”。街道社區黨組織通過入戶走訪、召開民情懇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駐區單位、居民群眾的需求和困難,匯總形成需求清單。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梳理可提供的黨建、行政、社會等資源,形成參與區域共建的資源清單。街道社區黨組織定期組織成員單位,對照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進行認領,通過協商形成服務清單,項目化推進實施。全區累計實施錯時停車、就業幫扶、環境整治等服務項目x余個,直接惠及黨員群眾x萬余人。
四、打造梯隊培養、遞進使用的社區工作者成長“鏈條”。一是優化成長鏈條。確立社區正職、副職、委員和社區干事四類崗位共x級的等級序列,其中社區干事為x—**級、委員為x—**級、副職為x—**級、正職為x—**級(每崗**級、交叉x級),形成“社區干事—社區‘兩委’委員—社區‘兩委’副職—社區正職”的職業發展體系??茖W有序晉升。借鑒公務員職級管理辦法,將社區工作者等級晉升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報酬系數,使社區工作者的報酬待遇從主要由崗位確定,轉向由崗位和等級綜合確定。暢通成長通道。規定每年分別拿出x%左右的街道(鄉鎮)公務員職位、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錄用和招聘計劃,定向考錄、招聘社區工作者。二是構建分層負責、各有側重的培訓機制。健全完善以初任培訓、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體系,構建區、街道(鄉鎮)分層負責、各有側重的培訓培養機制。區級負責新任社區“兩委”成員,街道負責新任社區干事,培訓時間一般不少于x天。重點加強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履職能力、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區級依托區委黨校、名書記工作室、社會培訓機構等,重點培訓社區“兩委”成員;
街道依托業余黨校,重點培訓社區干事。其中,社區書記全年培訓時間不少于x天,其他社區工作者不少于x天。鼓勵支持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評價和社會工作學歷教育。建立網絡學習平臺,近期在微鄰里平臺上線“疫情防控專題培訓”板塊,分x個專題對社區工作者如何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解讀。三是突出注重實績、群眾滿意的考核導向。年初定社區工作者的崗位目標并公示,日常加強跟蹤管理,年底由街道考評和黨員群眾評議,綜合形成社區工作者的年度考核結果。其中,街道考評以社區工作者崗位職責為主要依據,重點考核崗位目標完成情況;
黨員群眾評議以社區居民滿意度為主要依據,重點考核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為民服務等情況。將黨員群眾評議權重從**%提高到x%,注重參與評議人員的廣泛性、代表性,明確要求應當包括居民代表、駐社區單位代表、物業企業代表、業委會代表等。優秀等次占比不超過x%,社區主要負責人由街道組織單列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獎勵懲戒、崗位調整、報酬調整、續簽與解除勞動合同(服務協議)的重要依據。四是設定穩定增長、全面升級的薪酬體系。按照年人均收入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標準,設定報酬體系,形成正常增長機制。規定社區工作者的報酬由三部分組成:基本報酬、績效報酬、獎勵報酬?;緢蟪暾急緧徫坏燃墤l報酬的**%;
績效報酬占本崗位等級應發報酬的**%,依據年度考核結果確定,并適當拉開差距;
獎勵報酬,即年度考核優秀的,多發放x.x個月的報酬;
年度考核合格的,多發放x個月的報酬。發放工作津貼。包括學歷津貼、職業津貼兩種。其中,學歷津貼按照取得大學學歷學位的每月**x元、碩士學歷學位的每月**x元、博士學歷學位的每月**x元的標準發放,只取得學歷或者學位證書的相應減半;
職業津貼按照助理社會工作師每月**x元、社會工作師每月**x元、高級社會工作師每月**x元發放。為社區工作者單獨或者集中購買大病救助險、意外傷害險,組織免費體檢,有效提高社區工作者人身安全與健康保障水平。
推薦訪問:進展情況 黨建工作 基層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展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