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交流發言:調查研究要多一些“拙勁”(完整文檔),供大家參考。
交流發言:調查研究要多一些“拙勁”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最重要的事掌握實情,最根本的是解決問題。“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調研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大興調研之風,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這要求廣大黨員干部開展調查研究時,要多一些“拙勁”,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準確掌握情況、原原本本反映問題,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多一些“拙勁”,彰顯的是堅守黨性、站穩立場的定力。
***總書記指出:“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問題,也是黨性強不強的問題。”一個黨員,如果黨性修養不強,就無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政績觀,就無法正確樹立處理公與私、義與利、是和非的關系,也就無法摒除私心雜念,一心一意為民造福,體現在調查研究中,就容易滋生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錯誤心理。只有不斷錘煉自我、提升黨性修養,才能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對好的一面不夸大,不好大喜功、不貪圖虛名,對差的一面不避諱,不遮遮掩掩、不文過飾非。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鑄牢對黨忠誠、站穩人民立場,時時刻刻保持對黨、對人民的赤誠之心,說真話、察實情,把多一些“拙勁”貫穿調查研究始終。要掌握和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要多一些“拙勁”,考驗是正視問題、直面矛盾挑戰的勇氣。
直面問題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能不能最終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有沒有準確到位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就像大夫看病一樣,前提是要對“頑疾”有正確的判斷,知道病癥出在什么地方,緣于什么誘因。這種能力的基礎,在于平時工作中對權力責任清楚于腦,對辦事方法和手段爛熟于心,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走向“把好脈”。而在抓重大工作、處理重點難點問題時,對一些薄弱環節和不太起眼但事關全局的“關節點”不放過,更多著眼于制度機制的建樹,做好預防和準備。如此,當問題出現時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癥結所在”,保證“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樂于報喜是人之常情,敢于報憂更難能可貴。前進道路上,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避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這對于我們深化調查研究、解決發展難題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樹立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敢于正視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清清白白、坦坦蕩蕩,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糾正錯誤。還要善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奔著問題去,迎著問題上、盯著問題改,把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當作推動事業發展的基點。
三、要多一些“拙勁”,依靠的事摸清情況、把握規律的能力。
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真功夫、硬本事。1930年,為了準確摸清富農問題和商業情況,毛澤東同志抽出近一個月時間,與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深入談心,形成了著名的《尋烏調查》。做好調查研究,要重點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一方面,拿出“較真”的態度,深入調查,多問、多走、多看,盡可能全面準確地掌握情況,同時,根據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不斷收集新情況、形成新認識;
另一方面,拿出“求真”的精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細致研究,交換各方意見,比較各方面意見、比較各方面情況,反復思索掂量,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廣大黨員干部要秉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放下身子,身體力行,深入到基層一線,特別是矛盾突出的地方,只有腳步向下走、腳印向下沉、腳板向下壓實,才能夠把家家戶戶的民情民意了解清楚,入家門、訪鄰里,進車間、到田間,群眾的事不隔夜,群眾才能和你不隔心,面對調研中遇到的問題,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解決辦法,要始終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把需要調研的內容盡可能想全、想深、想透,提前制定調研提綱,梳理問題清單,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把群眾的“話匣子”打開,把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從他們心里掏出來,讓調研掌握最真實的民意,真正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廣大黨員干部要多一些“拙勁”,少一些浮皮潦草、投機取巧的“機靈”,扎扎實實做好調查研究,在現實中找問題、在實踐中找答案,就定能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展現新的更大作為。
推薦訪問:交流發言:調查研究要多一些“拙勁” 要多 調查研究 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