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2023年職校教育交流發言材料(2023年)

時間:2023-09-10 10:45: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職校教育交流發言材料(2022年),供大家參考。

2022年職校教育交流發言材料(2022年)

如今,黨和人民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教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職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職業技術教育。職教的學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時文化成績不理想升學無望的,有一部分是想學一技之長而來的,同時還有一小部分是傳統意義上的品學兼差生,讀職校是混日子以免過早流入社會走歪路。面對這樣的生源基礎,我們的教學現狀可想而知。作為一名工科類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我的學生基本上是純男生,我深知他們喜歡專業課不喜歡文化課,喜歡去實習工廠不喜歡坐在教室里,喜歡新鮮刺激的不喜歡傳統古板的。社會現實告訴我職校學生必須學好文化課,多年的教學經歷也讓我明白,這樣的學生更要用心來設計和組織教學。經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我總結出語文教學的“三點一線”,用它來指導教學,我終于體會到了中職語文課堂中的快樂。

一、找準切入點,點燃思維火花

我經常聽到一些老師抱怨語文課上學生不合作,不肯動腦思考,不善張口發言。這樣的情況尤其常發生在教學內容比較單調枯燥的課堂上,如應用文的教學。經歷過死氣沉沉的課堂,我就會反思并努力探求解決之法。同時也多和學生溝通與交流,共同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之方法。我發現學生對身邊熟悉的東西很感興趣,如果能把這些應用于課堂上,就會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教育家蘇霍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首先必須是小心翼翼地觸及那幼小的心靈”。職高生的年紀并不小,但是其心靈卻是幼小而脆弱的。所以,在教學中只能針對他們的心靈實際來設計。課前,我會努力走近學生去了解他們。對于格式固定、內容單調枯燥的應用文進行教學,我不再沿用教材上的例子,而是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了教學內容中。在上《條據》這一文種時,我從上課伊始就假設了人物和一系列的事件,人物就是選擇班級特別受關注、很有人氣的同學和老師,故事就選擇選擇很感興趣、容易發揮想象的事件,圍繞這些人物和事件將教學內容針對性的設計于其中,讓學生感覺這些人這些事就像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一樣,很想探究下去。這樣的切入教學內容,學生的心很快就有了感應,不想思考不愛發言的同學也因為受了身邊人的影響自然活躍起來。

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學生的思維是很特殊的,

一般的同學學習興趣不高,課堂上思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但是,一旦老師找準了切入點,讓他們在上課伊始就有了喜歡的因素,那么他們思維的火花可以瞬間被點燃,也可以形成璀璨的煙火,既照亮了課堂,也照亮了自己。

二、抓住興奮點,腐朽也可化神奇

現在是電子科技高速發達的時代,學生已經不再喜歡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如果語文老師還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筆走進課堂的話,那學生基本上是不會喜歡的。好在電子科技給了現代的語文教育新的活力。課堂上,一張圖片、一段音樂、一個視頻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我們的職高生就好似飽餐之后沉睡的雄獅,輕易的刺激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只有抓住他們的興奮點,才能將之喚醒,從而爆發出難以想象的沖擊力。

蘇霍姆林斯基又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獨特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一般來說文科生比較喜歡古典詩詞,但是對于學習汽修的男生而言,他們對古典文學真是難以感興趣。這個時候就要發揮電子科技的魅力了,結合古典詩歌的韻律特點和特殊意境,用音樂和圖片同他們的心對準弦。一次在上《虞美人》時,我準備了很多的音樂和圖片,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音樂。當我播放到一段音樂后,一個平時上課經常沒精打采、從不回答問題、連作業都很少交的男孩子竟然主動舉手嘗試。雖然有點膽怯,但還是認真地調整了狀態,然后跟著他喜歡的音樂有節奏地吟誦起來。那音調、那感情,尤其是他的表情,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到位,我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當然的感受。朗誦結束后,教室里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掌聲又給了他鼓舞和力量,我看到他一向沒神的眼睛亮起來了。人一下子就精神多了,沉睡的雄獅爆發了。

我想,針對職校的語文教學現狀,學生難教固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但教師的努力程度卻是更重要的。如果教師能夠多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環節,多關注那些曾被討厭或遺忘的學生,多用心去尋找一些學生的興奮點,并通過自己的方式來作用于這個興奮點,那些我們曾經想當然地認為“朽木不可雕”的學生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課堂教學中感人的音符。

三、圍繞對接點,寓職業于課堂

現在很多人提到職業教育都會說:職業教育就是姓“職”。言下之意就是職

業教育要體現職業的特點。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職高生,我們要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技術性人才,然后輸入市場接受社會的考驗。既然如此,我們職高的語文課與普高的也大不同,我們要在課堂上體現出職業學校的特色。我們的文化課在一定程度上是要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服務的。因為這一指導思想,我在語文課的教學中,就結合專業特點來設計我的課堂,讓語文課與學生的專業和職業盡可能地緊密對接,將職業的滲透孕育在語文課堂中。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記得我在上《景泰藍的制作》這篇課文時,我了解到學生在校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汽修實習。因此我就特意設計了一個環節,結合學生所學的汽車維修這個專業,讓他們介紹一下如何給汽車更換輪胎或如何拆裝汽車發動機,兩個話題任選一個進行即席發言。問題剛一拋出,我就發現有些學生的眼睛里瞬間多了一絲光彩。這對我真是一大鼓舞。我知道這是他們感興趣的信號。緊接著班級同學開始竊竊私語,慢慢地就有人舉手發言了,我順勢請學生上臺發言。臺上發言的學生表現非常出色,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在語文課和實習課上的所學,大膽表達,而且明顯地自信了。就這樣,我把語文知識和專業課及以后的職業需求對接起來,用語文知識表達專業內容,既達到了語文課的教學目標,也鞏固了專業課的學習,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更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課的實用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學習是主線,擴展其外延

眾所周知,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生初中畢業后,來到職高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將來能有一技之長,在社會立足。但是由于一些錯誤思想的誤導,他們往往認為職高生就是要學習技能,不需要學習文化課,文化課既無聊又沒用;或者認為自己本身就沒有文化課學習的基礎,現在學習很辛苦,更學不好;甚至有的男孩子好動,喜歡視覺刺激,一看到文字就頭疼……

學生本身確實存在學習基礎偏差的現實,進入職校如果不能得到正確引導的話,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技能學習也就變成無本之木。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因此從我給學生正式上課的第一天起,我就反復強調“一切為了學習”的觀點,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是主線”這個不可更改的道理。同時,我給學生拓展了學習的外延。我教育他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動態的、泛義的、積累的過程,其對象是任何積極正確的科學知識和道理,不僅僅局限在學習哪一項技能。同時,針對學生認為職高生就是只學技能的錯誤認識,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教育,從國家的教育政策、開課標準及培養目標,到身邊的職校畢業生工作實例,再到生活中的文化知識應用,讓學生從心里認識到文化課的重要價值,認同職高生要發展必須學好文化課。印象深刻的是當我講起學長們的就業實習情況時,以成功與失敗的對比體現技能和文化的關系,他們竟然聽得那么專心致志。在那一瞬間,我發現我們的職高生也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也想成才,只是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方向。只要老師能夠勇敢而科學的承擔起這一責任,學生是可以教育和改變的,也是可以全面發展的。經過教育,我發現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對文化課的態度發生了大的變化,大多同學能夠自主地接受語文課,甚至愿意主動參與進來。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很早就對教師作出精辟論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一直以來成了多數教師的至理名言和工作目標。教師確實要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其過程和方法卻需要常做常新。從事中職語文教師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感覺到語文教學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復雜多變。在職校,很多學生的現狀和認識的誤區讓我們必須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多走進學生,多了解學生,既能著眼于學生的眼前所需,又能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只有不斷地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近年來,我把自己的“三點一線”法用于教學實踐,我的職校語文教學之路走得越來越平穩。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我期待我這“三點一線”可以越畫越長,直通學生的職業生涯和終身發展。

推薦訪問:職校 發言 材料 職校教育交流發言材料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