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態環境調查報告4篇(范文推薦),供大家參考。
一、我縣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
(一)森林資源現狀
建國初期,全縣的森林面積只有12667公頃,森林覆蓋率不足7%,活立木蓄積量只有15.7萬立方米。據森林資源第六次清查結果顯示(2020年調查):全縣土地面積199265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51228公頃,占土地面積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1。全縣人均占有林業用地0.6公頃。
從蓄積看,全縣活立木總蓄積180.9萬立方米。全縣人均占有林木蓄積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積的增長,灌木林面積的擴大,使全縣林木綠化率從99年的55.4增加到現在的69,提高了13.6個百分點,年平均遞增1.9個百分點。
(二)城鄉綠化
近年來,延慶縣委、縣政府下大力氣對縣城區進行改造,整治河道,凈化污水,處理垃圾,植樹、種花、種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園、媯川廣場、夏都公園、江水泉公園、媯水公園、三里河濕地公園、百泉公園等14處別具風格的大型公共綠地。目前,延慶縣城的綠地面積已達616.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8.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9.6。
2020年以來,康莊、永寧、舊縣、八達嶺、千家店五個小城鎮先后被列為北京市重點綠化小城鎮,新增綠化面積 1500公頃,城鎮綠化建設初具規模,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自1986年開展花園式單位建設以來,延慶已累計建成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234個,實現綠化覆蓋面積700萬平米。
從2020年開始,我縣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出了綠色村莊建設項目,三年來,推進重點綠化村莊72個,栽植油松、刺槐、連翹等60個品種的大規格喬灌58萬余株,創建達標延慶縣綠色村莊48個,首都綠色村莊6個。
(三)人工造林效果
1993年,康莊風沙危害區核心區治理工程被確定為全市綠化重點工程,到2020年共完成荒山荒灘造林2161公頃,過去狂風肆虐、沙土飛揚的荒灘如今已經變成了綠蔭冉冉,芬芳宜人郊野森林公園。
從2020年開始,我縣開始啟動北山綠化造林工程,先后進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業生態工程、農業生態工程,六年來,延慶北山綠化造林1333公頃,植樹150余萬株,苗木保存率達95以上,成為我縣北部一道綠色的風景線。
2020年―2020年,全縣完成荒山造林21.2萬畝,保存面積20.3萬畝,保存率達85。
自 1981年開展飛播造林以來,共開辟播區40余個,播區作業面積64.7萬畝,成效面積30.2萬畝,成效比48,使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從1987年-2020年,全縣累計封山育林86.5萬畝,達到成林成灌標準43.6萬畝,使全縣林木覆蓋率凈增14.5個百分點。我縣還對全縣范圍的林區實施中幼林撫育、對殘次林進行改造,使林區林分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通過多年來的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延慶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2020年春,延慶分別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和國家園林縣城。
(四)森林資源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資源。建立自然保護區12個,總面積6萬余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30以上。2020年我縣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
近年來,山區實行五禁,即禁墾、禁伐、禁牧、禁獵、禁采樵,并采取生態移民、保護植被政策,有組織、有計劃地移民入川,使山區人口從過去的近6萬人減少到現在的不足3萬人,大大緩解了山區植被的壓力,全縣1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區林木綠化率達到了82以上。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業生態站,專門負責生態林補償、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實施了生態林補償機制,全縣有8600多名農民養山就業,對12.13萬公頃生態林進行常年管護,防亂砍濫伐、毀林亂采、森林火災、亂捕濫獵,有效保護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態安全。
在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市各項林業方針、政策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制定和出臺了《關于加快延慶縣林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農田林網體系建設與保護意見的通知》、《關于野生動物造成損害的補償辦法》和《關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實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護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
在森林資源管理上,一是強化限額采伐制度,依法審批征占用林地。二是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的測
報和防治。建立了由一個國家級測報點和23個市級測報點、27個縣級測報點組成的國家、市、縣、鎮四級測報網絡,監測覆蓋率達100,林木種苗產地檢疫率達100。三是強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網絡差轉等相關設備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編制的縣森林消防大隊;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防火網絡。四是強化森林案件查處。
(五)林業產業
長期以來,延慶縣堅持造林綠化和地區經濟發展、生態旅游、農民致富相結合,不斷推進林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種苗、花卉、蜂業、生態旅游五大產業框架。一是果品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全縣標準化果園面積達到467公頃,市、縣兩級旅游觀光采摘果園總數達到14個、面積達867公頃,實現果品總產量5000萬公斤,總產值達到1.2億元。二是林木種苗產業發展強勁。全縣累計育苗面積達667公頃,造林綠化工程苗木自給率達到了90%。三是花卉生產開創新局面。延慶的冷涼花卉獨樹一幟,種植面積達167公頃,其中菊花生產基地67公頃,百合種球生產示范基地13公頃,2020年花卉年值達到了1300余萬。四是蜂業規模繼續擴大。全縣蜂群總量已達到1.65萬群,開發了蜂蜜、王漿、花粉等三個系列幾十個品種的綠色蜂產品。到2020年底蜂產品總產值922萬元。五是生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優美的綠化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延慶縣已開發建立了八達嶺、松山、玉渡山、蓮花山等28個旅游景區景點,2020年,全縣各旅游景點接待海內外游客1017.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91億元。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12.1萬人次,實現收入3533.7萬元。
二、問題
(一)林業生態環境還很脆弱
雖然全縣森林質量總體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質量和防護功能還很脆弱。如全縣林木總蓄積為180萬立方米,按180萬畝林地計算,每畝蓄積量僅1立方米。存在嚴重的有山沒有樹,有樹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現象。在防護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沒有形成喬、灌、草、地被植物復層林分結構,生態防護能力較低。
(二)部分荒山荒灘急需綠化
目前,我縣尚有荒山荒灘6萬畝,其中荒山4.5萬畝,荒灘1.5萬畝。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遠山,屬困難地造林。荒灘多集中在采石場、采砂場和季節性河床,造林難度大。
(三)城鄉綠化問題
一是城鄉綠化的設計整體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綠色村莊創建還缺乏自轉。三是缺乏項目的支撐。
(四)森林資源保護手段
主要體現是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勝防,具有突發性和撲救的艱巨性。病蟲害防治以美國白蛾為主要的侵入性蟲害,已對我們構成了極大的危脅。
(五)林業產業沒有實現產業化
林業經濟缺乏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更沒有形成產業鏈,主要果樹品種缺乏后續的加工產業,龍頭的拉動作用沒有發揮起來。
三、基本指導思想
我縣今后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文件精神和現代林業思想為指導,確立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總體戰略。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堅持植樹造林與資源保護并重,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并舉,實施精品戰略,城鄉一體推進,加速構筑高標準的林業生態體系,高效益的林業產業體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實現構筑綠色屏障、保護綠色資源、發展綠色產業、建立綠色延慶的宏偉目標。
四、建議
(一)提升縣城的綠化美化水平
縣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顆明珠,是全縣的對外窗口,綠化美化的亮點首先應體現在縣城。作為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縣城,總體綠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們落后于同等發展程度的區縣城。比如:我們公園不少,缺少各自的特點格調;街道綠化零亂;單位與居民小區綠化是我們明顯的弱點;城市整體綠化投入資金少,管理水平差;縣城與鄉村結合部不管是綠化還是環境整治更是問題較多的地方。
突出延慶山水城市的特點,從建設理念上提高,關鍵是要有特色。
突出鄉土樹種的使用。如:小葉楊、柳樹、榆樹、國槐、臭椿、欒樹、五角楓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櫟類、樺、椴等應積極馴化入城,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回歸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營造。延慶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觀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綠化黃土不露天的基礎上多栽喬木,多植大樹,讓樹冠層占領立體空間,實現城在林中,人在園中,路在綠中。
突出街道綠化一樹一路、一路一景,設計主要樹種,合理配置伴生樹種。
突出街道、單位和居住小區綠化的通透性,內外借景,綠化成果共享,隔離墻應變為透視欄,形成整體景觀。
突出居住小區和單位綠化水平,應結合花園式單位創建,研究運行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建設與綠化同步,給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溫馨空間。
突出城市的綠化精品亮點。縣城的各個公園都應是精品亮點,它們應體現不同的區域定位,形成一顆顆的閃亮明珠。
突出綠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確責任主體和檢查督促,讓城市的綠化美化成為城市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慶川區重點地區生態布局,加快四大生態走廊建設
四大生態走廊指:媯河生態走廊綠化;官廳水庫延慶段庫濱帶生態修復;龍慶峽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線觀光產業帶建設。四大生態走廊總面積約5.4萬畝,是以縣城為中心的生態環形圈,是提高延慶以媯河為主題的重大生態建設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資源,增加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四大生態走廊建設已例為縣委、縣政府的 **規劃,是必須完成的綠化工程。
四大生態走廊要以大生態、大園林、大綠化、大產業理念進行建設,突出點、線、面結合,路、樹、景配套。綠化與園林相融,生態與產業雙贏。
媯河生態走廊應突出媯河中段生態治理,貫通十二個景點,形成林藥、林花、林草的林下經濟模式,以植物材料裝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線內外結合,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并與周邊民俗游結合起來。
官廳水庫庫濱帶建設應突出濕地景觀,不同的海拔高程線配植適地樹種,喬灌草結合,形成延慶川區西部一道森林生態屏障。
龍慶峽下游沙荒治理應同一、二、三期8000畝森林相連,形成萬畝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觀,使龍慶峽與金牛湖濕地成為拓寬龍慶峽大景觀的延伸,也是延慶水源地的重要保護區。
北山產業帶西延古龍路,東伸香龍路,以路為線上下兩側發展觀光果樹帶,這是利用現有土地資源,提高果園生產力的重要項目。
(三)提升重點小城鎮的綠化
延慶現有15個鄉鎮,建議八達嶺、康莊、張山營、大榆樹、永寧、舊縣、千家店、四海這8個小城鎮綠化先行,形成以城帶鄉,以鎮帶村,以點帶面,以重點帶一般的綠化格局。
按照小城鎮綠化達標條件,結合各自特點,扮綠、扮美、扮靚。
合理規劃,適地適樹,設計要突出以人為本和服務功能。
在重點抓好小城鎮綠化的同時,加大花園式單位和綠色村莊建設力度。全縣每年花園式單位達標不少于20個,綠色村莊每年不少于25個。
綠色村莊建設一定要同農民意愿結合;同農民收益結合;同環境整治結合;同新農村建設結合;同村莊規劃結合。
村莊綠化要形成村莊森林環抱,街巷林蔭遮道,公園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網、林網、水網的營造和管護
我縣的路網、水網綠化是比較好的,綠化率已經達到了95%,效果十分顯著。三網綠化是延慶川區綠化的骨架,是連接城鎮、保護農田,構建山區生態的基本網絡。農田林網在三網中是建設的關鍵。雖然我們研究了很多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農田林網推進困難的核心是其長遠利益與農民近期收益碰撞而出現的裂痕。
突出村委會的組織作用和對群眾的宣傳教育。
各鄉鎮、村要結合縣政府的政策同農田承包者利益掛勾,讓農民收益得大頭,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提高苗木質量,適當大苗,當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里專門看護或責任制到人頭。
依法嚴懲毀林者。
(五)提升造林質量,消滅宜林荒山荒灘
延慶現有宜林荒山4.5萬畝,荒灘2.5萬畝,**期間可消滅宜林荒山荒灘。
荒山荒灘面積越來越少,造林也就到了關鍵的攻堅階段。因為立地條件好的地塊已經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且近年干旱少雨,保證造林質量才能確保成活。
**消滅宜林荒山荒灘這在延慶歷史上是件大事。延慶解放初期森林覆蓋率不足7%,2020年是56.29%,在消滅宜林荒山荒灘后,全縣森林覆蓋率可達到60%,這將是歷史性的飛躍。
消滅宜林荒山荒灘綠化后的重點將從山區下移川區,綠化重心從荒山綠化向農田林網和城鎮村莊綠化轉移。造林綠化新的戰役已經開始。
消滅了宜林荒山荒灘不等于山地林業無文章可作。如殘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撫育和近自然經營及森林資源保護是長期的。
(六)提升森林資源的保護能力
我們通過解放以來的幾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并舉,山綠了、林子多了,保護森林的責任也就更重了。當前森林資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
挖掘林業歷史文化底蘊與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等,不斷滿足社會需要。宣傳森林生態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們熱愛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形成生態環境道德和全社會造林、愛林、護林的良好風氣。全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通過文學、書畫、美術、音樂、詩歌等多種形式樹立和傳播,弘揚生態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校園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一、 關于校園校園是學校環境的靈魂,也是代表了一個學校的整體面貌。優美安靜的校園能讓同學們更好地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學習的氛圍。
中校校區:整體滿意度較高(90%),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問題如下:
(1)壁報欄的管理不夠規范,常常被貼得面目全非。
(2)休閑木椅、石凳太少,也沒有專門的休閑草皮,無法滿足同學們讀書學習或娛樂的需求。
(3)自習室不能滿足同學們的需求,平時自習室還可以滿足同學們的需求,但是在期末考試期間,往往由于教室太少很多同學不能上自習,圖書館門前甚至在開門之前一個小時就有人排隊,這樣會對同學們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教室的使用、管理可以進一步規范化,可以按年級分,也可以按專業分,對于考研的同學可以設立考研專用教室,合理使用教室,充分利用資源,有利于同學更好地學習。
二、關于教室
教室是同學們學習的最主要場所,同樣,安靜、衛生的教室環境可以讓同學安心學習,心情舒暢,提高學習效率,反之,亂糟糟的教室只能讓同學遠離而不想學習。可見教室的衛生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同學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但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仍發現了教室衛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隨地亂仍紙屑、瓜子皮等現象嚴重,不能及時打掃衛生。
(2)桌洞內有較多的雜物,很多同學吃完東西之后便隨手往桌洞內一塞,而不丟進垃圾筒,因此桌洞內隨處可見口香糖、衛生紙、零食袋等廢棄物一大堆,儼然成了廢棄日用百貨。
(3)課桌文化盛行。文化分好的和壞的,看來課桌文化只能屬于第二種了,有85%的同學表示反感厭惡,10%的無關緊要,5%的隨波逐流。文化的內容無非是打油詩、無聊之語及一些學科答案。試問:為何身為一個高等學府的大學生竟仍創下課桌文化?一則無心學習亦或上課無聊,便隨手涂鴉;而則本身缺乏環保意識,認為無關緊要,只是畫上幾筆而已。可見,身為大學生環保意識竟如此缺乏,看來呼喚每一個人保護環境,保護美麗的校園迫在眉睫。
(4)窗臺、窗簾太臟,很多同學往往是什么東西都往窗簾上碰,包括濕手、粉筆灰、皮鞋而黑板亦是亂涂亂畫嚴重。
(5)課堂的氣氛較差,同學們普遍都比較隨意,有的甚至在課堂上吃東西,曠課的較多,而認真聽講的很少,發短信、打游戲、看小說、聽音樂、睡覺等現象隨處可見,而且這些現象普遍存在于每個課堂,看來,如何保證上課效率,活躍課堂氣氛的教育問題不由得人深思。
教室存在太多問題,而如何解決呢?最關鍵的還在于人的本身:
首先,提高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宣傳教室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倡議大家一起來關注教室衛生,關注學習之地,依靠每個人的自覺性來維護教室安靜、整潔。
其次,將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責任落實到個人,落實到班級,可以通過專門的檢查、監督機制,督促大家保護好環境,表現好的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宣傳表揚,授予環保衛士的稱號,激勵同學保護環境。
三、關于餐廳
校園、教室是同學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吃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吃的衛生直接關系到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餐廳成了同學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餐廳基本上能滿足同學們的需要,餐廳的就餐環境很好,桌凳干凈,且有電視機供同學們了解新聞,餐具也經過了高溫消毒,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打飯時插隊現象非常嚴重,往往是一進來看見熟人便讓人代打或直接插到前面,出現了一個隊伍老是不見減或一人打三四份的情況。
(2)浪費糧食現象嚴重,垃圾桶內很多剩菜剩飯,往往有的同學吃一兩口便倒了,全然不知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3)很多同學不按餐廳的規定擺放餐具,增加了餐廳工作人員的負擔,傾倒吃剩食物時往往會撒到桶外,地上很臟。
(4)學校餐廳的菜色和面食有些單調,每年都沒有任何改變,新生還好,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些單調了。
四、關于宿舍
講完了學習的地方、吃的地方,接下來便是住的地方宿舍的衛生環境了。
(1)低年級同學的衛生保持較好,也經常拖地,但高年級就顯得很亂,地不拖,被子不疊,甚至地也不掃。
(2)宿舍內東西擺放雜亂,書架書桌往往是雜物一大堆,床上更是如此,沒疊的被子、書、衣服等。
(3)有的宿舍噪聲嚴重,特別是男生,放的音樂往往能穿透整個樓層,樓道內大聲喧嘩,周日通宵打撲克,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休息。
針對宿舍存在的問題,我們覺得應定期檢查不定時抽查,連續不和格的應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便是靠同學的自覺,宿舍是我家,衛生靠大家。通過大家的努力改善宿舍環境。
學校環境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營造美麗家園。最后,我們的隊員在這次調查過程中都非常地賣力認真,在這里,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得到領導的認同,大家一起來把我們的校園建設得更美好!祝愿師大的明天更美好!
推薦訪問:生態環境調查報告4篇 生態環境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