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發展多年,其主要制度,目的是解決農村農民相關的醫療服務,衛生相關問題在我們國家農村地區醫療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過程當中,為農民提供了有效的醫療保障,解決了農民致貧返貧的相關問題。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大突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案,要正確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中找出現存的問題,提出未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深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A
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之所以成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與我國人民公社化當時的農村合作醫療相比較,有其獨特的特點。
1.1 兩種制度經濟載體不相同
制度的建立都有其背景,以相應的經濟環境作為依托,以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當時土地是公有制,農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合作化,以人民公社合作醫療為基本的單位保障,體現了我們國家農村長期以往的生產單位生活的基本性質,以集體為單位的合作醫療長期展開,傳統的合作醫療是在該基礎上建設的,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
1.2 統籌方向保障重點不同
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是為了解決農村看病難,看大病的的方面進行有效的統籌,而傳統的合作醫療主要是減少或者是一些免收診費治療費,主要針對的是小病方面的保障,同時,傳統的醫療保障是保醫或者是保藥,而且分段給予不同的報銷比例,一般第一段報銷比例小,大病方面報銷比例小,而且重點方向還是針對小病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大病為主,兼顧一些小病或者是預防,針對的原則是風險投資,互助方便生大病住院醫療費,是為了保證農民最為擔心的大病醫療保障為主要方向。
2 現階段新興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
新興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起始于2003年,在不斷開展的過程當中,解決了農村醫療相關問題,而且得到了農村農民的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效果比較好,但是眼前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由于其制度開展較晚,覆蓋面需要時間,所以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2.1 衛生服務方面上有缺失
衛生服務方面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公平性,它是評價相關政策的重要指標。如果缺乏公平性,說明該政策仍然存在問題,我們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以來,提高了農村的醫療服務水平,但是需要住院和未能住院的比例有所下降,在農民住院服務相關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公平現象。收入相對較低的農民住院率,仍然遠遠低于收入較高的農民,需要住院而未能住院的比例,仍然是低收入高于較高收入的農民,其中低收入農民不能住院的原因,還是經濟困難,所以能否體現出公平性,能否在合作醫療制度上給于更多的貧困受助農民與幫助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2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權體現不公平
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其本身主要針對的是解決貧困的人口,尤其是農村貧困人口就醫難的問題,但其中有一項需要交納十元的繳費,對于特困群體來說并不是一道難坎,但是有些人由于忽略或者是其它原因沒有交上合作醫療費用,結果被排除了醫療合作參與的人群之外,其實這也是一個有失公平的方面,應該體現公平性予以幫助,去解決其存在的實際問題。
2.3 參與者應享有的權利不公平
首先,很多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對于一些偏遠尤其是高山上的農民其醫療設施比較差,而且距離比較遠,帶來的其醫療意識也比較差不方便,那么遇到小病或者是一般病的時候能拖就拖,但是按照國家的規定,只要你參與了農村合作醫療,就應該享受同樣的合作醫療服務,這屬于一種特殊情況。
第二、報銷范圍對于農民來說,收益面還是比較小,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體現的是大病統籌,也就是保大不保小,根據規定農民通過住院才能享受報銷的優惠。一般開藥只能從賬戶當中扣除,其余費用還需要自己支付,那么很多農民因為其病因小疼感冒等,一般常見疾病不符合這個報銷的條件,不能及時報銷,使得一些不能夠通過住院享受醫療保障的農民,認為參加這種醫療合作是很吃虧的一件事情,所以對醫療合作還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
第三、該制度體現出了一種對窮人不公平現狀,因為一些相對富裕的農民,他可以承擔很多的醫療合作當中的費用能力比較強,因為很多縣城地區的醫療服務其效果比較好,就醫要比偏遠地區好的多,而且交通等費用不在合作醫療的報銷范圍內,這就為相對富裕或者是接近縣城的農民獲得了更多的報銷份額,而遠離市區偏遠地區的貧困農民從合作醫療當中受益就會減少。
2.4 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缺失
國家已經有明確的政策與扶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其政策的下發往往是下級政府對于上級政府的執行命令,很多領導對它的認識以及擴展程度并沒有達到原來想象的要求,這使得法律制度有所缺失,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帶來更多的不方便以及存在一些問題,向合作醫療當中的針對對象不夠明確,而且資金的來源也不夠穩定,在管理當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這種法律方面的缺失,也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相互協調存在問題,而且產生了很多的矛盾點,使得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出現了不同的方向。
2.5 存在不合理的補償機制
農村合作醫療當中的補償機制非常重要,其主要包含報銷比例封頂以及起付點等問題,而且在我國很多中小城市當中,其醫療設施比較落后,而且相關的醫務人員素質也比較不同,導致農民就醫或者是有醫療方面的咨詢問題,使得農民在得大病住院的時候還要到更高級別的醫療就診,而且報銷比例設置缺乏一定的靈活性,手續比較麻煩,會讓農民缺失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解,也喪失了更多的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在城市居住,而且報銷比例也不方便,致使這部分人群的醫療保障力度下降,不愿意參與農村合作醫療。
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未來發展的對策研究
3.1 建立完善的籌資制度
建立完善的籌資制度,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完善其融資渠道。因為在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體系當中,融資的渠道要包括政府投資以及農民繳納,同時也有集體繳納扶持,還有社會捐助等形式,那么這種操作形式應該通過國家的一些相關資金籌資政策激勵,集體扶持相關的制度,使得社會捐助的以及持久穩定的個人籌資相關結合在一起,這才能形成由政府倡導集體注資,農民自愿等多元化的籌資框架,才能使得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機制變得完善。
第二,要有相對合理的籌資標準,這種標準的確定應該考慮到農民的每年平均在醫療上的花費,給于適度的補償,個人投資水平的標準,要根據農民的實際收入以及對制度或者是個人的得與失合理,才能確定政府和集體的籌資水平,要根據當地政府的財力收支狀況而定。最后要逐步提高籌資的等級,使得籌資基金不斷擴大,要有更多的籌資渠道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不斷的改進籌資機制,才能使得長久的籌資成本下降。
3.2 不斷降低資金缺口
在農村要建設獨立的農村合作醫療預算計劃,要在每年從市縣政府上設立2/3以上的合作醫療基金,同時要改變個人、集體、政府以及政府籌資方面的原則,逐步確定以政府主導,然后與農民集體合作籌資的原則,讓政府主動承擔或者是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服務,要適當調整調節繳費的機制。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在不斷的增長,所以醫療費用的成本也會不斷的增加,在新型合作醫療過程當中要根據固定的繳費機制,資金缺口和支付壓力還是存在的,所以必須建立起繳費水平和物價上漲收入等相配合協調的機制,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的支出。
3.3 監督機制更加透明
農民對于合作醫療其政策的理解需要一段時間,更多的農民擔心的是自己交上的一部分錢,什么時候能用是否能用到,而且在報銷的過程當中是否會產生更多的問題,當住院治療疾病的時候,是不是和城市一樣的待遇,是不是在報銷過程當中有很多項目不予報銷,會產生更多的費用或者難以承擔的費用,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源于監督或者是宣傳,這種宣傳和監督更加公開透明化,要通過群眾的監督會比政府的監督起到更多的作用,所以要定期公布參保農民醫療補償相關的情況,已公示的形式或者是建立投訴的機制,要將該監督長期的貫徹下去,并且在實際的合作醫療當中,將這種監督體系有效地落實。
3.4 不斷完善各項制度
在農村合作醫療機制當中,其費用補償需要不斷的完善,這是相關制度當中的重要點。隨著合作醫療在全國不斷的開展,有更良好的效果不斷的產生,但是還讓農民有更多的擔心,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門檻過高,而實際的報銷費用卻比較低,所以需要有更多的補償機制與配合。通過補償機制可以解決看病難大病費用高等問題,要兼顧考慮到農民的受益層面,所以要適當的提高農民的參保基金,這部分基金不予參加統籌可以存到農民的個人賬戶當中,這可以使得農民提高參保的積極性,也使得他們自己存住資金更加的放心。我們不要讓農民付出更多,但是可以得到更多,尤其是得到更多的醫療風險意識的增加,讓農民真實看到自己的個人賬戶當中有錢小病不怕大病不愁,可以解決實際其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我們國家自籌資金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鄭功成.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