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務實踏實,艱苦奮斗感想(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機電工程學院
機自 094 班
鄧志杰
學號:200910301438
務實踏實,艱苦奮斗
——切實提高自身能力素質
前段時間的系列講座,讓我們感觸頗深。此次,學校為我們搭建的平臺,舉行的培訓,內容豐富多彩,引人深思,讓我們接觸到的了很多社會上的一些東西,對當前的形勢與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對學習、工作、生活、理想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講座從談青年成長與成功到大學生如何成長,漸漸深入,一步步一引導我們思考,引導我們一層層的了解當前形勢與政策,從中我懂得了逆境中成長、成材尤為可貴。
在逆境中奮斗,猶如逆水行舟,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艱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我們向理想目標前進的難度而不是消解實現理想目標的可能性。事物常常具有兩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標奮斗,可能會有順境中難以得到的收獲。逆境的惡劣環境,對于挑戰者而言,可以磨練意志,陶冶情操,積累戰勝困難的經驗,豐富人生的經歷。只要樹立必勝的信念,堅持學習的態度,逆境不但不會把人打倒和壓垮,反而能使人的潛能最大限度的迸發出來,創造出乎意料的奇跡。
迎高潮而快上,乘順風而窮盡。這是身處順境的學問,是善于抓住機遇,不斷抓住豐富與完善自己的方式;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這是身處逆境的學問,是將壓力變成動力之所為。
其次,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就因該清楚,在艱苦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成材。
對于一個立志成材服務同學的當代大學生來說,直面艱苦,才會使自己對客觀現實、人生真諦和自我價值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更切實的體驗。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智。艱苦是開發人的巨大潛能的一種重要動力,“梅花香自苦寒來”,真正的人才,就因該是一個敢于面對艱苦的勇者,是一個敢于戰勝艱苦的勇者。
社會實踐是鍛造人才的熔爐,成為人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才不是指具有特殊才能的社會精英,普通人同樣能夠成為人才。與時代發展需要的相適應的人才觀強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都可以成材,人才就在群眾中。”衡量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為身份。”而應主要看實際能力與貢獻。要成為人才,只有通過實踐,實踐出真知,時間才是鑄造人才的大熔爐,我們應當在實踐中務實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務實踏實,從基層做起,不斷的提升自己。“口袋原理”就是一個很形象生動的例子,只有扎實了自己的基礎,有了真材實料,才不會垮下去,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最后,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學習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以造福國家和人民。同時要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中國古代思想家司馬光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用“德”來統帥“才”,才能保證“才”的正當發揮。所以,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德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德才兼備是衡量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
總結,要成為一個符合當代社會的人才,我們就要有艱苦耐勞的精神,在實踐中鑄造自己,務實基礎,提升自己才能的同時,培養良好的素質道德修養,做一個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更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為振興中華而甘于奉獻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體落實到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始終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為己任。我們生逢報效祖國和人民的難得歷史機遇,理應樹起“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
追求真理,善于創新。當代大學生應當發揮朝氣蓬勃、思維敏捷、敢為人先、最少陳舊觀念、最具創造活力的諸多優勢,追求真理,勇于探險,努力提高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我們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汲取營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真確的方法論,培養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努力做勇于和善于常新的先鋒。
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當代大學生應當學會以開闊的視野觀察
不斷發展中國,觀察日新月異的世界,用寬廣的胸襟向歷史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實際學習,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把個人的小我融入國家和集體的大我之中,在維護和實現國家與人民利益的過程中創造個人的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