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教育寫作那些事

時間:2024-10-23 08:0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教育寫作的起點是閱讀,把思考付諸實踐,證實或者證偽之后,再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可靠的經驗。教育寫作的素材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積累教育寫作的素材,不一定要標新立異,但要有不斷突破自我的意識。光有經驗在教學之路上是走不遠的,突破眼界和思維限制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論學習。

關鍵詞:教育寫作;
閱讀;
素材積累;
理論學習

提到教育寫作,征文要寫,比賽要寫,評職稱還要寫,可以說,這是教師專業發展“卡脖子”的大事,老師們也往往談教育寫作而變色。大部分經歷過教育寫作的教師可能都有一種感覺——寫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要想把這件事做好,并且能從中獲得快樂,那就要研究如何寫作。對于教育寫作,我們先要弄清楚教育寫作的起點是什么,然后再了解寫什么和如何寫的問題。

一、教育寫作的起點是閱讀

所有技能都需要通過反復練習獲得。無論是生活中的技術還是學習中的技術,無一例外。然而,獲得技術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它不能給你帶來持續性的快樂。這就需要在獲得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持續研究。而閱讀又是研究的起點。我結合自己在閱讀《儒林外史》時的發現,做進一步的說明。下面這段文字,是我閑來無事讀書時看到的,作者的行文方式引發了我的思考(我將這段文字做了編號處理):

① 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② 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③ 須臾,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了。④ 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⑤ 湖邊山上,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⑥ 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⑦ 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⑧ 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其實不錯。⑨ 可惜我這里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⑩ 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

編號的10句話可以分成景色渲染、事實描述、情感抒發三類。先將這10句話分類處理:①為景色渲染,②為事實描述,③④⑤為景色渲染,⑥為情感抒發,⑦為景色渲染,⑧⑨⑩為情感抒發。接下來再分析作者是如何連句成段并抒發情感的。由于“天氣煩躁”,王冕才會“倦”,進而“在草地上坐著”,①②兩句的關聯符合事件發展的邏輯。③④⑤是景色渲染,為⑥的情感抒發服務。③④⑤的靜態之景又與⑦的動態之景融為一體,為⑧的“不錯”、⑨的“可惜”以及⑩的“自畫他幾枝”的情感抒發服務。

作者先寫“雨過”,再從“天邊”寫到“湖邊”,視線由遠及近,自然地落在“樹上”,再向下落在“湖里”,再寫被“荷葉上的水珠”吸引。這幾句話以王冕的視角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從廣闊到細小。這種敘述順序不僅符合人的認知規律,更能通過色彩的變化渲染王冕的心境。由天上的“黑”“白”“紅”,到湖邊的“青”“紫”“綠”,這些景色都是為了渲染樹枝“綠得可愛”;
陡然轉到“美中不足”的“可惜”,再寫自己“學畫荷花”的想法,一路鋪墊逐筆寫來,步步為營。更高明的是,這段景色不只是為了引出王冕的情感,更能體現出王冕對事物的欣賞和觀察獨具慧眼,無論是天邊的云,還是荷葉上的水珠,王冕都能看到它們的美。這也為下文王冕自學畫無骨荷花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這樣一分析,就可以得出寫作的基本規律——符合邏輯與認知規律,景色描寫不只是為了渲染氛圍,還有暗示的作用。再把這種規律講給學生,讓他們根據這樣的規律進行仿寫或者創作,我想,教學效果應該要比空談理論或者純粹的技巧指導更好。如果能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再提煉出一些心得體會,一篇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

研究,首先來源于閱讀,然后再把自己的思考付諸實踐,證實或者證偽之后,再進行提煉總結,形成可靠的經驗。這是教育寫作的基本思路,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路徑。

二、教育寫作的素材要在教學實踐中積累

教育寫作的素材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積累教育寫作的素材,不一定要標新立異,但要有不斷突破自我的意識。我經常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有教師說,自己對某篇課文又有了新的認知和解讀。與之相反的是,另外一些教師,現在的課和幾年前的課沒有太大區別。如果總是照本宣科,或者總上一樣的課,就會像學生寫作文一樣——有那么多鮮活的案例,但還是會覺得無事可寫。

這時候,就需要有“變道”思維了。“變道”不是為了超越他人,而是為了超越自我。與其在墨守成規中消耗生命,不如在實踐中自我升華,這就是“變道”思維的精髓。陳寅恪先生曾經提過“四不講”——前人講過的,不講;
今人講過的,不講;
外國人講過的,不講;
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我覺得,教師對自己上課的要求應該是,上過的課力求不再重復。文章是常讀常新的,教學也要常教常新。這是常識,也是規律。為了不讓自己懶惰,并激發自己不斷思考,我只要一接手新班級,就試圖把學生培養成自己的“對手”。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教會他們提問。讓他們先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再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好問題。

例如,在教學《背影》的時候,有個學生問我:為什么作者對待父親的態度會發生改變呢?前文他催促父親“走”,可當父親離去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再找不著的時候,他卻流淚了。再如,在教學《醉翁亭記》的時候,一位學生問我:歐陽修是真樂還是假樂?

雖然這些問題可能會讓我陷入被動甚至尷尬的境地,但我還是會鼓勵他們多提問,因為這些問題是我思考的動力,也是一堂好課的開始,更是鮮活的寫作素材。

三、教育寫作的提升離不開理論學習

光有經驗,在教學之路上是走不遠的,突破眼界和思維局限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論學習。這里所說的“理論”,不僅指純學術的理論,還指能指導實踐的方法。對一線教師而言,理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指導教學。我們也可以據此來評價一個理論的實用價值。當然,教師對理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理論能否落地。

我的經驗是,一面學習別人的理論,一面建構自己的“草根”理論。我的理論學習路徑是從書本中來,到實踐中去,再從實踐中提煉出規律和方法。說“草根”是因為來源于教學實踐,叫“理論”是因為還能指導實踐。要想通過理論學習,提升自己的寫作境界,就需要有破殼而出的勇氣和力量。

例如,我曾學習孫紹振教授解讀文本的“還原比較”法,這種方法簡單易懂,容易操作。對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就可以用這一方法解讀。詞人起筆便說“老夫聊發少年狂”,這句話盡顯蘇軾的豪邁之風,但用“還原法”一讀就會發現問題:老夫應該抒發“老年狂”,而非“少年狂”,在此基礎上比較“老夫狂”與“少年狂”所表現出的人物心理的不同狀態,便可以發現,詞人此時抒發“豪情”,是為了展示自己人雖老但仍有壯志。但經過長期的實踐,我發現,在表現情感處,作者往往會有與常情、常理相悖的一些描寫。于是,我經過提煉,將孫教授的“還原比較”法,升華為“應然邏輯”與“實然邏輯”。

“應然邏輯”是事物本來的樣貌,符合發展規律和人的認知規律,比如“老夫聊發老夫狂”,就是“應然邏輯”的表達方式。“實然邏輯”體現的則是作者主觀意志下事物應該具有的樣貌,比如“老夫聊發少年狂”,就是“實然邏輯”的表達方式。當然,“應然邏輯”與“實然邏輯”還是與“還原比較”有相似的地方。這樣看來,好像我只是換了個概念而已。所以,我有必要闡明自己的發現和進步,即“應然邏輯”的重點在敘事,而“實然邏輯”的重點在抒情。如果作者運用“應然邏輯”在敘述某個事實,那么他的側重點在于“陳述”;
當作者運用“實然邏輯”敘述事實的時候,他的側重點應該就在于“抒情”。

學習理論卻不能被動接受理論,而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也不能只滿足于為理論作注式研究,還要勇于挑戰、敢于創新,力爭構建自己的教學理論體系。這樣,教育寫作之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有底氣,寫作境界也會隨之得到升華。

在繁忙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和煩瑣的家庭生活中,抽出時間閱讀、寫作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這就意味著,對于教育寫作而言,尚有廣闊的空間可以供一線教師發揮。不要不把教育寫作當回事,作為教師,如果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于情于理都是說不通的;
但也不要太把教育寫作當回事,只要你拿起筆,就可能進入一個新的空間。

(程春雨,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理論學習素材積累閱讀 談教學反思下的理論學習知音勵志·社科版(2016年12期)2017-01-21加強油田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的實踐與思考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高中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途徑研究考試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6年9期)2016-09-30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6年9期)2016-09-30作文指導的有效策略考試周刊(2016年60期)2016-08-23理論學習對實際演奏的幫助戲劇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淺談作文教學的方法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6年7期)2016-07-28

推薦訪問:寫作 教育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