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軟科學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的智力支撐研究”(項目編號:2023JDR0231)
在新質生產力視域下,檔案數字化轉型對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賦能作用主要體現在數據更新、效率革新、融合創新三個方面,但是也面臨著檔案數字化轉型思維創新不足、檔案信息孤島效應依然存在、檔案信息質量和服務標準有待提高、檔案事業人員發展難以為繼等關鍵堵點。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路徑是深化體制機制建設、強化檔案服務屬性、推動平臺共建共享、強化人力資源保障。
數據要素這一新型生產要素,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更是支撐高效能市域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市治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2024年初,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將“數據要素×城市治理”列為12項重點行動之一,[1]進一步強化了數據要素應用在解決城市治理現代化問題中的支撐性作用。
檔案作為承載數據要素的重要介質,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歷史記錄, 是社會組織或個人在以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確定的原始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2]檔案信息具備生產力屬性和生產力特點,其在生產力意義上的作用是間接的,是通過對生產力其它要素的滲透間接體現出來的。[3]檔案包含的大量數據形成潛在的生產力資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正是如此,新質生產力視域下的檔案數字化轉型,正發揮著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和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依托檔案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數字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進一步以檔案數據要素效能的整體提升助推城市治理現代化,已經成為檔案管理和城市治理交叉領域的重要課題。
檔案數字化轉型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理論機制
******指出:“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4]新質生產力強調在技術支撐的基礎上,推動資金、數據、管理等重要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和生產力發展躍遷。城市治理現代化是拿數據說話、靠數據分析、用數據決策、依數據執行的數字治理過程,需要有門類齊備、信息完整、便于利用的數字化檔案數據作為支撐。檔案數字化轉型在城市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數據更新、效率革新、融合創新三個方面。
(一)數據更新: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加快檔案數字化轉型,是搭建城市治理現代化信息底座的有效手段
打造數字核心,促進傳統產業生產流程、生產模式、管理方式等的數字化轉型,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城市治理現代化依賴于數據信息的系統化,及時、豐富、完整的數據信息是城市治理分析決策的基礎。沒有對人口流動、車流路況、氣候環境、突發事件、關鍵基礎設施運行狀態等城市治理相關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傳輸、分析、挖掘、處理,城市治理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5]《“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檔案資源覆蓋面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結構更加優化檔案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檔案中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數據,與動態獲取的實時數據信息相比,檔案信息具有系統完備、還原度高的特點。加快推進檔案數字化轉型,通過在記錄方式、整理保存、公開利用等環節的全流程數字化,不僅能有效提高檔案保管使用的效率性、規范性、安全性,更有利于在發揮檔案信息既有優勢的基礎上,依托數字化手段和信息化網絡擴大檔案利用范圍,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分析、決策、執行提供堅實支撐。
(二)效率革新: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加快檔案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提質增效的重要動力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要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要素,要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新增長路徑。[6]城市治理語境下,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屬于提高城市治理效率的具體實踐。在城市治理實施過程中,治理主體決策和執行以獲得相關信息為基礎。檔案中的數據信息可以幫助治理主體更好地還原事件原貌、了解相關資源分布,為治理主體預測事件發展趨勢、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及時作出應對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轉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政府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及各類電子業務系統的應用,傳統檔案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相依共存的“雙軌制”成為過去一段時間檔案管理的重要形式,但隨著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雙軌制”向檔案電子文件“單軌制”運行已成為急需研究和探索的問題。[7]因此,實施檔案數字化轉型,加快實現檔案電子文件“單軌制”管理,將對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效率產生重大影響,有助于顯著提升城市治理決策的及時性、有效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融合創新: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加快檔案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檔案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質生產力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形成新產業,但并不意味著新質生產力片面追新求新,忽視甚至放棄了傳統技術和產業。當前,檔案工作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的組織和治理形態不斷催生新的檔案記錄形式和管理方式,檔案工作面臨從傳統載體管理向數字管理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8]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數字中國機遇下,各領域、各行業業務工作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檔案工作亦如是,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是檔案工作的基本趨勢與發展目標。[9]新質生產力視域下檔案數字化轉型充分吸收治理理論中主體多元、合作共治的核心理念,既關注檔案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更關注檔案的社會功能有效發揮的問題,本質上屬于一體兩面的同構關系,有利于**“收管存用”等檔案傳統職能無法滿足城市治理現代化現實需求的具體實踐,實現了檔案作為一個具體的流程要素參與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全過程,符合現階段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通過充分發揮檔案在城市治理理念現代化、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將有效重構檔案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檔案資源管理單位信息化治理能力,提升檔案治理的社會參與度,拓展檔案發展的社會基礎,實現檔案實踐價值躍升。
檔案數字化轉型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堵點
當前,在推動檔案數字化轉型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須打通的堵點卡點。
一是檔案數字化轉型思維創新不足。隨著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據經濟迅猛發展,對提高檔案信息利用的時效性與系統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創新建立與檔案數字化轉型相適應的前瞻性發展規劃、配套體制機制,并加快探索檔案電子文件“雙軌制”向“單軌制”的過渡轉換。
二是檔案信息孤島效應依然存在。檔案工作發展與城市治理之間的全面有效互動不足,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封閉期具有錯位現象,公眾對檔案信息權的獲取與利用不充分,普遍存在“檔案館是機密場所”的慣性思維,造成檔案信息的孤島效應。
三是檔案信息質量和服務標準有待提高。新形勢下城市治理對檔案信息服務的受眾面、內容量提出了新挑戰,檔案信息服務使用主體逐步擴大,對檔案信息內容完整性、準確性和檔案服務的便利性、及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檔案事業人員發展難以為繼。當前各類檔案機構中專業隊伍結構規模、能力建設滯后于業務發展需求,缺少具備主營業務、檔案管理、信息化技術“三位一體”復合型經驗能力的專業人才,檔案業務人員職業發展路徑、評價機制標準的科學性、引導性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檔案數字化轉型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提升路徑
******明確指出:“要提高檔案信息化水平,運用現代技術做好檔案管理工作。”[10]《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規定:“要提高檔案信息化建設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強調:“要加快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引領檔案管理現代化。”黨和國家作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為檔案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緊扣數字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時代機遇,加快推動檔案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度融入和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在此過程中,各級檔案管理機構要迅速推動檔案工作理念躍遷,強化檔案數字化服務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體制機制、服務屬性、資源平臺、人才隊伍,全面實現從檔案管理者到人本服務者的回歸、由社會資源壟斷者到檔案資源共享者的轉變。
(一)深化體制機制建設
堅持以制度創新引領思想變革,貫徹落實《“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將檔案工作創新納入政府數字化轉型,制定推進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構建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依托、以數字檔案資源為基礎、以檔案信息安全為保障、以檔案數字化轉型服務城市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的制度體系,重點關注如何打通從業務系統到檔案系統的歸檔功能等關鍵業務環節,加快落實電子文件“單套制”歸檔,進而實現電子文件“單軌制”管理。
(二)強化檔案服務屬性
從檔案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實際出發,認清檔案工作肩負的時代使命,加強檔案與社會的有機聯系,充分發揮檔案機構的服務屬性,實現檔案工作與城市治理充分對接。緊扣《“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宣傳檔案工作在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需求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激發全社會支持參與檔案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創新開展數字檔案展覽會、講座、數字檔案進社區等數字檔案宣傳活動,依托新媒體提供便捷檔案利用服務,進一步提高市民對檔案工作的認知度、認可度,提升檔案服務城市治理效能。
(三)推動平臺共建共享
緊緊圍繞檔案工作屬性和檔案場景優勢、融合優勢、科研優勢,因地制宜為催生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搭建新平臺,促進檔案交叉領域產業產品迭代升級。強化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認識,以服務城市治理現代化為目標重構檔案管理理念,厘清各檔案主體職責邊界,推動實現檔案信息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強化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專業檔案館間的協同合作,推動檔案工作部門與其他數據部門開展數據、技術、業務協同探索,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扎實的檔案數據保障。
(四)強化人力資源保障
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要加快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檔案人才培養體系設計,完善檔案人才評價機制和競爭機制,構建與檔案工作實際相符合的職業發展評價機制和發展路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黨校等培訓機構合作開展檔案干部培訓教育和繼續教育,與時俱進提升檔案人才專業化能力,推動檔案專業人員留得住、用得好、懂專業、善作為,以新質生產力的“人的要素”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布,載《新華每日電訊》,2024-01-05(002)。
[2]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
[3]郭建平:《檔案信息的生產力屬性及功能研究》,載《四川檔案》,2007(01):18-20頁。
[4]《***: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載《新華每日電訊》,2020-10-14(002)。
[5]《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載《人民日報》,2023-12-15(009)。
[6]《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載《經濟日報》,2024-01-29(001)。
[7]肖秋會、湯俊妹、許曉彤:《文件管理雙軌制、雙套制、單軌制、單套制辨析》,載《中國檔案》,2021(04):70-72頁。
[8]陸國強:《為新時代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載《人民日報》,2020-06-24(010)。
[9]牛力:《加快推進單軌制實現檔案工作數字化轉型》,載《中國檔案報》,2023-08-31(001)。
[10]米亞文、徐能武:《***關于檔案工作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核心意涵與實踐向度》,載《檔案學通訊》,2023(01):28-38頁。
作者簡介
劉志超 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館員,研究方向為企業檔案和數據檔案化管理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要素 尋找新質生產力中國新聞周刊(2024年8期)2024-04-15新華社評論員: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生產力研究(2024年3期)2024-03-25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當代水產(2020年4期)2020-06-16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2018年1期)2018-06-05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現代園藝(2017年22期)2018-01-19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河北書畫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紅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16年3期)2016-09-26也談做人的要素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海峽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