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檢驗的結果,供臨床借鑒。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間該院納入的110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例入院后都接受病原菌檢驗與藥敏試驗。綜合分析該組患者病原菌檢驗和藥敏試驗的結果,計算菌株分離率。結果 該組110例患者病原菌檢驗的結果顯示,菌株分離者共89例,所占百分比為80.91%,當中包含:白假絲酵母菌6株,所占百分比為6.74%;格蘭陰性菌68株,所占百分比為76.4%;革蘭陽性菌16株,所占百分比為17.98%。其中,格蘭陰性菌是糖尿病者的主要病原菌。 結論 于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中積極應用病原菌檢驗法,可讓臨床醫師全面掌握患者尿液細菌感染的具體情況,并有針對性的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但為能確保治療方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臨床醫師還應對患者藥敏試驗的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 泌尿系統感染;藥敏試驗;糖尿病;病原菌檢驗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0(b)-0091-02
臨床上,糖尿病[1]不僅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同時還具有諸多的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血管病變;泌尿系統感染;皮膚病變;眼部病變。有資料顯示,糖尿病者在出現上述并發癥后,其身心健康將遭受進一步的損傷,且其生活質量也將大幅度降低。此外,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其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以及尿液中糖分含量的升高,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概率。而糖尿病者一旦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則會對其腎臟功能造成較大的損傷[2]。對此,臨床應加強對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者進行研究的力度,以全面了解其病原菌感染的情況,為臨床診治工作提供依據。該研究,筆者以110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患者(擇取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該院接診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病例)為對象,著重分析與探討其尿液病原學檢驗與藥敏試驗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病例,共計110例。該研究所選病例都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3]”,并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病歷資料不全與未取得知情同意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在46~72歲的范圍之內,平均(59.14±7.36)歲。
1.2 糖尿病診斷標準
①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②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4]。
1.3 方法
該研究所選110例病例都接受尿液病原菌檢驗與藥敏試驗,詳細如下:①尿液標本采集。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前,女性病例反復沖洗外陰,男性病例沖洗尿道口,然后收集晨尿潔中段尿(適量),并將其裝入無菌試管中。加蓋,立即送至該院檢驗科進行檢驗。②檢驗流程[5]。a:細菌培養:取少量尿沉渣標本,并將其接種于血瓊脂培養基上,然后再將培養基置于35 ℃的環境下進行培養,待培養18~24 h后,依次分離與純化菌落,同時根據菌落的實際情況進行鑒定,比如:格蘭染色形態;動力;反應。b:藥敏試驗:利用制片擴散法,行藥物敏感試驗。直接將尿沉渣(適量)接種于培養基上,其中培養基的組成成分為:鏈球菌;M-H瓊脂;腸球菌;血瓊脂培養基。將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標準菌株,先于35 ℃環境下培養18~24 h,后上機檢驗。
1.4 臨床觀察指標
結合患者病原菌檢驗與藥敏試驗的結果,綜合分析其泌尿系統感染的菌株分布特點,挖掘不同種類病原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與耐藥性。
2 結果
2.1 患者病原菌檢查的結果分析
該組110例患者中:菌株分離者有89例,所占百分比為80.91%,包含革蘭陽性菌,16株,所占百分比為17.98%;假絲酵母菌,6株,所占百分比為6.74%;革蘭陰性菌,68株,所占百分比為76.4%,詳情請見表1。其中,革蘭陰性菌是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所占百分比高達76.4%。
2.2 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分析
如表2數據所示,大腸埃希菌主要對兩種抗菌藥物敏感,分別是美羅培南;亞胺培南。但其對氨芐西林則耐藥。
2.3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
從表3數據中可知得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和紅霉素耐藥,對萬古霉素和慶大霉素較敏感。
3 討論
綜上所述,人體在出現糖尿病后,其機體蛋白質合成功能降低、蛋白質分解速度加快,使得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質大幅度將少,比如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此時,患者將更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有資料顯示[6],尿路受病原菌感染后,人體的泌尿道細胞因子分泌功能將出現障礙,使得患者尿液中的白細胞與IL-6水平急劇降低,研究發現[7],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泌尿系統感染患者而言,其尿液中的白細胞與IL-6水平顯著低于單純泌尿系統感染的病例。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高血糖既可抑制T淋巴細胞,又可阻滯白介素2的合成機制,增加低蛋白血癥風險,降低淋巴細胞轉化率。
人體泌尿系統的感染途徑有兩種,一為外源性,二為內源性。前者的本質為外來細菌感染,后者為泌尿系統菌群失調[8]。而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則有兩種,分別是:G+球菌;G-球菌。但在該次研究中,110例患者病原菌檢查的結果顯示,格蘭陽性菌、假絲酵母菌和格蘭陰性菌是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多數患者出現正常菌群失調的情況。對此,臨床醫師在對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者進行抗生素治療時,還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用藥,并結合患者藥敏試驗的結果,為其選取最佳的抗生素用藥種類,明確用藥方案與用藥劑量,避免盲目用藥。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向其提供全面、有效的護理服務,以確保用藥安全、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比如:①叮囑患者需加強外陰清潔力度,多喝水,促進排尿。②及時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衛生與生活習慣。③定期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提高認知度,增強自我保健意識。④根據糖尿病飲食指南,為患者制定最佳的飲食方案。⑤嚴格遵醫囑指導患者進行用藥,并于用藥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出現。針對有藥物不良反應的病例,需立即告知臨床醫師,予以對癥處理。⑥告訴患者定期回院接受尿常規檢查,以及時發現并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抑制疾病進展,提高臨床治愈率。
綜上,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的病原菌有許多,因不同種類的病原菌,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與耐藥性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臨床在治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統感染病患時,還應結合其病原菌檢查的結果,同時參考藥敏試驗結果,為患者制定科學的用藥方案。如此,方可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任舒,姚斌,伊廣旭,等.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308-4309,4335.
[2] 趙東明.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檢驗與藥敏結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3(18):523-524.
[3] 謝洪麗.探討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檢驗及藥敏結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1):75-76.
[4] 耿紅琴.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中主要病原菌檢驗及藥敏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0):120-121.
[5] 王彬.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9):1761-1763.
[6] 王利建,單偉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6,28(4):465-467, 471.
[7] 李佩芳,龐文正.108例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1):60-61.
[8] 吳云.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微生物分布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65-66,69.
(收稿日期: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