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完整),供大家參考。
“中國質量這十年”主題活動是國內質量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活動之一,同名大型策劃報道已在中國質量新聞網和新華網客戶端同步上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2“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歡迎大家來閱讀。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1李富民,甘肅定西人,這個西北的“90后”,寒窗苦讀10年,2008年考進了天津商業大學。家里人盼著,孩子畢業后能進銀行,留在大城市,收入也穩定。上大學后,受師哥師姐們創業的影響,學經濟的李富民也逐漸萌生自己開公司的想法。2012年團購在中國火起來,上大四的李富民覺得這是個機會,不顧家人的反對,他和4個同學合伙,湊了10萬塊錢,在學校附近租了間單元房,開始創業。
租賃服務器,搭建網絡,李富民跟小伙伴搞起了一個網站。可因為沒錢、砸不起廣告,網站幾乎沒流量,10萬塊的啟動資金,很快就虧了小一半,眼看著十萬塊就要打水漂,李富民硬著頭皮,找到學校。那一年,國家剛好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紅橋區利用現有廠房,改造成產業園,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載體,不僅減免房租,還有專門的創業導師。在學校的對接下,李富民他們入駐了產業園。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李富民關掉了賠錢的團購網站,注冊新公司,主攻消費品電商服務。李鵬,當時在紅橋區政府辦工作,在“雙萬雙服”活動中,李鵬他們分頭包保中小電商企業,幫著提供市場信息。李富民他們幾個年輕人就是靠著這些線索,挨家去跑,經過努力,終于有幾家企業同意把產品放在網上賣,按比例分成。靠著這個模式,李富民的團隊收獲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在“互聯網+”戰略的推動下,企業效益越來越好,李富民在天津買了房,娶了一位天津姑娘,安了家,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小伙子,逐漸在城市站穩了腳跟。有一次,李富民夫妻倆回甘肅老家探親,發現當地特產的牦牛肉膽固醇低、口感好,但是賣不上好價錢,收購價只有二三十塊錢一斤,也就是個成本價,牧民們一年到頭沒什么賺頭,讓大山里走出來的李富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琢磨著,要把家鄉的農產品弄上網,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讓家鄉人也富起來。2016年底,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天津與甘肅的34個縣結對幫扶,這讓李富民看到了機會。
此時,企業曾經的包保干部李鵬已經成了紅橋區商務局的局長,而且還是天津援甘前指的一名掛職干部,他當時也正在考慮通過電商打通甘肅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當地牧民致富。李鵬和李富民,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就先從牦牛肉做起。在李鵬和當地政府的對接下,李富民與當地牦牛加工企業建立了聯系,于是他帶著團隊,一趟趟地往甘肅跑,但幾次接觸下來,并不順利。
李富民耐心地跟企業和牧民們講電商的好處,他自己出錢,先創立了“牦小白”品牌,用幾年做電商積累下的市場資源,搭建了物流渠道,首日銷售額就突破100萬元。白牦牛肉逐漸打開了市場,李鵬也不斷從甘肅給李富民帶來好消息,牧民們一頭牛的價格能賣到1萬多了,一年下來一頭牛能掙上三四千塊錢。看到示范效應,不少縣也都跟李富民建立了合作。
眼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電商也按下了發展的“加速鍵”。李富民已經在全國40多個縣,都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這個眷顧著家鄉的90后小伙子,成為農村電商的佼佼者。
現在,消費品電商與農村電商,都成了李富民的主打業務,企業連續三年營業額翻倍增長,他正計劃打造一個6000平米的電商產業園,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因為海河英才計劃,李富民成了“新天津人”,而電商產業園里,來自家鄉的年輕面孔也越來越多,懷揣夢想,為家鄉奮斗,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未來。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2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家住北辰區果園新村街朝陽里社區的外賣小哥王云龍,是一名“90后”的呼倫貝爾小伙兒,來到天津生活已經11年了。最近,這位31歲的“電動車維修達人”成了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的“先蜂騎手”。“想起自己在天津的11年經歷,就是在新時代里普通人的奮斗故事,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普通人,通過努力奮斗收獲了幸福生活。”王云龍對記者說。
11年前,王云龍跟隨家人來到天津投奔親人,那時父親身體不好,王云龍利用課余時間一邊兼職打工,一邊照顧父母。他學會了電動車維修技術,隨著手藝的日益精湛,不少別人眼中“沒救了”的電動車經過他的耐心修理,都能重新運轉起來。在他居住的朝陽里社區,他的好手藝派上了大用場。
一天夜里,小區居民張濤的電動車壞在路上急需維修,但維修店早已下班。得知情況后,社區網格員撥通了王云龍的電話,王云龍立即拿起工具趕了過來。檢測問題,現場維修,忙活了好一陣兒終于把車子修好。滿懷感激的張濤當即拿錢表示感謝,王云龍卻分文不取,他覺得這是自己的舉手之勞,如果收了錢,就“變味兒了”。“我剛來天津的時候挺難的,一家子都是外地人,小區里的叔叔伯伯們跟我們素不相識,但一直照顧我們,現在我終于有機會為大家做點兒事兒了。”想起當時的情景,王云龍心懷感恩。
外賣行業剛剛興起時,王云龍想,自己車技過硬,又有維修經驗,道路也熟,不如做一名“騎手小哥”,既能補貼家用,還能在路上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維修援助。幾年的經歷讓王云龍感受到人們觀念的變化,他告訴記者,以前自己的外賣軟件經常收到來自商家和客人的催促,從去年開始,人們逐漸轉變觀念,給予外賣小哥很多理解與尊重。遇到刮風下雨等惡劣天氣,王云龍經常收到客人的電話和短信:“一點兒也不急,慢慢騎!”“我還不餓,不著急!”看到這些留言,他都能感到來自屏幕對面的溫暖。
去年,果園新村街道建立了“先蜂騎手”紅色加油站,黨建引領,發揮快遞、外賣從業人員行業優勢,通過用心指導、貼心服務,進一步提升“先蜂騎手”的融入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推動更多“快遞小哥”成為社會治理前線的“流動哨兵”,成為文明宣傳、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送外賣的時候看到門口有垃圾我就幫忙帶下樓,看見有老人上樓也幫忙攙扶一下。”慢慢的,王云龍在志愿服務中融入社區,成為居民們信得過的好朋友。
在今年北辰區大篩工作中,王云龍來到居委會主動提出,自己可以把通知居民做核酸的大喇叭綁在車子上走街串巷播放,讓居委會工作人員可以騰出時間做更多工作。小小的電動車掛上社區大喇叭,穿著志愿者紅馬甲的王云龍全身充滿干勁兒。
在天津的11年里,王云龍經歷了外賣配送行業的變遷,從“都市外鄉人”成了“近鄰一家人”,自己在天津這個第二故鄉走到了而立之年,也見證了天津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說:“每當我把外賣送到客戶手中時,看到人們臉上滿滿的信任,自己心里就暖暖的,覺得當初選擇來天津很值得!”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3“網上店鋪已經幫您開好了,有什么問題您盡管說。另外,最近直播間帶貨比較火,我們可以免費幫您做一次直播,您可以嘗試做主播的感受……”如今,已經身為華企集團子公司天津捷誠互贏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股東的湘妹子魏文娟,對待客戶依然像剛入職時那樣熱情、貼心。伴隨近年來互聯網電商行業在本市的快速發展,為電商平臺和電商們提供后臺技術支撐與服務的魏文娟,乘著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十年來從初觸“電”網的打工妹,變身為行業精英。
來自湖南衡山農村家庭的“80后”女孩魏文娟,一直向往來到天津,高中畢業后便選擇到這里讀大學、找工作。“畢業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外貿相關的崗位,但是,因為當時嫂子得了白血病,我就想著找個有前景的行業,能鍛煉自己也能提高收入,家里需要我幫襯。當時互聯網電商行業剛剛興起,于是我2010年來到了華企集團,從事互聯網電商行業工作。”已經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了十余年的她,言語中透著自信與干練,有著湖南妹子特有的一股“辣”勁。
自基層做起的她,憑借著湘妹子“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獨特品質,一路拼搏一路成長。“那會兒,我每個月收入不到2000元,沒有存款,生活比較拮據,衣食住行都會選擇最便宜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天的午飯都吃素炒餅,同事以為我愛吃,其實我是想省錢。剛上班時,我騎自行車,即便有時候坐公交車,我也只等1元的公交車。”她告訴記者,“我從最開始的基層業務員一步步晉升到經理、總監,到現在成為集團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東,我覺得已經把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干成了一份熱愛的事業。這份事業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令我更有能力幫助家人。現在父母也被我從老家接到了天津,住上了寬敞的大房子。至于我的年薪嘛,已經過百萬了。”
2014年成為“寶媽”的魏文娟,在職場上也得到了一個更重要的職位——當經理帶團隊。這位湘妹子帶著部門里的十來個應屆畢業生,一路把業績做到公司第一名。“2016年考慮到孩子以后上學,我便在湖南長沙買了學區房,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那時候在我的概念里,覺得自己這個外地人不可能買得起天津的房子,孩子也不可能來天津上學。”說到這里,魏文娟有些激動,“隨著在公司的成長和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我的收入也越來越能支撐我的夢想。我不想讓孩子一直在湖南當留守兒童,我想在天津有個自己的家。2018年我在天津買了房子,把孩子和父母接到身邊,真正定居天津。那一刻的感覺美妙極了,真是從來不敢想,夢里憧憬的景象變成了現實!”
“這十多年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出門,網約車到門口等著;吃飯,外賣送到家中;生活所需用品,快遞送貨上門。互聯網也改變了我,從一個平凡的女孩到職場精英,吃飯從只能選擇素炒餅到有多種選擇,從父母不贊同來外地,到現在我成了父母引以為傲的孩子。”
在天津,像魏文娟這樣的青年人還有很多,像她公司的企業也有很多,都伴著互聯網行業茁壯成長。這些年輕人、這些企業,在天津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上,腳踏實地,面向未來,在新時代的奮斗路上打拼著,成就著事業和生活的夢想。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42020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為今年脫貧工作再部署、再動員、再落實。各地謹記使命,吹響總攻號角,拉開奪取脫貧勝利的偉大序幕。但是要想贏得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作為扶貧領路人的幫扶干部,就必須擁有“三心”,為脫貧攻堅貢獻干部力量。
擁有為民服務的真心。脫貧攻堅現已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基層各地貧困群眾都已“摩拳擦掌”,開始春耕播種或是坐上了務工專列,期待能夠在今年用自身的雙手早日拔起窮根,真正過上安安穩穩、幸幸福福的小康生活。行百里者半九十,貧困群眾雖熱情高漲,但脫貧道路仍有不少困難與風險,僅靠貧困群眾難以徹底翻越所有“障礙”。這時如果有人能上馬,再送他們一程,就能真正實現脫貧。而廣大幫扶干部就是貧困群眾扶上馬的“推動者”,真心便是貧困群眾上馬的“階梯”。唯有以真心換信心,才能激發貧困群眾改變落后現狀的內生動力,克服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告別“指尖扶貧”“數字脫貧”。同時,還能夠深入田間地野,用腳力丈量貧困群眾離脫貧終點線的距離,通過幫助他們訂購務工車票,又或是幫忙拓寬產品銷路等實際行動,為他們掃清生活生產的各項障礙,真心為他們解煩憂,謀劃出通往脫貧的康莊大道。
擁有善察問題的耐心。******指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必須高度重視面臨的困難挑戰。”當下大多數地區已成功實現脫貧摘帽的任務,但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一些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住房不安全等“硬傷”與“瑕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這要求幫扶干部同貧困群眾一道,及時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不過查找問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閑敲棋子落燈花”的耐心,不光要能夠直擊各類影響脫貧攻堅成效的問題,還要能夠抽絲剝繭,找到一些潛藏深入的“頑疾”。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貧困群眾年齡逐漸增大,有效勞動能力逐漸喪失,務農打工將變得越來越艱難。如果在沒有其他政策扶持和經濟來源的前提下,這些脫貧戶將面臨貧困窘境。所以,幫扶干部要當好醫生,做好扶貧診療工作,才能使得貧困群眾脫貧脫得實在、脫得舒心、脫得放心。
擁有接續發展的決心。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貧困群眾邁向新生活、新奮斗的第一步。之后要接續鄉村振興戰略,踏出脫貧致富的第二步。可這是一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道路,必定充滿各種未知的困難與挑戰。然而歷史的經驗表明,越是面對艱難險阻,越要發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決心。實現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轉變過程,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也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只有發揮勇往直前的決心,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幫扶干部經過脫貧攻堅的洗禮,尤其是青年干部,增長不少閱歷,學會了吃苦耐勞,做群眾工作。這些寶貴的經驗將是幫扶干部樹立決心的底氣。要拿出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決心,把脫貧攻堅中所積累的各類經驗轉變為鄉村振興的切實可行的辦法,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讓發家致富成為農村群眾的“代名詞”。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5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抓好黨建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推動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沖在一線、英勇奮斗,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對作風漂浮、落實不力、失職瀆職的,要嚴肅批評教育、堅決糾正和處理。
我們要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采取有力舉措,在繼續深入推動、深化落實上下功夫,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貢獻。
首先要下大力氣選好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書記。逐村摸排、分析研判,制定工作方案,堅決撤換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貧困村黨組織書記。
其次要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的作用。首先是組織部門和鄉鎮黨委要加強日常管理,派出單位要加強跟蹤指導和保障支持,促使第一書記沉在村里扎實干。要通過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防范和糾正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為第一書記解套松綁,確保其主要精力投入到一線工作中。
再次要發揮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推動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讓黨員行動起來,把貧困戶帶動起來。要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幫助黨員提升創業致富能力。
最后要樹立脫貧攻堅黨員干部先進典型。重視發現和樹立優秀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優秀黨員、扶貧干部先進典型。加強表彰和宣傳,激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跟著學、照著做、比著干。對在脫貧攻堅中因公犧牲的干部和基層黨員的家屬及時給予撫恤,建立長期幫扶慰問制度并明確專人負責落實。要通過表彰激勵、關心關愛,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留芳。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6中共中央***、國家**、中央軍委*****3月6日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這是2020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規模之大,力度之強、決心之堅。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我們的心之期盼就是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為了群眾的收入要漲、住的的要安全、吃的要好、教育、醫療要得到保障,全國各地都在獻策出力,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的幫扶貧困人群,這是一場民族戰爭,是一場人民戰爭,我們要打敗的是困擾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貧困問題,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將要邁向的是全面小康社會。現在,沖鋒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松,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合力攻堅、頑強作戰,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7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斗和特別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并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么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并舉,還要做到規范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并舉,規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推薦訪問:觀后感 中國 心得 “中國這十年”主題觀后感心得 2022 2035年的中國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