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讓課程資源成為學科發展的源動力

時間:2024-10-24 09:45:03 來源:網友投稿

印瓊

【摘 要】課程資源是實施課程必要且又直接的條件。各區域可以通過開發課程資源,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設計共案、教學課件、微課資源等,推動區域學科發展,讓課程資源真正成為學科建設的源動力,讓資源建設成為教師成長的推動力。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 課程資源 學科發展

新課標指出,課程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包括圖書、音像資料、數字化資源,以及現實生活中鮮活的案例。鑒于此,丹陽市小學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道法”)學科團隊在市教師發展中心的組織引領下,結合本區域課程實施情況,不斷總結,探求突破路徑。通過開發與建設課程資源,夯實課程落地,整體推動學科發展和教師成長。

一、課程落實之條件——課程資源

(一)課程資源制作的緣起

1.學科資源存在不足

常見的課程資源類型有:教科書和參考書、多媒體教學資料、網絡和電子資源、自制教具和教學素材等,而教師新學期拿到的教學資源無非就只有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師用書,相對重視一點的學校可能會增訂一些配套的教學設計。據教師反映,如今到網上下載課程資源非常困難,原因有二:一是有關道法學科的教學資源,網上下載下來能直接用的不多,質量也一般,對教師的日常教學幫助并不大;
二是很多教學視頻都是名優教師上的公開課,對于丹陽市以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道法教師群體而言,太過高大上,不實用,大部分課程資源還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可見,在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想要保證課程的落實實屬不易。

2.教師實施能力欠缺

為保證課程實施質量,每學期市教師發展中心會組織研訓員和骨干教師去學校進行調研。幾年前,調研教師聽到的道法課,可以用“五花八門”這詞來形容。大部分教師根本不知道道法課的特質是什么,要么上成說理課,要么上成語文課。通過問卷、訪談等,調研教師了解到教師也很苦惱。首先,教師不是不認真上,實在是不會上;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學科”教學,已經沒有精力再來鉆研道法課。由此可見,多年來教師平時就是這樣文本對文本、空對空地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鑒于以上課程實施現狀,市教研員決定帶領團隊一起制作課程資源。

(二)課程資源制作的內容

資源制作是從2017年啟動的,剛開始就是簡單地搜集與整理,把教師上過的公開課教案與課件進行完善與修改,這是課程資源的1.0版。投入使用之后,發現對大多數兼職教師來說,拿到公開課教案能看懂,但是不太會上,實施起來存在難度。剛好微課盛行,教師發展中心就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微課錄制,目的是讓教師拿到就能放給學生看,這是課程資源的2.0版,這時的課程資源包括設計、課件和微課。到了2021年,道法團隊又結合丹陽市三環式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后來的“示徑”課堂教學改革,將教學設計進行了板塊式劃分,體現了教學的模式化,應該說更具操作性和指導性了,這是課程資源的3.0版。試用了一年后,教師又在原有的內容上進一步修改完善,現行版是課程資源的4.0版。

二、課改教學之門徑——“示徑”共案

近年來,為推進丹陽市課堂教學改革,全市中小學著力打造示徑課堂,在課堂建設中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發展。這里的“示徑”課堂是丹陽市多位教育家思想的凝練。馬相伯先生說, 一切學科,重在開示門徑,養成學者的自由研究之風。教,注重指導門徑;
學,力求自主,養成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要追求真知識、活學問。呂鳳子先生說,教師是引你們上路的,路,要你們自己走出來。“示徑”課堂,即打開門、指條路,讓學生自己走:從學會到會學。“示徑”更多是從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的角度提出的,是一個新的發展,能更精準地直抵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概括起來說,“示徑”課堂堅持目標立足學生立場,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結果促進學生成長,成為面向每個學生的課堂。團隊在設計共案時,全面體現了“示徑”理念:

(一)體現“示徑”的課改要素

“示徑”課堂的三原則包括目標精、過程活、效果實。目標精是指能精確、精簡、精準地制訂教學目標。過程活是指堅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教學做能合一,體現活動性。效果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課堂有質量,學生獲得真發展。

(二)體現課堂的評價標準

圍繞三個原則,丹陽市也制定了“示徑”課堂的教學評價表。這一評價表,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教師的課堂表現,根據標準內容給予相應的得分。比如,在教師層面,圍繞目標精確、有效組織、媒體輔助、當堂檢測進行評價;
在學生層面,從自覺先學、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總結反思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三)體現學科教學的特質

為體現道法學科“示徑”理念,凸顯學科特色,學科團隊主要以學科特質中的綜合性、活動性為落腳點,對共案進行活動化設計。通過各大活動環節貫穿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悟,獲得道德生長。

(四)體現課堂的可操作性

制作共案資源,就是為了方便教師的日常教學。為體現一定的操作性和實踐性,學科團隊統一設計了封面,擬定了各年級教學進度、學科教學計劃、合作學習專項評價表以及各課共案。教師拿到共案資源包,下載下來就能直接使用。

綜合以上要素,學科團隊對“示徑”共案也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學目標可檢測、教學過程活動化、教學案例生活化、教學檢測具體化。可以看出,共案設計從目標制訂到過程設計,從案例選擇到課后檢測,更具操作性與可行性。

三、課程資源的推進與落實

(一)將共案編寫與教師培養結合起來

首先,市教師發展中心將市小學道法學科工作室、名師班和班主任工作室的骨干成員集中起來,組建起一批有經驗、肯鉆研的資源建設團隊,團隊每位教師根據分工先拿出初稿,然后集中打磨,形成相對成熟的設計,交給各組組長進行二審,最終由教研員定稿。每一個制作周期結束后,發展中心還會組織第三方對教師設計的共案進行評比,切實為參與資源建設的教師搭建了成長的平臺,也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整個編寫過程,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將共案推進與學科教研結合起來

共案投入使用后,各教育集團領銜校會定期帶領成員校的道法教師圍繞共案進行專題研討,在觀課、講座、沙龍中強化對共案使用的指導,將共案效能發揮到最大化。學校教研組也會定期展開研討,讓教師在課堂實踐與思維碰撞中,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共案的實施能力。

(三)將共案落實與督導評價結合起來

為了解各校共案落實情況,市教師發展中心將共案落實與督導評價進行了有機結合。每學期發展中心會組織調研小組走進學校,檢查共案落實情況。根據聽課、問卷、訪談、查備課、教研組活動反饋等方式,綜合評定學校的共案使用,將調研結果納入年終的校長目標責任狀考核當中。

四、課程資源的效用

近年來,丹陽道法團隊在不斷編寫、修改、使用本地教學資源。目前,已經完成了12冊155課教材的共案資源。共案資源對師生的成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對教師而言

1.實現了保底功能

對于一般教師而言,拿到共案按流程一步一步去實施,就達成了基本的教學目標。對于那些年紀大的老教師和一些鄉村教師,按照共案教學可能也有困難。這時,他們就可以直接調用對應的微課資源,放給學生看,或者在某個活動板塊隨機穿插著使用。這樣,共案資源基本實現了保底功能,也保證了學科的順利實施。

2.促進了思考創新

目前,丹陽的道法師資配備存在很大校際差異,但每所學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骨干力量,特別是城區學校。這些教師在使用時就會對共案進行二次修改,然后再使用,這一過程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再思考能力。作為金字塔尖的名優教師,他們在共案的基礎上還能創造性地使用。

如五年級下冊第三課《弘揚優秀家風》,共案中主要包括三個活動:家風家訓我了解、閱讀學習話家風、優秀家風我探尋。這三個活動基本是按照教材結構來進行設計的。正則小學的骨干教師在完善設計時,首先將教學板塊進行了調整:檢查預習,揭示家風概念;
合作學習,了解家風內涵;
活動體驗,體會家風意義;
情境創設,感受家風力量。為讓學生體會家風意義,感受家風力量,還巧妙地加入了體驗活動,比如,設計“家風體驗單”“我是小岳飛”等活動。通過調查、對比、角色扮演,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螺旋式推進,多維度體驗,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家風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教師在資源開發、補充、整合中完善了教學設計,突破了教學難點,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全面把握教材的能力、獨立備課的能力和開發利用資源的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對學生而言

1.學生的書本從嶄新走向留痕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教師都會在聽課后隨機收取一組學生的道法書進行檢查。檢查發現,以前學生的書基本是嶄新的,連翻閱的痕跡都看不到。現在學生的書上面,除了有重點內容的圈畫,還有體驗活動的感悟等。書本上的種種痕跡,讓調研教師看到了學生對學科的重視,也看到了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2.學生的合作從形式走向實質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平時看到的合作很多時候都是流于形式的,可謂虛假合作、低效合作,合作學習成了一種擺設。“示徑”課堂特別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大聲表達,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收獲。通過實踐,學生不僅在合作學習中說得好,而且合作有方法、有思想、真提升。

3.學生的成長從被動走向主動

共案資源,方便了教師,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如高年級學生在經過低中年級的系統學習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材理解能力。對于那些簡單易操作的共案資源,學生也能靈活地運用了。本學期,首先在正則小學六年級作了嘗試。教師每周利用一節課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帶領組員借助課程資源進行片段教學。剛開始還略有擔憂,怕學生不樂意,更擔心效果不好。但事實證明,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有主講的,有修改課件的,有課堂觀察的,還有課后總結評價的,學生主動性很強。現在走進試點班級的課堂,從學生站在臺上的那份從容,臉上那燦爛的笑容,教師能深切感受到課程資源給他們帶來了快樂與收獲,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走向了主動。

當然,資源建設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只要堅持做、用心做,再經過幾輪的打磨,這套資源一定會越來越完善,為教師的成長賦能,為學生的成長賦能,讓課程資源真正成為學科發展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馬俊杰.基層教科研訓工作的“四個轉向”[J].教育視界, 2022(19).

猜你喜歡 學科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8年5期)2018-06-26“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8年2期)2018-06-09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考試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新課程·上旬(2017年9期)2017-11-21我國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及學科發展研究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企業導報(2016年20期)2016-11-05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提高學科發展質量下高校項目預算管理模式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2期)2016-07-11

推薦訪問:學科 課程 動力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