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漢語詞語,指疫病的發生和發展情況。較大范圍內出現的較大型疫情有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5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5篇
【篇1】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
附表1 集中觀察人員信息一覽表
區: 集中觀察點名稱:
編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身份證號
聯系電話
房間號/床號
暴露情況
病例姓名
末次接觸日期
預計解除隔離日期
入觀察點日期
離開觀察點日期
健康狀況
暴露情況:①疫源地來京②病例的密接③其他(注明)
健康狀況:①健康②新冠/疑似新冠③其他(注明)
附表2 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
轉入日期: 轉出日期: 轉出時健康狀況:①健康解除②新冠轉院③其他疾病轉院
編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房間號
/床號:
聯系
電話:
末次接
觸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第11天
第12天
第13天
第14天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日期
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①健康②呼吸道癥狀③發熱④其他與新冠相關癥狀(注明)
附表3 每日匯總表
區: 集中觀察點名稱:
日期
前一天在管人數
當日接收人數
當日轉出人數
當日在管人數
健康解除
新冠轉院
其他疾病轉院
合計
健康
有呼吸道癥狀
發熱
其他與新冠相關癥狀(注明)
合計
【篇2】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
集中隔離防控消毒指引
一、集中隔離場所要求
(一)集中隔離場所應選擇距人口密集區較遠、相對獨立的場所,場所及房間應通風良好。
(二)集中隔離場應有一定規模,滿足轄區內密切接觸者單間集中隔離的要求。
(三)集中隔離場所內部根據需要進行分區,分為生活區、物質保障供應區和病區等,分區標示要明確。
(四)集中隔離場所內部設施要求:有保證集中隔離人員正常生活的基本設施,保證隔離人員的飲食、飲水衛生。飲食采取集中配送、隔離間內單獨就餐方式。
(五)?應當具有獨立化糞池。污水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前,進行消毒處理,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劑,消毒?1.5?小時后,?總余氯量10mg/L。消毒后污水應當符合《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如無獨立化糞池,則用專門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處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參照《疫源地消毒總則》(GB19193-2015)。
二、密切接觸者及其場所的管理
(一)需要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由專用車轉運至定點隔離場所,單人單間。
(二)對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登記,并對其進行自最后一次密切接觸起 14 天的醫學觀察,公共衛生機構負責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隨訪并做好登記。
(三)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等、以及腹瀉、結膜充血等癥狀,及時進行標本采集檢測排查。
(四)嚴格對隔離的場所、物品進行消毒,加強個人防護。
三、集中隔離場所消毒隔離措施
(一)加強通風,保持環境衛生。
(二)被隔離者單人單間,房間內設衛生間,隔離區域相對獨立。
(三)隔離房間內產生的廢棄物,均按感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中,其它物品必須經過消毒后才能移出隔離區。
(四)被隔離者須戴醫用外科口罩,禁止離開房間和相互探訪。
(五)原則上不得探視,若必須探視時,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六)不得使用空調系統。
四、工作人員個人防護和隔離環境的消毒要求
(一)個人防護要求
1.進入隔離場所及房間的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每 4小時更換 1 次或感潮濕時更換。
2.接觸從隔離者身上采集的標本和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的工作人員,轉運隔離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如實施近距離操作時需加戴護目鏡。
3.每次接觸隔離者后立即進行手衛生(流動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二)嚴格對隔離的場所和物品進行消毒
1.日常消毒方法
(1)對居住環境每天濕式清掃,對衛生間、桌椅、水龍頭、門把手、臺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時,可選用清洗、擦拭、噴霧的方法。一般選擇含氯消毒劑,濃度為 500 mg/L~1000 mg/L,作用時間應不少于 30min。
(2)對復用食飲具采用遠紅外線消毒碗柜消毒。
(3)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蓋容器收集,加含氯消毒劑按終濃度有效氯 10000 mg/L~20000mg/L 混合作用 2 h后排下水道。如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含過氧乙酸的應急處置包直接覆蓋包裹污染物,作用 30min,同時用消毒濕巾(高效消毒劑成分)或有效氯 500~1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觸到嘔吐物的物體表面及其周圍(消毒范圍為嘔吐物周圍 2 米,建議
擦拭 2 遍)。
(4)日常的織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 1 h,或采用煮沸 15 min 消毒。
(5)轉運密切接觸者的車輛,可用有效氯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 60min 后清水沖洗。
2.終末消毒
對經醫學觀察確定為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觸者,轉移至醫院隔離后,應對原隔離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可選以下方法之一:
(1)汽化(氣化)過氧化氫消毒裝置消毒法:可對空氣和環境物表進行一體化消毒,具體操作按設備使用說明書進行。
(2)采用含 0.5%過氧乙酸或 3%過氧化氫或 500mg/L 二氧化氯,按 20ml/m 3 的量采用氣溶膠噴霧方式進行空氣消毒。消毒前關好門窗,噴霧時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對表面及空間均勻噴霧,作用 60min 后開窗通風。噴霧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對物體表面進行擦(拖)拭消毒。
參考:
一、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件【粵疾控〔2020〕24 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消毒、集中隔離消毒和病例家居終末消毒指引》
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篇3】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范文
【僅供學習參考,切勿通篇使用!】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范文
為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街實際情況,特制定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確保我街隔離醫學觀察工作規范、有序。
一、組織架構
成立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防控消毒組、健康觀察組、信息聯絡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等五個工作組。
二、地點設置
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農莊。
三、職責分工
防控消毒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指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全面消毒工作。
健康觀察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核對接收人員基本信息,建立《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負責詢問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狀況(每日至少2次),并測量體溫,填寫《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負責集中觀察健康異常人員轉診交接工作;負責集中觀察人員解除觀察認定工作。
信息聯絡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與疾控中心溝通,確定集中觀察對應的病例或疫情形勢,初步確定解除集中觀察時間;負責聯系疾控中心做好轉診工作,負責匯總每日集中觀察人員健康動態上報區防控指揮部。
安全保衛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安全保衛、交通疏導工作;負責解除集中觀察人員身份核查工作。
后勤保障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防控物資保障工作;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所有人員日常生活用品和飲食保障工作;負責車輛保障工作。
四、工作流程
健康觀察組人員使用統一調度的車輛接轉醫學觀察對象健康觀察組人員安排隔離觀察房間,防控消毒組人員對其場所開展預防性消毒在健康觀察組人員引導下,醫學觀察對象進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進入隔離觀察房間健康觀察組人員向醫學觀察對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醫護人員對醫學觀察對象進行必要體檢和信息登記,建立《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并發放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洗漱用品等)在醫學觀察期間,健康觀察組人員每天對醫學觀察對象進行體溫測量和其他必要的醫學指征詢問、觀察;同時,相關工作組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餐飲安排、清潔衛生與消毒、安全保衛等工作醫學觀察期滿解除對醫學觀察對象的隔離,健康觀察組人員出具“醫學觀察對象健康證明”,防控消毒組人員對其場所開展終末消毒。
五、工作要求
1、各工作組人員工作期間一律穿戴口罩、手套、眼罩、防護服等防護裝備,所有操作規范按照《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設置標準及管理技術指引(試行)》執行。
2、除工作人員外,嚴格限制人員進出,統一進行管理。所有密切接觸者要單獨居住,在房間內單獨就餐,避免與其他集中觀察人員接觸。
【篇4】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
高等學校疫情防控集中隔離觀察工作
高等學校疫情防控集中隔離視察工作 實行方案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集中隔離視察工作,保障師生員工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1、集中隔離視察區設置 1.基本情況。學校在校內設置2個集中隔離視察區,駐地政府校外提供部份床位,總共183個房間、366個床位。其中,校醫院18間,學術交換中心120間(3室1廳套房),駐地政府(辛安街道辦事處)為我校提供附近格林豪泰酒店90個床位供隔離視察使用(依照45個房間核算)。
2.功能分區。按功能將隔離視察辨別為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
3.條件準備。校醫院、學術交換中心具有基本住宿、醫務工作、消殺防護等條件。隔離視察對象需要自備個人學習生活平常用品。
4.規范標識。集中隔離區各功能分區、設施裝備、走廊通道等制作醒目標識;制作規章制度、工作規范板標識上墻。
2、集中隔離視察對象肯定標準 隔離視察區主要用于確診者治愈出院后隔離視察,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但還沒有確診師生員工的密切接觸者隔離視察,和疾控部門要求在校隔離視察的其他人員。
3、入區隔離工作流程 1.肯定隔離對象。學生管理組、防控醫療組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下,依照健康風險判定標準,肯定應集中隔離人員。
2.建立人員信息檔案。學生管理組、防控醫療組依照“1人1檔案”“1檔4保存”原則,建立隔離人員信息檔案,主要包括人員姓名、性別、身份證號、手機號、微信號,家長姓名及聯系方式,所在學院、班級、宿舍、輔導員及聯系方式,旅行史、居住史、接觸史、健康狀態、新冠肺炎診治情況、原隔離情況,風險等級,既往病史、目前服藥用藥情況等信息(見附件1)。信息檔案分別由學生所在學院、學生管理組、防控醫療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保存。信息收集主要采取網絡方式填報,盡量避免人員接觸。
3.肯定具體隔離地點。防控醫療組根據隔離對象的風險等級等因素,肯定隔離的區域、房間,建立隔離人員信息表(見附件2),明確隔離對象應自行準備的學習生活用品、入區隔離注意事項,通知學生管理組。
4.前往隔離地點。學生管理組通知隔離對象進行隔離,閱知《隔離視察告知書》并簽字確認,隔離對象帶齊個人物品,自行前往隔離地點。
5.接收隔離對象入區。隔離對象持《隔離視察告知書》到指定隔離地點。防控醫療組醫務人員負責辦理入區辦理手續,發放《隔離視察人員須知》(見附件3)并由隔離對象簽字確認,入住隔離房間,開始14天集中隔離。
4、健康視察內容及流程 1.根據隔離人員信息檔案,對需要進1步追蹤的信息進行流行病學追蹤。
2.指點隔離對象隨時關注本身身體健康狀態。
3.組織隔離對象進行體溫監測。逐日分別進行晨午晚3次體溫丈量(體溫丈量時間為:7:00、13:30、21:30),指點監督隔離對象自行依照要求規范丈量體溫,填寫體溫丈量及健康監測登記表(見附件4),通過微信等方式進行報告,異常情況直接用呼喚器或電話直報。
4.催促提示隔離對象出現發熱、咳嗽、胸悶等可疑癥狀體征時,立即報告。
5.指點監督隔離對象依照技術規范,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清潔所在房間衛生,做好房間 消毒。
6.對隔離對象出現的1般身體異常情況進行早期處置,對出現的疑似新冠肺炎癥狀情況立即報告,啟動轉診轉運程序。
5、醫護人員工作職責及要求 1.負責落實健康視察內容及流程。
2.負責做好隔離視察對象的平常管理,對健康監測情況做好登記(登記表見附件5)。
3.負責及時發現隔離視察對象異常情況和突發狀態,做好早期處置,第1時間報告。
4.負責指點隔離對象、保潔人員依照技術規范對居住房間、公共區域進行消毒透風。
5.落實24小時上崗值班制度,做好輪崗輪班工作交接。
6.履行省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第118號文中關于高校隔離視察區工作人管理要求。
6、衛生保潔人員工作職責 1.后勤保障組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校醫院、學術交換中心集中隔離區的衛生保潔、公共區域消毒等工作。
2.負責隔離區公共區域的衛生清潔。
3.負責隔離區公共區域地面、桌面、衛生間及公共物品表面等環境消毒。
4.定時搜集隔離區公共區域、隔離對象產生的生活垃圾、廢棄物,并依照規范進行清運處置。
5.詳實準確、規范填寫衛生清潔、透風消毒記錄表(見附件6、附件7)。
7、集中隔離視察對象平常管理 1.教育引導工作。學生管理組通過微信、QQ等新媒體,以非接觸方式,對隔離對象進行平常教育,引導其積極配合隔離視察,遵照各項制度和要求,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作息及衛生習慣;加強思想教育,關注學生情緒;對應屆畢業生加強就業指點。防控醫療組醫務人員在展開健康視察、平常管理進程中,加強對隔離對象的引導、指點和疏導,積極通過微信、QQ等新媒體加強溝通,解答隔離對象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調和相干單位解決其實際困難。
2.學習指點工作。教學工作組組織授課教師、主要班干部盡量通過課堂授課直播、線上完成作業、線上答疑或課堂視頻錄制等方式,展開學業指點,確保課程不斷線,盡量減少因隔離視察給學生學業造成影響。
3.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組安排專人負責隔離區的安 全管理、外來人員管控等。
4.隔離視察對象平常管理要求見《集中隔離視察人員須知》,并簽字許諾。
8、異常情況處置及流程 1.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癥狀處置。在進行健康視察進程中,經醫務人員初步判斷,隔離對象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癥狀時,醫務人員立即報告防控醫療組負責人,穩控學生情緒,做好教育引導。防控醫療組負責人立即報告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領導小組指令,報告疾控部門和定點醫療機構,由定點醫療機構或撥打120及時將其轉運到定點醫院救治,期間做好隔離區和隔離對象的救治轉運等工作準備。如被確診為疑似病例,配合疾控機構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觸者隔離等后續措施。各專項工作組根據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做好相應工作。
2.其他特殊狀態處置。在隔離視察進程中,隔離視察對象如果出現不服從管理、情緒失控、人身安全事件等情形時,醫務人員及時穩控相干人員情緒,報告防控醫療組負責人,防控醫療組負責人根據情況報學生管理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處置,處置時盡量采取人員不接觸方式進行。
9、隔離視察消除工作流程 1.隔離視察對象隔離期滿14天后,醫護人員綜合隔離期內健康視察情況,經初步評估后,認為適合消除隔離視察時,向防控醫療組提出消除隔離視察建議。
2.防控醫療組會同防控專家組根據醫護人員建議,綜合評估分析,認為可以接觸隔離視察時,向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報消除隔離視察建議。
3.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建議,報經青島西海岸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或教育部門同等意后,消除隔離視察。
4.防控醫療組向消除隔離視察人員發放《消除隔離視察告知書》,并簽字確認,由輔導員負責在校醫院或學術交換中心清潔區接轉隔離對象,并做好后續工作。
10、消毒透風管理及流程 1.隔離區公共區域消毒。隔離區走廊、樓梯通道、公共衛生間、公共廁所由保潔人員依照技術規范進行消毒,逐日消毒2次。每天進行2次公共區域透風,每次透風很多于30分鐘,詳實做好消毒透風記錄。
2.隔離對象居住房間消毒。隔離對象居住房間的消毒透風由隔離對象自行負責,逐日2次室內消毒,2次開窗透風(注意透風期間保暖,以防感冒),每次透風 30分鐘,做好消毒透風記錄(見附件8),醫護人員給予技術指點和催促落實。學術交換中心套房內的公共洗漱間、廁所由居住隔離對象負責。
101、隔離對象用餐配送 1.實行配餐工作人員與隔離對象不接觸方式進行配送。
2.學校負責隔離對象隔離期間的用餐費用。
3.后勤保障組負責統1配餐服務。指定專人每天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30,配餐到隔離區。
4.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將餐食放置在隔離對象居住房間門口并離開(門口放置專用餐食取用椅凳),由隔離對象自行取用。
5.隔離對象用餐后,將餐余垃圾自行放置在室內垃圾桶。
6.配餐前,應充分掌握隔離對象飲食習慣,尊重少數民族風俗。
7.加強原材料采購、飲食加工、配送進程中的飲食安全管理。
102、廢棄物處置及流程 1.醫護、保潔、配餐等工作人員產生的1次性防護用品 等廢棄物,每次脫下消毒后放入醫療垃圾專用袋扎緊袋口,裝入固定區域醫療垃圾桶。
2.隔離對象產生的生活垃圾、廢棄物,及時放置在房間垃圾桶內,垃圾桶內套雙層黃色垃圾袋,垃圾袋裝至3/4滿后封口系緊,每天下午16:00放置于居住房間門口外。
3.每天1次集中搜集廢棄物。保潔人員做好防護,于每天下午16:30到隔離辦公區及隔離房間門口搜集垃圾袋,通過專門通道運送至固定地點,并做消毒處理,事后在指定地點依照規程穿脫防護用品、進行個人消毒。隔離視察區廢棄物消毒登記表見附件9。
4.廢棄物每天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用專車進行回收處置,并做好日期、數量、交接雙方簽名登記工作。
【篇5】疫情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
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范文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為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街實際情況,特制定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方案,確保我街隔離醫學觀察工作規范、有序。一、組織架構成立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如下:組長:副組長:成員:領導小組下設防控消毒組、健康觀察組、信息聯絡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等五個工作組。二、地點設置街道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農莊。三、職責分工防控消毒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指導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全面消毒工作。健康觀察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核對接收人員基本信息,建立《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負責詢問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狀況(每日至少2次),并測量體溫,填寫《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負責集中觀察健康異常人員轉診交接工作;負責集中觀察人員解除觀察認定工作。信息聯絡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與疾控中心溝通,確定集中觀察對應的病例或疫情形勢,初步確定解除集中觀察時間;負責聯系疾控中心做好轉診工作,負責匯總每日集中觀察人員健康動態上報區防控指揮部。安全保衛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安全保衛、交通疏導工作;負責解除集中觀察人員身份核查工作。后勤保障組:由負責,成員有。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防控物資保
障工作;負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所有人員日常生活用品和飲食保障工作;負責車輛保障工作。四、工作流程健康觀察組人員使用統一調度的車輛接轉醫學觀察對象健康觀察組人員安排隔離觀察房間,防控消毒組人員對其場所開展預防性消毒在健康觀察組人員引導下,醫學觀察對象進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進入隔離觀察房間健康觀察組人員向醫學觀察對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醫護人員對醫學觀察對象進行必要體檢和信息登記,建立《集中觀察人員健康監測卡》,并發放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洗漱用品等)在醫學觀察期間,健康觀察組人員每天對醫學觀察對象進行體溫測量和其他必要的醫學指征詢問、觀察;同時,相關工作組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餐飲安排、清潔衛生與消毒、安全保衛等工作醫學觀察期滿解除對醫學觀察對象的隔離,健康觀察組人員出具“醫學觀察對象健康證明”,防控消毒組人員對其場所開展終末消毒。五、工作要求1、各工作組人員工作期間一律穿戴口罩、手套、眼罩、防護服等防護裝備,所有操作規范按照《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設置標準及管理技術指引(試行)》執行。2、除工作人員外,嚴格限制人員進出,統一進行管理。所有密切接觸者要單獨居住,在房間內單獨就餐,避免與其他集中觀察人員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