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于凈化政治生態心得體會【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凈化政治生態心得體會
黨內政治生態和黨員干部心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黨員干部以健康的心態自覺主動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對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至關重要。黨員干部培育健康心態,破什么、立什么是首要問題。
破灰暗心態,立陽光心態。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應當是陽光普照、充滿正能量的。黨員干部如果失去正確的信仰和價值取向,內心懷有雜念私欲,就會以有色眼鏡看人看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同事視為假想敵處處設防,信奉所謂政治潛規則,陰一套、陽一套,甚至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干部思想起了霉,要在太陽底下曬一曬才能恢復健康。黨員干部心中的陽光就是理想信念,就是人民利益,就是黨紀國法,就是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內心有了陽光的照耀滋養,人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舉止自然就會光明磊落,大家在一起共事就會心無芥蒂、坦誠相見。
破不知足心態,立淡泊心態。古人云: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比較的準星歪了,勢必導致心態失衡,不滿足于黨和人民賦予的一切,放任自己對權力、財富、名譽的非分之想。對于黨員干部而言,知足與知不足是有明確含義的:應感到知足的,是黨和
人民給予自己的一切,因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應感到不知足的,是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永無止境,提高工作本領永無止境,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永無止境。保持淡泊心態,絕非意味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淡漠,而是在金錢、名利、美色等誘惑面前不為所動。
破急躁心態,立平和心態。有的黨員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發表意見常常先聲奪人、一錘定音,聽取意見常常不耐心、不耐煩,一刺就跳、一批就惱。黨員干部心態急躁,既有理想、信念、品德方面的問題,也有自我調適不夠的問題。黨員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對待同事同志要平和,要讓人家把話說完,既從諫如流、又有主心骨,關鍵時刻既要敢拍板、又要戒急躁,正可謂“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對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而言,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也是心態平和的表現。
破畏縮心態,立擔當心態。有的黨員干部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批評上級怕被穿小鞋,批評同事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有的由于怕這怕那,是非觀淡漠,原則性不強,正義感退化;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曖昧,消極躲避,耍滑頭,不敢亮劍;有的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縮頭縮腦,知難而退,怕擔責任,甚至磨洋工、當逃兵。諸如此類的畏縮心態及其所支配的行為,往往導致該做的事沒做、該得罪的人沒得罪,
以至于得罪了人民、辜負了黨、貽誤了事業。為官避事平生恥。敢于擔當不是為了個人出風頭,而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才敢擔當,無私的擔當才能無畏。
破僥幸心態,立慎獨心態。心存僥幸是許多落馬官員的心理誘因。他們自以為手段高明、不會出事,即便出了事也會有人“擺平”,因而即使在強力反腐的高壓下,仍抱著僥幸心態,搞“迂回戰術”。破除僥幸心態,保持慎獨的心態至關重要。所謂慎獨,就是要驅趕“心中賊”,凈化內心,常撣心靈灰塵、常清思想垃圾、常掏靈魂旮旯;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
篇二 鍛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彰顯制度和規則的力量,把每一名黨員都擺進去。正常而健康的黨內生活,要靠全體黨員干部來維護。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前夕,***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了“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的重要性,并要求全黨同志行動起來,為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作出貢獻。
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特點。95 年來,我們黨深刻總結處理黨內關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了嚴密規范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改革開放之初,由于受“**”沖擊,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都遭到嚴重破壞。對此,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黨現在確實存在一個整頓的問題。解決諸如搞官僚主義和搞特權的問題,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制度形式對黨內政治生活加以規范,成為當時整頓黨風的一部重要黨規。
對規則的傷害,最終會傳導給全社會。“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萬物盡秋氣,一室難為春”的挑戰,是每個干部都需要面對的。實際上,政治生態的污染,不僅是因為腐敗分子壞了一鍋湯,也和黨內生活的庸俗化密切相關。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黨內其實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政治生活基本規范。是形式主義,把公開的規則架空,讓制度的權威蒙塵,形成了對黨內政治生態的挑戰。
因此,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互為掎角的。構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必須尊重“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黨內政治
生活基本規范,讓蘊含著正確價值觀的制度起作用。凈化政治生態,不能滿足于干凈的多數人對少數人形成優勢,還應該致力于實現規則對所有人的勝利。
“清則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都是黨內政治生活一分子,都應以嚴為基、以常為本,狠抓好黨內政治生活。通過狠抓黨內政治生活來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戰斗力、凝聚力,不斷提高黨員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從而真正迎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從我們黨發展至今,到現在的程度是每個黨員努力付出的結果,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也是每個黨員干部的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每個黨員干部都應該擔負起歷史使命與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篇三 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脆弱, 稍不注意, 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 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因此, ******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 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然而, 近年來查處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反映出, 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政治生態嚴重惡
化。
權錢交易、 權色交易、 權權交易同在,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共存, 體制外和體制內掛鉤, 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盤根錯節, 形成了“共腐關系圈”。
這表面看是官場風氣敗壞, 一部分官員搞小圈子, 結利益聯盟, 拉幫結派、 利益輸送等,深層次是官商同盟圈、 官場利益同盟圈代替了正常的政治生態圈,“劣幣驅逐良幣”逆淘汰式的潛規則代替了正常的干部選拔規則,政治生態在局部長期惡化出現了潰敗。
對此,******強調:
“做好各方面工作, 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污濁, 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
”當前, 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 “四種考驗”“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任務艱巨而繁重。
我們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 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根除“人治”, 確立法治信仰、 法律權威。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不可否認的是, 法律權威、 法治信仰缺乏, “人治”思想、 “官本位”觀念根深蒂固的狀況仍然存在。
被查處的腐敗分子, 無一不是從踐踏黨紀國法開始的。
當前, 少數
領導干部對他人講法治, 自己搞“人治”, 踐踏法律, 使政治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當前凈化政治生態最迫切的任務,是要徹底根除權大于法的“人治”思想, 破除“官本位”觀念, 增強領導干部的法治信仰, 樹立法律權威;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執政、 依法行政, 使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國家法律之上;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 敬畏法律, 帶頭學習法律、掌握法律、 捍衛法律, 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 法律權威, 從而帶動整個政治生態的根本好轉。凈化政治生態必須“下大氣力拔„爛樹?、 治„病樹?、 正„歪樹?”。當前“四風”問題在面上有所收斂, 但不良作風積習甚深, 樹倒根存, 容易死灰復燃。
因此, 必須橫下一條心來糾“四風”, 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
強化執紀監督,把仍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搞“四風”的列為審查的重點, 加大通報曝光力度, 嚴懲不貸。
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不放松, 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 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 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定指標,上不封頂,有腐必反, 有貪必肅, 除惡務盡。
堅持“一案雙查”, 對出現區域性、 系統性腐敗案件, 污染政治生態問題, 既要查處本人, 又要追究所在地區、 部門和單位的黨委主體責任、 紀委監督責任。
通過嚴厲懲治和追究問責, 形成強大震懾, 減少腐敗存量, 遏制腐敗增量,純潔政治生態。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扎緊關住權力的制度籠子,根治“權力任性”。
權力過于集中必然滋生腐敗, 根治“權力任性”, 要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減政放權, 為權力瘦身、 廉政強身, 構建決策科學、 執行堅決、 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
要用法律和制度規范權力的邊界,讓權力清單明明白白;規范權力的執行, 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杜絕中間地帶、打擦邊球行為;規范權力失責的追究, 使違規者有畏懼之心、 負懲戒之責。
權力是把雙刃劍, 各級領導干部要敬畏權力,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事業觀、人情觀,不能為親情、 私情、人情所累;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 打牢執政為民的思想根基, 增強政治免疫力和戰斗性, 自覺做健康政治生態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政治生態被污染往往是從破壞紀律、 不守規矩開始的。
黨員領導干部只要“心中有黨”, 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 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不能說, 哪些要請示、 哪些要報告, 按紀律來、 按規矩辦,不踩雷、 不越線, 就能管住手中的權力, 就不會以權謀私、 ****。
現實中, 一些黨員干部黨的意識淡漠、 紀律規矩意識模糊,破壞黨的政治紀律、 無視黨的政治規矩現象嚴重。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
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 第一位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必須維護黨中央的權威,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維護黨的團結, 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于黨的同志;必須遵循組織程序, 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 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 不得違背組織決定;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領導干部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
如果領導干部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其所在地方和單位就不會烏煙瘴氣。
“一把手”處于權力的頂端, 決定著政治生態的優劣。
因此, 凈化政治生態, 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
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和制約, 如果“一把手”“有權就任性”, 那么黨紀國法就會被逼到墻角。
各級領導干部要立正身、 講原則, 守紀律、 講規矩, 拒腐蝕、 永不沾,形成一級帶一級、 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 在全黨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
凈化政治生態必須杜絕“兩面人現象”。
近年來被查處的大大小小“老虎”, 雖然****的手段不盡相同, 但大都表現出鮮明而又反差強烈的兩副面孔。
臺上大講“人民公仆”“清正廉潔”, 背地里以權謀私、
生活腐化。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價值取向在其身上互為表里。
貪官的這種“兩面人”特征, 不僅給查處案件造成困難,而且給黨的干部形象造成巨大傷害。用人上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 是一切腐敗的根源, 它會摧毀整個基層政治生態。
為此, 黨組織應該研究如何改進干部工作,在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教育、 監督、 管理的同時, 切實改進選拔任用機制, 激勵干部專心謀事、 踏實干事、 清廉成事, 形成正確用人導向。
領導干部要自覺踐行“三嚴三實”, 既嚴以修身、 嚴以用權、嚴于律己, 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 做人要實, 以優良作風使政治生態“天空晴朗”“山清水秀”。
推薦訪問:對于凈化政治生態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凈化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