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2023年在全縣城市工作暨棚戶區改造動員會議上講話

時間:2023-11-14 15:00:06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全縣城市工作暨棚戶區改造動員會議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2023年在全縣城市工作暨棚戶區改造動員會議上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城市工作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2年全縣城市建設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差距和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全縣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主要任務,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力支撐。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把握發展現狀和時代脈搏,切實增強加快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的緊迫感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全縣上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轉型跨越”的總體要求,以縣城和小城鎮建設為重點,堅持擴容與提質并重、建設與管理齊抓,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開發和生態建設,城鎮功能布局日趨完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在帶動經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縣城已經成為展示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名片。一是城鎮規模不斷擴大。注重規劃引領,立足做大做精縣城和建強特色小城鎮,突出功能定位和規劃布局,扎實推進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多規合一”規劃編制,基本實現了縣城、建制鎮控制性詳規、鄉鎮總規和村莊規劃全覆蓋,形成了以縣城為龍頭、小城鎮為紐帶、美麗鄉村為支點的城鎮規劃體系。二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圍繞水、電、路、氣等要素,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有序布設大項目、實施大工程,改造供排水、供熱、排污排洪、強弱電等管網**公里,全縣供水普及率、供熱覆蓋率、天然氣入戶率、污水處理率、寬帶網絡入戶率分別達到**%、**%、**%、**%和**%。三是服務功能顯著增強。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遷入新址,**一中、**小學、縣幼兒園整體搬遷,**小學建成投用,職教中心遷建工程全面竣工,客貨運中心建成運營,新增城鄉公交線路**條,群眾上學、就醫、出行等問題進一步緩解。四是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突出住宅小區、休閑場所、單位、街路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節點,大力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千方百計增加城市綠地,深入開展以**為主陣地的綠化造林活動,為城市筑牢了綠色屏障,形成了渾為一體、整體協調的綠地系統。積極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階段性、長效化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綠色環保新形象躍然樹立。五是發展活力明顯提升。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城鎮產業,不斷完善**、**等景區基礎設施,建成了**購物廣場、**商業廣場、**大廈等商貿設施,聚集了人氣和商氣,城市發展活力有效釋放。堅持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不斷挖掘城市建設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城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

在全面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縣城鎮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發展理念缺乏全局性。就城市建設而言,基于資源優勢,在工業的帶動下,走在了其他縣區前列,但推動城市發展的理念和思維仍然趕不上時代要求,尤其是一些干部群眾一提到城市建設,往往想的是修修路、蓋蓋樓,統籌推進產業、文化、生態等要素協同發展的意識不強,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尚未牢固樹立;
經營城市缺乏有效手段,吸納社會資本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引導全民參與城市開發建設的格局還沒有全面形成;
“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緩慢,信息、人才、技術等要素保障不力,推動城市功能轉型任重道遠。二是規劃設計缺乏特色性。從發展布局、功能定位來看,我們在規劃層面相對比較成熟,但城市設計水平還不夠高,特色風貌彰顯不足,整體和局部之間不能做到既整齊劃一、又各富特色,在一些單體建筑設計、文化傳承等方面缺乏獨有的“氣質”和魅力,與一些歷史、旅游、文化名城名鎮相比,缺少叫得響、拿得出、讓人記憶深刻的品牌要素。三是功能配套缺乏系統性。受經濟下行、房地產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西城區開發建設進入短暫的瓶頸期,商貿、住宿、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設施跟進配套比較滯后,聚集帶動能力不強。東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力度不大,在統籌推進、深度開發上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舉措,功能轉換銜接不夠順暢。縣城出入口形象差,與整體發展不夠協調。城市“斷頭路”還沒有全部打通,一些街路路面破損嚴重,燃氣普及率、強弱電入地率不高,專業市場、停車場、公廁配置不夠齊全,濕地面積較少,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宜居性還不夠強。四是城市治理缺乏聯動性。隨著全縣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些“城市病”越來越突出,主要是城鄉結合部違法搶修強建現象突出,侵害了群眾利益;
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車輛亂停亂放、煤塵粉塵污染、隨意破壞環境衛生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雖然我們盡力予以解決,但推進依法治理、開展聯合執法力度還不夠大,仍需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當前,城市發展已進入新的時期,中央對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總書記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入闡述了新時期城市工作的總體思路、方法路徑和重點任務,為我們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強總理也多次部署新型城鎮化工作,明確了著力重點和推進措施。最近,國家又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若干意見,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具體。全縣上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城市工作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認識,準確把握新理念、新戰略,搶抓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機遇,立足縣情實際,加快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推動我縣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二、堅持統籌布局和重點突破,不斷加快現代工業旅游城市建設步伐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全縣城市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的目標定位,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布局、依法治理,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完善服務功能、健全治理體系,著力推進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由建設為主向建管并重轉變,由注重開發向生態環保轉變,努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中小城市,努力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重點要做到三個堅持、實現三大目標、提升三大水平、增強三大實力。

——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城市的核心是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核心已成為現階段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目標和方向。我們要準確把握以人為本的理念思想,各種資源和要素都要圍繞人的衣食住行、安居樂業來配置,通過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著力構建以人為尺度的生產和生活社區,讓人民群眾在城鎮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二是堅持集約高效這一根本。按照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的要求,準確把握“五個統籌”,立足縣情實際,順應自然規律,在穩步推進西城區開發的同時,強化棚戶區、保障房等安居工程建設,不斷完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旅游休閑等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城鎮新增人口與新增用地相匹配、城鎮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加快建設“海綿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確保城市功能布局、服務配套、管理水平與城鎮化快速發展相適應。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這一導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城市建設以自然為美,不斷增加城市綠地,加大面山綠化、綠色通道建設力度,積極規劃建設濕地公園,扎實推進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和煤塵、廢氣、廢水等污染治理,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城市容量穩步提升。二是城市功能顯著增強。三是城市生態持續改善。

——提升三大水平:

一是以推進“多規合一”為重點,不斷提升城市規劃水平。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藍圖,城市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要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強化空間統籌和風貌管控,真正使規劃設計成為城市發展的坐標和先導。一要增強規劃的系統性。進一步完善“多規合一”規劃,抓緊與省、市有關部門對接,合理確定規劃指標和內容,保持規劃的協調性、兼容性、互補性。尤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依據資源稟賦、生態紅線、環境承載能力,結合實際,把握好生態環境優先、開發強度合理、城鄉一體發展等關鍵環節,使規劃既有戰略性,又要“接地氣”。二要注重規劃的全局性。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緊扣“多規合一”劃定的邊界指標,強化縣城的核心作用,重點在城鎮空間布局上,要按照“以水為軸、以山為屏、綠帶滲透、山水相融”的基本思路,綜合考慮城市地形特征、發展方向、服務功能,推動城鎮組團發展。近期,要盡快制定鄉村規劃工作方案,依據新版總規修編控制性詳規,抓緊編制**、**等鎮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形成科學實用、布局合理的城鄉規劃體系。三要體現規劃的特色性。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規劃全過程,著力優化完善縣城風貌規劃,抓緊編制城區特色風貌集中地段設計規劃,重點要將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的保護開發作為城鄉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建筑布局,把城市當成景區來塑造,把每一棟建筑當成景觀來雕琢,留住特有的“基因”。四要強化規劃的嚴肅性。依法加強規劃編制和審批,嚴格執行《城鄉規劃法》,凡法定審批的規劃不得隨意調整變更,確需變更的應嚴格執行法定程序。經批準的規劃,要一茬接一茬干下去,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尤其城市綠地綠線、河道藍線、道路紅線等總規確定的強制性內容都是“高壓線”,堅決不能觸碰。

二是以完善服務功能為核心,不斷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牢固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統籌地上地下,加大安居工程、綜合管網、公共服務等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推進。一要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5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住建等部門和有關鄉鎮要搶抓當前棚改范圍不斷擴展、國開行貸款降息、降低資本金比例等利好政策機遇,積極對接爭取項目,按照“棚戶區改造+”的思路,爭取將“紅線外”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一并納入棚改項目。要切實加大貨幣化安置力度,探索推進棚戶區改造與消化存量房有機融合,打通安置房與商品房之間的通道;
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引導商品房開發商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房價格,以需求和供給側的雙向發力解決庫存問題。要加快棚改項目建設進度,統籌推進立項審批、土地報批及征用、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特別是相關單位的“一把手”要牽頭抓總、直接上手,提高**難題的能力和水平。要認真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年內全面完成**戶危改任務。要加快實施華西商居苑限價商品房、公租房續建項目,按期建成**套保障性住房。二要加強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地下綜合管網建設,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在街路拓建、商住小區建設等項目中同步配建供排水、排污排洪、燃氣、強弱電等管網,避免重復開挖。三要下功夫治理“城市病”。圍繞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持續優化路網結構,一方面要強化協調服務,一舉**交通“瓶頸”制約,暢通城市發展“主動脈”;
另一方面要按照“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推廣住宅小區街區制,打通“斷頭路”,暢通城市交通“毛細血管”。圍繞解決停車難問題,適當提高住宅小區、商業設施的停車配建標準,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各類停車場,合理劃定一批停車位,推動西城區地下停車場盡快建成投用。圍繞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按照建設“海綿城市”的標準要求,推行在城市公共綠地、機關單位、住宅小區建設安裝雨水收集系統,強化城市的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功能,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壓力。四要加快建設特色小城鎮。以新型城鎮化試點為統攬,按照建設交通商貿型、特色工業型、產業配套型、移民聚集型、生態旅游型小城鎮目標,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三是以實現高效運行為目標,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依法管理、依法治理貫穿于城市工作全過程,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形成政府、社會、市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一要深入開展違法建筑治理行動。中央、省市高度重視違法建筑治理工作,年初相繼召開會議進行部署,住建、規劃、執法、國土等部門和各鄉鎮要按照縣上方案要求,加大宣傳力度,抽組精干力量,抓緊開展清查清理,對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隱患、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建筑,要堅決予以拆除。要建立健全違法建筑管控長效機制,堅決杜絕新的違法建筑產生。二要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部門要按照具體技術標準和建設要求,積極推動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智慧應用體系構建和智慧產業發展。當前,要抓緊編制“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年內形成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啟動基礎信息平臺建設。三要全面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巡查、養護、保潔等城市管理機制,推進聯合執法,全面落實嚴管重罰措施,從嚴查處大車進城、占道經營等行為,保障城市有序高效運轉。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形成日常監管與階段性整治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確保城市干凈整潔、秩序井然。四要著力提升市民素質。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良好校風、優良家風和社會新風有機融合,深入開展法律、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活動,形成人人參與城市管理、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風尚。

——增強三大實力:

一是挖掘人文內涵,著力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歷史與文化共同構筑一座城市的命脈。要加強古建筑、古遺址、古樹名木保護,在小城鎮開發、老舊建筑和土坯房改造中,對一些歷史遺跡要保留原有風貌,留住歷史記憶。要彰顯建筑的人文內涵,尤其在城區景觀亭、古塔寺、學校醫院、文史紀念館、檔案館的規劃建設中,要充分體現的歷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全方位展現城市風貌。要大力挖掘和弘揚曲子戲、剪紙等民間傳統文化,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塑造城市精神。

二是營造宜居環境,著力增強城市生態新實力。圍繞爭創國家級“生態縣”和“環保模范城市”,加快構建山、水、城相融合的城市生態格局,努力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真正“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要擴大綠地系統。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標,充分利用城鎮公共空間,全方位推行項目帶綠、造景添綠、拆墻透綠、棄硬還綠、見縫插綠措施,推進小城鎮綠化亮化,讓群眾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二要打造水系景觀。牢固樹立親水觀念,推進水系與綠化景觀同建,要加快建設韓河、后河、九龍水庫,同步推進濕地保護與開發,林業局要積極調研、論證、申報項目,在水系豐富、生態較好的區域,規劃建設濕地公園,形成城鄉一體的自然生態水系。三要強化污染治理。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快實施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水管網建設等項目,全面落實污染防治措施,推進垃圾綜合治理,提高區域環境質量。大力推動清潔低碳生產,加強高耗能行業管控,倡導綠色、節約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努力把城市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三是促進產城融合,著力增強城市經濟硬實力。堅持以城聚業、以業興城,促進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構建以新型城鎮化為支撐的經濟體系,為縣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強大引擎。一方面,要著力培強城鎮產業。堅持把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相結合,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提升陶瓷電瓷、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壯大煤電化和新型建材產業集群,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支撐城市發展;
堅持把新型城鎮化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相結合,加快完善商場超市、專業市場、客貨運輸集散中心等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社區養老、信息消費等現代服務業,引領城市發展;
堅持把新型城鎮化與文化旅游業發展相結合,加快發展鄉村旅游,扶持壯大一批農家樂,推動旅游產業持續升溫,帶動城市發展。另一方面,要輻射帶動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城鎮建設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依托城鎮產業發展,立足群眾增收,幫助引導群眾進企業、搞商貿、辦園區、建網店,促進農民向技術工人轉變、向個體商戶轉變、向產業大戶轉變,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與農民脫貧致富兩促進、兩融合。

三、強化改革創新和措施保障,著力形成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的強大動力

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涵蓋諸多領域,涉及方方面面。全縣上下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發展中的難題,在實踐中完善形成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凝聚各方力量,尊重首創精神,走在前列,干在實處,抓出實效。

一要高效利用土地。全面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對城鎮各類建設用地進行集中配置、優化整合,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統籌安排各類產業用地,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引導人口、產業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土地市場形勢的預測和研究,及時提出調整完善用地政策、盤活土地資源的措施辦法,加大存量土地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規范土地供應,嚴把土地供應關口,嚴格土地招拍掛出讓程序,做到按需供地、按政策規定供地。強化超前服務,及早抓好用地預審,把握用地報批節奏,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

二要拓寬融資渠道。城市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做保障,面對經濟下行、財政收入趨緊的不利形勢,大家切實要在縣財政盤子以外多想辦法,著力提高籌資融資能力。要創新投融資機制,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手段市場化的思路,積極引入和利用“PPP”等融資模式,用特許經營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城鎮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徹底轉變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思想。要強化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面向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鼓勵公共基金、保險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要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各職能部門和鄉鎮要認真研究對接國家、省、市政策和規劃,全力爭取專項建設債券項目和政策性金融貸款資金,努力尋求上級支持。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廣泛吸引客商投資商貿物流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切實將縣外資本和資金為我所用。

三要完善制度機制。緊扣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城鄉統籌管理,穩步推進城鄉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一體化,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推進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推動公租房、棚改房與商品房有效對接,建立購租并舉、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滿足不同層次住房需求。完善城市治理機制,強化街道社區綜合管理服務責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四要加強組織推動。牢固樹立大城市、大發展理念,善于站在城市發展全局謀劃工作、推動落實,形成整體聯動、相互協作、協調推進的城市工作格局。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城市工作、督查任務落實情況,尤其對棚戶區改造、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熱電聯產等重大項目和違法建筑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要加大督查調度和通報考核力度,對因職責履行不到位、工作滯后、質量和標準不高的單位,要啟動問責程序,嚴肅追責。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人社、住建、規劃、網信辦等部門要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著力建設一批有技術、專業化、職業化的人才隊伍,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供人力保障。宣傳、文廣等部門要大力宣傳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曝光不文明現象和行為,為建設現代工業旅游城市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同志們!城市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已進入新的階段,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要搶抓發展機遇,繼往開來,強化擔當,開拓創新,切實加快現代工業旅游城市建設步伐,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薦訪問:棚戶區 全縣 動員 在全縣城市工作暨棚戶區改造動員會議上講話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