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某縣關于發展鄉村旅游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4-09-23 14:00:03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某縣關于發展鄉村旅游調查與思考,供大家參考。

某縣關于發展鄉村旅游調查與思考

某縣關于發展鄉村旅游的調查與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要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鄉村旅游”。近年來,XX縣把鄉村旅游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力抓手,深入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培育了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初步構建“一心、三園、四區、多極”的旅游新格局。為深入了解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作用發揮,國家統計局XX調查隊走訪縣文旅局,深入XX鄉XX村、XXX鎮XXX村等鄉村旅游示范村開展專題調研。結果顯示,鄉村旅游對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成效初顯,但旅游特色不夠鮮明、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旅游資源旺季不旺等問題較為突出。

一、發展現狀

XX縣鄉村旅游起步于農業觀光及城郊鄉鎮的農家樂,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逐步實現局部到整體、零散到規模發展轉變,鄉村旅游正在成為旅游業新的成長點,發展前景看好。

(一)發展鄉村旅游資源稟賦。XX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絲綢之路黃金旅游線路上連接XX、XX的重要節點城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燦爛而深厚的絲路文化、長城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等地域文化。同時,XX文化又使其擁有了國家級資源基因。據統計,目前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AAA級旅游景區1個,A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濕地公園1個。全縣培育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個。豐厚的文化遺產以各種形態廣泛分布于鄉村和民間,農村生態良好、氣候環境怡人、田園風光優美,是休閑度假的絕佳之地,生產的紅蘿卜、羊肉、虹鱒魚和元生綿羊奶制品等諸多綠色有機農產品,經過精深加工便可成為鄉村旅游商品,都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發展鄉村旅游達成共識。近年來,鄉村旅游作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機結合點,備受關注,各級政府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形成強大發展合力。XX縣堅持“一鎮一特色、一村一風韻”的原則,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重點開發XXX鎮花田小鎮、XX車轆溝石林、XXX字燈城、XX滑雪場等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和XXX邊塞小鎮、XXX田園綜合體,XXX花海農旅產業園、XX鄉花果山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示范基地農旅融合,必將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各鄉村旅游示范村因地制宜,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強化發展舉措,大力打造鄉村旅游項目,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有效拓展了鄉村旅游發展的路徑。一部分企業、村社及農村能人充分利用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積極創辦田園綜合體、休閑觀光園、農家樂、采摘園等,為發展鄉村旅游業注入強勁動力。

(三)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至目前,全縣共建成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7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1個、農家樂經營網點74家(其中已評鄉村旅游品牌農家樂20家),涌現出了XX鄉XX村、XX鎮XXX村、XX鎮XXX村和XXX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XXX鎮油菜花景觀獲“中國美麗田園”稱號,XXX農耕文化博物館、XXX民俗博物館、印象XX民俗博物館、XX鎮窯文化博物館相繼建成,XX滑雪場、XX車轆溝石林景區投入運營;
XXX鎮XX莊、XX堡,XX鎮XXX村榮獲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稱號,XX鄉XX村積極申報2022年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鄉村旅游業態不斷豐富。據旅游部門統計,2021年,全縣旅游接待游客213.22萬人次,同比增長32.5%,其中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9.91萬人次,占23.4%;
實現旅游收入11.32億元,同比增長23%,鄉村旅游收入占10.5%,鄉村旅游已成為全市旅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經營特點

根據全縣被列入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的7個鄉村旅游點調研結果來看,鄉村旅游呈現以下特點:

(一)旅游成效初顯。一是游客多。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休閑旅游得到蓬勃發展,已成為統籌城鄉經濟,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旅游市場上深受旅游者喜愛的旅游方式。從調研情況來看,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近三年接待旅游人數達到100.32萬人,其中XX鎮XXX村旅游人數高達80萬,約占八成。游客的涌入給當地村民帶來新信息、新思路和新觀念,有益于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節慶民俗活動的保留,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更有益于鄉村傳統文化的發展。二是收益顯。被調查的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其中有3個曾經是貧困村,旅游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村民視野開闊,市場經營意識增強,生產發展潛力被激發。旅游產業帶動力強,村民可以通過開餐館、辦客棧、打零工、擺小攤、銷售農產品等,實現“零距離就業,足不出戶掙錢”。村民依托特色農業、風景區、鄉村環境、農村活動及生產生活資源,開展和參與鄉村旅游經營項目。調研顯示,通過發展旅游業,XX鎮XXX村每戶從中獲得的收入高達3.67萬元,XX鄉XX村每戶從中獲得的收入達0.3萬元,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旅游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平均占比為11.6%。

(二)鄉村旅游多元。一是形式多樣。近年來,文化已經成為助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XX縣在傳承保護和科學開發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鄉村文化資源,逐步實現文化與農業、旅游業等產業的融合,突出特色打造文旅振興鄉村,連點帶面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形成了“縣景合一、分段規劃”為重點的“一心,三園,四區,多極”全域發展新格局,彰顯“旅游+”效益。調研顯示:鄉村旅游形式主要集中于休閑餐飲、農業觀光采摘、民俗文化、人文景觀、農村文化和體驗教育,占比分別為71%、57%、57%、43%、29%和14%。二是特色廣泛。以往的鄉村旅游是到鄉村了解民情、禮儀風俗等,主要是觀賞種植作物、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現在的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外行為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調研顯示:近三年來,7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在鄉村旅游中涉及的主要產業,分別為土特產品種植、農家樂接待、觀光農業、旅游商品經營和農家客棧等,三年來的經營收入占比分別為56.5%、40.1%、1.9%、1.4%和0.1%。經營特色廣泛,不僅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更深度挖掘出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和文化教育價值。

(三)村容村貌改觀。一是社會資本投入多。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減少對地方財政的過渡依賴,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參與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項目運營,不斷擴展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融資渠道。調研顯示:XX縣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投入建設資金9830萬元,主要分為社會資本和政府資金,資金占比為66:34,社會資本占主導。受冬奧熱潮的“席卷”,XX鄉XX村滑雪場也追趕著鄉村旅游的“熱潮”,成就著游客的“冰雪夢”,公航旅以及外省旅游公司投資5300萬元,傾力打造集開展運動會、藝術節及研學教育活動的冰雪旅游勝地,成為XX鄉村旅游一張靚麗的名片。二是基礎設施有改善。通過鄉村旅游道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推進垃圾和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廁所革命,XX把鄉村旅游打造與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結合,村容村貌居住環境發生可喜變化。調查發現,旅游特色村周邊環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級改造,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鄉村衛生狀況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明顯提高。調研顯示,在旅游基礎建設資金投入中,危房改造、交通設施和生態搬遷占比最多,分別為28%、24%和23%;
環境綜合整治和水電通信投入占比分別為15%和10%。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XX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正處于提質升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一些困難和矛盾也亟待解決。

(一)旅游特色不夠鮮明。一是功能單一。缺乏大型旅游景區作支撐,對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和游客市場的調查深度不夠,鄉村旅游產品雷同、業態單一,對外地游客缺乏強有力的吸引力。從旅游產品供給來看,大部分景區景點僅能承擔觀光、餐飲等初級功能,廣大游客鐘愛的休閑、度假、娛樂、體驗、教育、健身等高級功能未能充分挖掘,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商品較少,難以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二是開發不夠。從旅游業態來看,以開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的居多,挖掘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相對較少,對“卍”字燈俗、XX小曲、河西寶卷等為代表的文化資源創意開發不足,鄉村旅游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度不高,僅有的幾個民俗風情旅游景點,也因為規模體量小、展示方法不豐富而難以吸引本地游客、留住外地游客。三是吸引力不足。從旅游效益來看,除了XXX村的石林景區和“卍”字燈城,XX鄉滑雪場收費外,其他旅游景區均為免費開放景區,旅游市場流量少,經濟效益不高,難以吸引專業團隊打造、社會資本的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

(二)農民參與積極性不夠高。一是意愿偏低。由于農業種植效益低,本地旅游又受季節影響經營時間偏短,農村中大部分青壯年更愿意選擇外出打工開闊眼界,中老年留守人員受文化程度制約參與能力有限,加之長期處于傳統的生產生活模式,觀念思維落后,對鄉村旅游認知模糊,滿足于自給自足的傳統耕作模式,投身于鄉村旅游的意愿較低。調研顯示: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吸納當地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經營和管理的人數僅為330人,占村總人口的2.8%。二是能力較弱。當前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市民及周邊村民為主,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技能培訓,接待能力、溝通能力、服務意識欠缺,廚藝技能和服務質量不高,飲食衛生安全、商品銷售技能、旅游商品生產和導游接待禮儀等方面知識或技能匱乏,鄉村旅游缺乏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農民。三是疫情影響。近年來,全國疫情多點散發,住宿和旅游遭受巨大沖擊,原本脆弱的鄉村旅游更是雪上加霜,游客銳減,資源閑置,收入下滑,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受影響。

(三)文旅融合存在短板。一是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景點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服務設施仍顯不足,公共交通不便利,無線網絡覆蓋少。鄉村旅游點多面廣,配套完善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有難度,部分經營戶缺乏資金支持,無法擴大投資、提升服務能力。二是專業人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管理水平低,旅游服務質量不高。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素質的鄉村旅游專業管理人才和優秀旅游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文化挖掘和旅游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人才嚴重不足。調研顯示: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和村干部研修的分別占57%和43%。三是資源利用率不高。目前,雖已出臺《XX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21-2035)》,但景點布局分散,旅游碎片化現象較為普遍,尚沒有形成有市場認識可度較高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各旅游點之間不能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宣傳力度不大、營銷手段不足,景區景點知名度、美譽度不高,仍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境地。調研顯示:認為旅游資源旺季不足淡季閑置的占86%,有歷史無挖掘的占57%。以口口相傳和線下方式作為旅游媒體推介主要方式的占86%。

四、對策建議

發展鄉村旅游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旅游產業提質升級這兩大機遇,突出規劃設計、基礎建設、質量提升、資源整合等工作重點,努力把鄉村旅游培育成為全縣旅游產業最活躍的業態和最重要的增長極。

(一)規劃引領,凸顯鄉村旅游特色。高度重視規劃編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確保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強規劃。聘請專業團隊、專家學者,深入挖掘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科學設計鄉村旅游功能布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XX縣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和文旅振興鄉村發展規劃,實現鄉村旅游規劃與XX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旅游業總體規劃,尤其要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緊密結合,增強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科學性和有序性。二是造實景。引導旅游鄉村和項目業主認真分析研究旅游業發展趨勢及游客市場,進一步明晰景區景點的功能定位,并依據資源稟賦、游客需求,把握好“土氣、老氣、生氣、朝氣”,配套建設完善的旅游休閑設施,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開展主題鮮明的旅游活動,力求把鄉村旅游的體驗表現在便捷舒適的環境設施中,把鄉村文化的特色體現在節會和活動項目上,把民俗傳統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旅游記憶中,以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吸引旅客。堅持以文塑旅,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配套完善,增強旅游發展后勁。一是增強產業吸引力。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排出建設時序,優先配套鄉村旅游示范村的道路、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旅游廁所、旅游咨詢服務站、汽車維修點等配套設施,根據需要在重點鄉村旅游景區景點開通旅游班線,切實改善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吸引勞動力回流,提高農民積極融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動性。二是提升服務能力。政府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支持力度,相關部門發揮積極帶動作用,加強與高校合作或旅游發展先進市縣經驗交流,做好農村旅游知識培訓,培育新型鄉村旅游管理人才,對從業人員進行民俗風情、鄉土文化、禮儀禮貌、餐飲服務、消防安保等業務知識培訓,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從業者素質和服務水平。三是提高經營效益。教育引導經營業主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配套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改善接待、停車、服務等設施,綠化美化周邊環境,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加大鄉村旅游商品研發力度,重點開發一批民間手工藝品、優質土特產品、特色食品,使其轉化為旅游商品;
支持鄉村旅游示范村設立旅游商品展銷店,開辦旅游商品網店,擴大鄉村旅游消費。

(三)資源整合,旅游賦能鄉村振興。一是提高旅游含“金”量。在不違背國家投資政策的前提下,積極整合農業開發、鄉村振興等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下“繡花”功夫,打造升級一批有文化內涵、生態優勢、鄉土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
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并植入文化元素,利用服飾、音樂、雕塑、繪畫、剪紙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壯大鄉村旅游隊伍。有針對性地對鄉村旅游發展帶頭人、經營戶及旅游從業人員開展旅游業務、經營管理、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提升服務意識,規范經營行為。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鄉村旅游規劃、鄉村風貌設計、建筑設計和鄉村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持。三是擴大宣傳效果。利用新興媒體重點推介鄉村特色活動,拍攝微視頻、微電影,全方位展示鄉村資源和面貌;
積極融入全省微游甘肅特開設“跟著地名游隴原”專欄,實施好文化旅游全民宣傳行動,不斷擴大XX縣“永遠昌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借助互聯網、智慧旅游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對旅游推介有幫助的企業或業主給予扶持或獎勵;
依據時令節氣,策劃和舉辦鄉村旅游節、美食節、采摘節等鄉風民俗和節會活動,邀請社會名人開展大型節慶活動等,實現“以節促游、以節富民”,激活鄉村旅游市場,為推動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推薦訪問:某縣關于發展鄉村旅游調查與思考 鄉村 思考 調查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