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時間:2022-10-30 11:2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

目的:觀察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結果:觀察組心理護理(91.58±2.51)分、病情評估(94.00±1.69)分、轉運護理(90.86±0.17)分、搶救(92.48±2.88)分、搶救時間(33.20±6.52)min、搶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整體急診急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急診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急診危重癥;搶救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52-02

前言

急診科患者以危重癥患者居多,如未及時予以搶救,并給予妥善的護理干預,患者的死亡率往往較高。有研究指出,將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應用到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本文隨機選取本院急診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危重癥患者72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的方法,并觀察了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性別:男/女=16/20,年齡(59.85±23.60)歲。觀察組性別:男/女=17/19,年齡(59.90±23.57)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護理人員需成立“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小組”,由組員共同對患者進行護理。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從心理護理、病情評估、轉運護理、搶救等方面入手,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護理內容的全面性,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心理護理(91.58±2.51)分、病情評估(94.00±1.69)分、轉運護理(90.86±0.17)分、搶救(92.48±2.88)分,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搶救結局對比 觀察組搶救時間(33.20±6.52)min、搶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是以“完善性強”、“全面性強”為主要優勢的護理模式,要求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充分滿足其護理需求[1]。將其應用到急診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及優勢如下:(1)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針對患者家屬、無意識障礙的患者而展開。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立即給予患者吸氧,并告知其已經到達醫院,醫護人員會盡最大努力予以搶救,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如家屬同樣伴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及時對其進行安慰,提高家屬的配合度,確保搶救成功。(2)

病情評估:常規的病情評估方法以人工評估法為主,評估效率低,且對護理人員經驗的要求較高[2]。為解決該問題,我院引進了計算機評估系統。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可將其血壓、心率等參數輸入至計算機系統當中,根據系統的評分評估患者的病情,提高病情評估效率及準確度,根據評估結果予以分診。(3)轉運:轉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實施“分工站位法”。處于頭部的護理人員,應負責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并予以吸氧,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處于患者中部的患者,應予以心肺復蘇,并負責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位于腳部的護理人員,應負責采血、協調。(4)搶救:如患者病情極其嚴重,護理人員應為其開辟綠色通路,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醫院的信譽與形象。本文研究發現,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后,本組患者心理護理(91.58±2.51)分、病情評估(94.00±1.69)分、轉運護理(90.86±0.17)分、搶救(92.48±2.88)分。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更高。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搶救時間(33.20±6.52)min、搶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實施整體急診急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急診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吳娟.對急診危重癥患者進行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1):224-225.

[2] 肖鳳連,肖碧青.個體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5):2074-2075.

推薦訪問:急診 整體性 急救 護理 患者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