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亭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硬實力重要,軟實力同樣重要。硬實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強力,軟實力則凝聚人心潤物無聲。對一個國家而言,軍事、經濟是傳統的硬實力,教育、文化是傳統的軟實力。當然,這一切也在演變之中,如科技在近現代以來逐步成長為硬實力,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也開始有了剛硬的一面。
從時間的維度看,教育、文化是短期的軟實力和長期的硬實力。例如: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也有人認為,南宋曾經達到過藝術的高峰,就連皇帝都是吟詞作畫的高手,可卻遭遇了亡國。短期內的軟實力在硬實力的碾壓下往往不堪一擊,但放到歷史的長河里軟實力卻又是那么韌性十足。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根脈,教育傳承著優秀傳統積淀并不斷與時俱進,二者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國傳統教育思想源遠流長,融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內化為民族奮進的精神財富,自身也在發展演進,滋養著華夏文明的前行。
進入現代社會,教育更是與最新科技、先進文化相融共生,弘揚科學精神,培植價值理念,以專業知識、創新思維引領時代前進。教育是新一代與社會的接口,不斷豐富著個體的社會元素,既促進個人成長也推動社會發展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教育的功能由內及外產生,“內化于心”地浸潤思想、啟迪心靈、以教化人,“外化于形”地形成不同目的、類型、層次、形式的教育,通過內化而對外有用。
在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國際格局深度調整、科技革命撲面而來、產業發展跌宕起伏的當下,教育的作用進一步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三部分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第四部分深刻闡釋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在任務提出后的第五部分到了該怎么干時集中闡釋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可見,黨中央是期望三者協同發揮出磅礴之力服務國家發展的,教育更是當仁不讓。教育的價值正如***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所指出: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而高等教育又位居“龍頭”地位。所以,作為教育界人士,在理解教育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表述位置的前移時,要從如何發揮作用、怎么干好的角度來思考。
這時,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已經有了“硬實力”的味道。高等教育能推動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開辟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我們需要率先建設出教育強國以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然而,教育力量的顯示仍然不是直接的,教育通過人才、科技傳遞到經濟社會而發揮顯性作用,所以三者需要一體統籌推進。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它依然是軟實力,也可以說是“硬”的軟實力。
教育之“軟”體現在短期博弈的直接表現上和經濟發展指標的直接顯示上;
而教育之“硬”體現在長期發展的支撐上、生產力要素的增值上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上。我們要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包含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等多元特征,既要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滿足人民需求,也要在國際交往中富有影響和魅力。教育“推動發展、促進民生、涵養文明”的社會功能在不斷增強。
教育決定著人類和國家的未來。毫無疑問,在我國總體進入以創新為牽引的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教育的支撐力會越來越大。讓軟實力加持硬實力,共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實力強國現代化 見證創新實力的躍升紡織科學研究(2023年12期)2023-12-19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小主人報(2022年1期)2022-08-10邊疆治理現代化云南社會科學(2022年1期)2022-03-16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心聲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軟實力致勝中國石油石化(2021年10期)2021-07-16實力搶鏡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強國有我音樂教育與創作(2019年7期)2019-05-19秦晉爭霸小天使·六年級語數英綜合(2018年5期)2018-10-10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務之急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