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史學習心得(2022年),供大家參考。
黨史學習心得 五千年, 滾滾歷史長河奔涌向前, 送走了多少英雄人物; 九十三年, 一副宏大畫卷漸漸展開, 正見證一個政黨的偉大壯舉。
歷史和現實不斷的告訴我們, 輝煌的過去由人民群眾來書寫, 璀璨的未來也必然由人民群眾來開創。
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
縱觀黨史, 中共從成立到發展壯大, 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 每一步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而中共的每一步都是心系人民、 服務人民的堅實步伐。
1928 年, 中共革命走入低潮, 大批中共黨員被殺害。
在此嚴峻形勢下, 毛澤東在湘贛邊境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有效的保存并發展了中共軍事實力。
毛澤東同志指出: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 是群眾, 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完全打不破” 。
可以說, 土地革命是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基本保證, 也是共產黨人心系人民、 服務人民的歷史性舉措。
1978 年, 我國仍有 2 億多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農村發展滯后, 農業基礎薄弱, “左”的錯誤的陰霾還未散去。
面對這一情況, 鄧小平組織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要求全黨必須集中主要精力把農業盡快搞上去, 《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 強調:
對于農民, 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 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力。可以說, 改革開放是共產黨人帶領中國走向富強、 鞏固執政之基的根本方法, 也是共產黨人心系人民、 服務人民的偉大舉措。
鄧小平同志指出:
“我們搞四個現代化, 因為經驗不足,會面臨多方面的困難。
這些問題, 歸根到底, 只有相信群眾, 依靠群眾, 充分走群眾路線,才能夠得到解決” 。
1989 年, 國際局勢動蕩,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使我國政治體制、 社會穩定受到嚴重干擾,各種意識形態相互碰擊, 少數別有用心的人企圖借此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雖然事件很快平息, 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深刻認識到:
中國的問題, 壓倒一切的是穩定,穩定是人民的迫切需求, 只有穩定才能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 保證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才能保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 一個政權也好, 一個政黨也好, 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 不能贏得最廣大群眾的支持, 就必然垮臺” 。
回顧歷史是為了展望未來,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告訴我們:
共產黨人,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心系人民。戰火中, 多少英雄兒女為了解放全中國獻出了鮮血和生命, 人民把他們銘記于心;新中國成立后, 多少創業者為了探尋國家富強之路而嘔心瀝血甚至忍辱負重, 人民對他們感恩; 現如今, 我們的執政黨也是兢兢業業, 繼承并發展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這份基業, 以人為本, 把民生事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認為, 一名普通黨員, 要想更好的心系人民、 為人民服務, 更大的體現出一名黨員應有的價值, 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那就是想干事, 敢干事, 會干事, 干成事。
想干事就是要時刻想著為群眾謀利益, 而不能做“無為型” 、 “懶惰型” 的機關干部, 要有強烈的事業心, 要有“一日不為、 三日不安” 的責任感, 把崗位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把事業作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勤勤懇懇, 任勞任怨, 聚精會神干工作, 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敢干事就是要敢于破難, 敢于直面困難、 正視矛盾, 年輕黨員要主動到條件艱苦、 環境復雜、矛盾集中的地方去, 同人民群眾一起研究辦法解決問題, 鍛煉成長; 會干事就是要善于謀事,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把情況摸全、 摸準、 摸透, 找準工作的結合點、 切入點、 著力點, 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增強干事創業的實效; 干成事就是要當“實干型” 的黨員, 不當“紙上談兵型” 式的黨員, 只有干成事才能真正地為人民群眾服好務, 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
支持和擁護。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九十三年的艱苦奮斗恍惚就在昨日, 今天的中國大地上早已灑滿陽光。
共產黨人, 只有牢記黨史, 牢記人民, 時時刻刻不忘心系人民群眾, 才能續寫老一輩革命家、 老一輩創業者的輝煌, 才能帶領人民群眾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