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4篇
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篇1
重視黨內集中教育是黨的一大特色,目的在于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鍛煉黨性,全體黨員要找準黨史學習視角,既回頭看守本色,又低頭看強增色,同時向前看抓調色,認真修好黨史這門必修課,為時代發展、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注重回頭看,守住初心本色。風雨中華的成長史,亦是中華智慧的探索史與凝練史,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之際,革命先烈挺身而出,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勇敢實踐奪回了萬頃山河;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英雄兒女艱苦創業,以自力更生的堅毅探索撐起了獨立完整的國家體系;改革發展經歷風雨之下,改革智慧大腦勇于擔當,以白黑貓論的大膽支持帶領全國奔向了小康,一次一次,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幸福真切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并一次一次不負所托交出圓滿答卷。歷史雖已遠去,記憶永留心中,寶貴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讓我們在總結回望中砥礪前行,守住初心本色,繪就發展藍圖。
堅持低頭看,強調實干增色。在黨的偉大實踐中,共產黨人形成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鐵的紀律和素質永不過時,至今仍在優化干部隊伍、提升干部戰斗力、實現組織優勢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牢固與人民血肉聯系的堅強保證,我們不能忘記。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深化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的理念,在黨史的照耀下看清路、邁實步,打造敢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堅強意志,行穩致遠、賡續新征程的拼搏精神,用實干為發展藍圖增色。
全面向前看,突出主題調色。黨史是我黨的一部百年奮斗歷程史、偉大成就記錄史,為我們干事創業、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鼓舞了斗志,堅定了信念,也明確了方向。縱觀我們黨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全黨無論在任何時期,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任何活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任何工作都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這一件事,中國共產黨做了一百年,并將一直做下去。當工作中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時,黨史傳遞的信仰能指引我們前行;當遇到阻礙、不知如何處理時,黨史傳遞的信念守護我們破難,所往未必一帆風順,但只要牢記人民這一主題,發展藍圖的主色便不會偏移。
只要回看走過的路、走好腳下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便能看得深、把得準。黨史學習這一堂意義深遠的政治課,我們也要有這樣廣闊的視野、深邃的眼光,在精準的視角中夯實發展的本色。
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篇2
大家好!
通過近段時間對黨史的學習,讓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深受啟發。黨史記載了從1921年7月23日以來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過程。歷史猶如一面鏡子,它不僅照亮了現在,也指引了未來,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我們能更加了解過去,這樣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通過對黨史的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也加深了我要堅定跟黨走的決心。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將要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開天辟地的大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經歷了千辛萬苦,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建立新中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形成發展的真實記錄和集體記憶,通過重溫黨的歷史,使我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通過學習黨史,我深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歲月和艱苦歷程,我相信,中國共產黨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今后譜寫更加輝煌的奇跡,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我要繼續深入學習黨史,深刻領會,學以致用,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度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自覺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
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篇3
隨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后,為適應新形勢,解放區更加普遍地開展了土地制度改革。毛澤東說,如果我們能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那我們就可以戰勝一切敵人。
1947年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是一個徹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它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問題,在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是重要的問題。在封建時代,一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刻,經過戰爭的毀滅性打擊人口凋敝、大量土地成為無主地,這樣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得到緩解。隨著休養生息的政策,封建的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經濟得到發展,社會趨于穩定富裕。但是隨著發展,封建王朝的本性導致土地越來越集中于豪門大戶和皇室,人口和土地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最終陷入循環往復的王朝興衰。
古往今來的封建王朝農民起義,并沒有在土地問題是提出更為高明的政策,往往都是戰爭導致人口的死亡得到的環境。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以往的農民起義絕大的不同是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這樣的制度指引在1840年以后,中國已經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下的戰爭中才能出現,天平國的運動不能不說受到了國際大環境的影響。
“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來的農民最大的夢想。歷史上,勞動人民“耕而不獲”,地主統治階級“獲而不勞”,沉重的壓迫讓中國的老百姓艱難度日,但凡能吃飽飯也沒有人愿意鋌而走險,歷史上的事實,無數次證明了這個道路。
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才徹底掀開了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利益的革命運動。黨的一大在宣言中說“對于經濟方面的見解共產主義者主張將生產工具——機器工廠,原料,土地,交通機關等——收歸社會共有,社會共用。”黨的二大在宣言中說“農民因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戰爭和土匪的擾亂、軍閥的額外征稅和剝削、外國商品的壓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趨窮困和痛苦。”“如果貧苦農民要除去窮困和痛苦的環境,那就非起來革命不可。”可見,黨從成立時起就特別重視土地問題。也正是廣大農民,特別是貧農強烈的要求解決土地問題,因此具有堅定的革命性,也因此是工人階級天然的、無親密堅定的同盟軍。
可以說,誰解決了中國農民的土地問題,誰就會得到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農民的支持。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是農民圍繞土地的問題展開的歷史畫卷。
?
?
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篇4
******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參觀時強調,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干部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作風和優良傳統,如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等,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黨史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是與時俱進的,是我黨永葆青春的“不老泉”。
黨史應常作常新。黨史是我黨不斷發展發展的印記,在時間和空間不斷交織中進行,共產黨人也在不斷地實踐中豐富自己的認識。在黨史的不斷發展中,一方面是發掘新的史料,還歷史本來面目,另一方面用新的認識高度和角度去詮釋先輩們付出的努力,從而豐富我們的“營養劑”。黨史常做常新,是為了校正過去的錯誤,更是為了開拓新的認識方向,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滿足實踐和群眾的需要。
黨史應常讀常新。“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義,我們才能發現未來的意義”。黨史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要結合新時代和主題教育,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么、是怎么來的。在不斷地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恪守人民情懷;發揚革命精神和斗爭精神,勇擔歷史重任。
黨史應常講常新。講黨史不僅是講歷史,而是要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從黨史中自我檢視問題、有的放矢;
在黨史中按圖索驥、尋找釋疑解惑的答案。創新形式方法,豐富授課載體,運用現代傳媒技術,要讓聽眾能夠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
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深刻認識一代又一代人擔當的本質內涵。
推薦訪問:團日 黨史 活動總結 學黨史團日活動心得 黨史主題團日活動心得 學黨史主題團課總結 愛國主義教育團日活動總結 四史教育主題團日活動總結 團員意識教育團日活動總結 主題團日活動心得體會 開展主題團日活動總結 黨團教育活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