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黨史教育基地為載體搞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2022年),供大家參考。
以黨史教育基地為載體搞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 XX 是革命老區, 是中國連接東盟的南疆國門城市, 也是邊境少數民族地區。
早在 1925 年,中國共產黨就在 XX 開展革命活動。
1930 年 2 月,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同志在 XX組織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XX 起義”, 創建了紅八軍, 建立了 XX 革命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 XX 先后舉行了大青山、 愛店、 XX、 上金和堪圩等五大起義。
1949 年 12 月 11 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把紅旗插上友誼關, 宣告了 XX 全境解放。
二十多年來的革命斗爭, 中國共產黨在 XX 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創造了彪炳史冊的精神財富。
XX 轄 7 個縣 (市、 區),據不完全統計, 境內共有 126 處革命遺址遺跡, 遍布七個縣(市、 區)。
主要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會議地址、 地方組織機關及活動舊址、 重要戰役(戰場)
遺址、 革命烈士和杰出人物故居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為革命先烈修建的紀念碑、 烈士陵園(墓)
和紀念館等。
這些都是開展黨史資政育人的重要載體。
2012 年, “XX 起義紀念館”、 “紅八軍軍部舊址”、 “友誼關”被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命名為“第一批 XX 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這為 XX 開展黨史資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面對新形勢, 如何把黨史教育基地成果轉化為資政育人的豐富內容, 激發市民創業豪情, 推動經濟跨越發展? 如何變干部群眾對黨史“談史乏味”為“喜聞樂見”? 如何變靜態的歷史資料為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 一年來, 我們努力探索, 創新手段, 豐富形式, 努力開創黨史資政育人工作新局面。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 以黨史教育基地為平臺, 組織新提拔、 新交流、 新調任的黨員干部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XX 起義紀念館”、 “紅八軍軍部舊址”、 “友誼關”等黨史教育基地, 內容豐富, 生動活潑, 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因此,從 2012 年起, XX 市委就對各基層黨組織提出要求, 凡是新提拔、 新交流、 新調任的干部,都要到黨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截止今年 3 月, 市直單位和 XX、 XX 等縣市就先后組織了新提拔、 新交流、 新調任的黨員干部共 300 多人分 7 批到黨史教育基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這些黨員干部通過聆聽革命先烈事跡介紹, 深感黨的執政地位來之不易, 決心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為人民掌好權, 用好權, 艱苦奮斗, 廉潔從政, 甘當人民的好公仆。
二、 以黨史教育基地為場所, 組織新老黨員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入黨宣誓”活動, 激勵他們自覺學習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史, 樹立為保衛邊疆、 建設邊疆、 繁榮邊疆作貢獻的奉獻精神。
自從 2012 年“XX 起義紀念館”、 “紅八軍軍部舊址”和“友誼關”被命名為“第一批 XX 中共黨史教育基地”以來, 市直單位和各縣(市、 區)
都先后組織新老黨員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入黨宣誓”活動, 增強新老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初, 市委書記趙樂秦率先帶領市四家班子黨員領導到 XX 起義紀念館舉行宣誓活動, 重溫入黨誓詞, 瞻仰革命先烈。
并在紅八軍軍部舊址親自給新老黨員上黨課, 大家深受教育, 深受鼓舞。
同時, 在全市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 以黨史教育基地為陣地, 組織干部群眾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學黨史、 頌黨恩”主題實踐活動, 激發他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2012 年, XX 市委以紀念建黨 90 周年為契機, 要求各縣(市、 區)
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到黨史教育基地學習中國共產黨為推翻“三座大山”, 建設新中國而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
各級各部門積極響應, 立即行動。
XX 市委組織 1000 多名干部群眾到黨史教育基地——友誼關舉行升國旗儀式, 共同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 舉辦“紅歌傳唱會”, 歌唱偉大的黨, 偉大的祖國。
今年 2 月 1 日是鄧小平領導 XX 起義82 周年紀念日, XX 縣在 XX 起義紀念館廣場舉辦“重走紅軍路”活動, 近 300 名干部群眾沿著當年紅八軍走過的路, 行走了兩個多小時約 8 公里多, 深切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 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 以黨史教育基地為課堂, 組織團員、 青少年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我跟黨走”主題活動, 教育廣大團員和青少年從小樹立遠大革命理想, 自覺繼承革命前輩遺志, 長大接好革命
班, 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到底。
2012 年以來, XX 各級團組織和學校都按照市委的要求, 組織廣大團員、 青少年到黨史教育基地接受黨史教育。
去年 10 月, XX 縣組織近 400名中小學生到 XX 起義紀念館參觀學習。
紀念館負責人給學生們一一介紹了鄧小平領導 XX起義的經過、 紅八軍對敵英勇斗爭的故事、 軍民團結互助的動人事跡。
學生們深受感動, 加深了“今天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認識, 對黨增進了感情, 對祖國增進了感情。
回顧一年來 XX 市在黨史資政育人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們有以下四點體會:
第一、 領導重視, 是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關鍵。
一是市委將黨史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
為了做好黨史工作, 市委于 2012 年初下發了《市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實施意見》, 對黨史資政育人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隨后, 各縣(市、 區)
黨委也下發相應文件, 對搞好黨史工作進行了部署。
同時, 將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納入到領導班子績效目標考核加以管理。
二是市委高度重視黨史資政育人工作。
市領導經常過問黨史工作。2012 年初, 市委召開全市黨史工作會議, 市委分管副書記 XX 到會作報告, 對如何搞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進行具體布置, 并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確保黨史資政育人工作順利開展。三是重大黨史資政育人活動都有市領導參加。
一年多來, 市領導多次參與和研究黨史資政育人工作。
2012 年下半年, 市委換屆結束后, 市委明文規定新任市委副書記蔣連生同志分管黨史工作。
蔣副書記一上任, 親自主持第一批 XX 中共黨史教育基地——XX 起義紀念館揭牌儀式。
同時, 立即召集市委黨史研究室領導班子開會, 研究部署全市黨史工作。
市委領導對發揮黨史研究教育基地作用非常重視, 2013 年 4 月 11 日, 市委蔣連生副書記作出批示,以市委辦名義轉發《市委黨史研究室關于充分發揮黨史教育基地作用的意見》, 有力地促進了全市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開展。
第二, 選準對象, 是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根本要求。
黨史規劃再好, 研究成果再多,如果不能達到資政育人的目的, 就不能很好地實現黨史工作“三個服務”的目標。
我們始終圍繞“資政育人”的戰略性任務,把黨員干部和廣大團員、 青少年作為黨史資政育人的重點對象。今年以來, 我們堅持每月編輯《黨史學習資料》(期刊), 刊載地方黨組織在革命戰爭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 重大戰役、 重大活動等內容, 印發市委常委、 全體委員、 候補委員,定期或不定期給市委領導介紹 XX 地方黨史。
將 XX 地方黨史作為各級黨組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 同時把它列入黨校培訓課程。
我們還統一為市四家班子副秘書長以上領導干部定購《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一、 二卷各 1 套。
每個黨支部和主要領導干部都有一套黨史書籍, 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都有黨史內容。
第三, 協調合作, 是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重要舉措。
開展黨史資政育人工作, 僅靠黨史部門自身力量遠遠不夠。
我們主動采取“開門辦史”的方式, 創新工作機制, 實行研究課題對外招標制度和科研成果獎勵制度。通過與黨史專家的合作, 培養和鍛煉本室的研究力量,進一步提升干部的研究能力和撰寫水平。
如我們在撰寫《中國共產黨 XX 歷史(第一卷)》時, 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 由黨史專家或專業人員、 本室領導和干部組成老中青撰寫班子,從而確保了撰寫的進度和質量。
第四, 壯大隊伍, 是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
保持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的持續性、 連貫性, 必須擁有一支穩定的黨史隊伍。
一是建立一支由黨史聯絡員為主的黨史工作隊伍, 組織他們到學校講傳統、 講歷史, 密切他們與學校師生的聯系, 達到普及革命傳統教育的目的。
二是組織一批由各級教師、 黨史專業人員組成的宣講隊伍, 編寫通俗易懂的宣講教材, 不定期到學校、 機關、 企業、 農村、 社區和軍營等地講黨課、 作報告, 發揮黨史專業骨干作用, 確實做好黨史“六進”工作。
推薦訪問:以黨史教育基地為載體搞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 黨史 資政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