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總結材料【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總結材料
XX省XX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省委提出的“建設和諧XX”目標,深化平安建設,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奮力打造社會治理強市,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XX。
一、強化系統理念,健全社會治理體制
高效、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需要健全、順暢、管用的治理機制,必須強化D建引領、清晰治理權責、凝聚各方合力。
政治引領要更強。XX市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出臺若干貫徹措施,推動黨的全面領導、絕對領導落到實處。完善市縣鄉三級黨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定期議事、督導、考評等運行制度,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
治理權責要更清。建立市縣政府每年列出社會治理目標計劃制度,將工作任務清單化、項目化。建立規范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項清單,完善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加強鄉鎮(街道)與縣直部門協調配合,擰緊壓實屬地主體責任、部門牽頭主管責任和配合責任。制定新形勢下深化涉穩問題分類歸口處置機制,從制度層面**地方和部門責任不明、職責不清的問題。
社會協同要更優。發揮群團組織助推作用,建立完善市域、縣域內黨領導社會組織制度,加大對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的支持。完善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運行機制,聯建“一站式”矛盾多元化解、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工作平臺,整合平安志愿者聯合會、社會公益組織協會等社會組織,實現市縣兩級綜治中心“組團式”運行服務。
公眾參與要更廣。建立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的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制度,推行“群眾糾紛群眾解、群眾矛盾群眾調、群眾事務群眾商”機制,讓群眾參與到事關切身利益的問題決策中。大力創新網上群眾工作機制,搭建互動靈活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鼓勵群眾及時反映自身訴求、報送身邊隱患、表達監督意見。
二、強化底線思維,防范化解社會風險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市域社會面臨的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加,安全穩定形勢嚴峻復雜,必須樹牢底線思維,將各類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在市域。
提升防范政治安全風險水平。XX市落實市域內各級黨委(黨組)相關責任,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健全完善重大活動、重要節點等時期安保維穩機制,強化風險研判預警。加強市縣兩級反恐怖機構力量建設,強化重點目標分類分級管理,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市縣兩級黨委定期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健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追究機制,防范意識形態領域安全風險。密切關注新技術和新業態,防范相關風險向經濟社會運行和政治安全領域傳導。
提升防范社會治安風險水平。抓好反有組織犯罪法實施和宣傳,推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走深走實。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社會面防控,強化警務與網格管理聯動、聯防。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領域的突出違法犯罪,縱深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守護人民群眾“錢袋子”安全。
提升防范社會矛盾風險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列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一級指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高標準、全覆蓋打造縣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只跑一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矛盾糾紛分類歸口處置機制,解決好涉眾型經濟案件、涉房地產等領域和特定利益群體的信訪維穩問題。
提升防范公共安全風險水平。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完善改進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機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建立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推進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等公共場所安全防控和隱患治理,防范化解道路交通、消防、突發自然災害等領域公共安全風險隱患。
提升防范網絡安全風險水平。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清理網絡違法違規信息。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弘揚社會正能量,處理重大敏感事案件時,做好依法處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工作,嚴防網絡負面輿情發生。
三、強化實效導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基層安則天下安,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必須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夯實基層基礎。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法度。XX市開展法治鄉鎮(街道)創建活動,選優配強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司法所長等基層政法骨干隊伍,提升基層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落實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制度,監督基層政法單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抓實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推動基層綜治中心深入融合專業性力量,集成調解、仲裁、訴訟、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功能,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溫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本地主流媒體特別是網絡新媒體主陣地作用,講好新時代社會治理故事。設立專項資金,定期表彰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規范完善見義勇為及時評先表彰獎勵機制。聚焦農民建房、鄰里糾紛調解等“關鍵小事”,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安全指數。在全社會倡導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安”的理念,維護公序良俗。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深度。加強村(社區)組織規范化建設,落實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資格聯審機制,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按照“權隨事走、費隨事移”原則,建立村(社區)權責事項清單,規范村(社區)公共服務和代辦政務事項。健全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經常性入戶走訪機制,提升村(社區)組織、動員、服務群眾能力水平。優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配強網格力量,推動城區網格員定人、定崗、定責專職化,并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推動社會治理走深走實。加強智慧治理建設,突出數字賦能,推動數據整合共享,打造一體化社會治理智能化綜合平臺,以便捷、高效、精準的數字治理,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推薦訪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總結材料 工作總結 試點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