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關于合肥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4-11-13 19:00:02 來源:網友投稿

夏明珠 葉群慧

(合肥市委黨校,安徽 合肥 230031)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是社會秩序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而農田建設又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合肥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切入點,系統推進“兩強一增”、土地流轉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項目、資金、政策、力量系統集成,夯實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截至2023 年5 月,全市高標準農田建成面積401 萬畝,占耕地面積比重達55%,占永久基本農田比重達64.7%。建成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覆蓋率達95.13%,2022 年全市糧食總產294.2 萬噸,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 位。

(一)突出量質并重

針對合肥區域地形多樣、江淮分水嶺區域土地資源稟賦總體不高的現狀,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加快補齊農田短板。科學規劃。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科學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優先選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按照平原圩區、低山丘陵區、丘崗區等不同類型實行分區域、分類型差異化整治,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注重質量。出臺合肥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導則,明確平原圩區、丘崗區、低山丘陵區不同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實行黑(必選項)、紅(禁止項)、綠(推薦項)三色管理。出臺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工作規范,強化項目勘察、測繪、設計、施工、材料采購、監理、評估評審全過程質量管控。強化管護。壓實縣、鄉、村各級責任,建立健全“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農田管護機制,創新管護方式,落實管護主體,力爭建成的每一塊高標準農田都不失管。

(二)突出用養結合

制定《合肥市農田耕地質量建設實施方案》,采取“改、培、保、控、推”等單一或綜合措施,穩步提高耕地質量。改良土壤。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針對少數地方酸化、鹽堿土壤,有針對性實施土壤改良,確保改良后的土壤pH 值達到5.5~7.5。培肥地力。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推廣商品有機肥、綠肥種植、秸稈還田等有機肥替代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水保肥。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控污修復。大力普及化肥、農藥減量使用技術和殘留農膜回收利用處置,減少不合理投入量。在巢湖、肥東、廬江、長豐等區域,營造農田生態攔截工程,推廣農田尾水“零直排”技術,建設綠色生態農田。推廣綠肥和秸稈還田。重點推廣單季稻稻茬綠肥、稻麥秸稈全量還田等種植技術模式,覆蓋率達95.1%。

(三)突出資金投入

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省各類資金,加大市級財政投入,在中央財政1000 元/畝、省級財政750 元/畝投入基礎上,合肥市按照平原圩區320 元/畝、低山丘陵區400 元/畝、丘崗區530 元/畝標準,對縣(市)予以差異化獎補。以縣(市)為單位,扣除中央、省級補貼資金后,市、縣按照1:1 承擔,2023 年高標準農田畝均投資達2750 元以上,最高達4000 元左右。加大耕地保護利用和監測評價投入。實施水稻綠色種植獎補資金,支持綠肥+優質稻模式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水稻種植有機肥替代,每畝分別補貼200 元、100 元、200 元;
安排測土配方補助,對每季作物按照14 元/畝標準補貼,其中巢湖流域一級保護區按照20 元/畝標準補貼;
開展小麥統防統治;
開展1 萬個左右測土配方施肥采集點位檢測;
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工作。

(一)建設標準低

合肥市2019 年以前實施的高標準農田項目畝均投資不到1000 元,現行標準畝均2750 元,相當于南京市的一半,杭州市的70%。工程設計和建設質量不高,已建高標準農田存在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地力提升工程質量不高等問題。全市耕地等級4.75(杭州市3.97、南京市3.64),其中:優等地面積比重為2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 個百分點;
中等地、差等地面積比重分別達53.4%、18.1%,差等地面積比重比全省平均高10 個百分點。部分田園環境臟亂差,有田園無顏值。

(二)建后管護不足

一些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建成后,高效節水等噴灌設施閑置、機電井成“擺設”,斷頭路、斷頭渠、陰陽田,蜂窩麻面、機井淤積、橋梁裂紋、溝渠堵塞,已建設施不能用、不好用、毀損嚴重等現象都不同程度存在。高標準農田重建輕管[1],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不到位、年久失修、過度損壞現象頻現,不利于工程長效運行和發揮預期效益。

(三)政策效應低

高標準農田建設單兵突進,與合肥市“兩強一增”“大托管”等涉農政策系統集成不夠,好政策向好產量、好效益集成轉化不明顯。糧食畝均產量較南京市低100 公斤,勞動生產率分別相當于南京市的55%、杭州市的46%,土地產出率分別相當于南京市的53%、杭州市的42%。

(四)工作機制不完善

推進機制單一,部分地方僅靠農業農村部門單打獨斗,涉及規劃、投融資及桿線整治等方面的問題解決得不夠好。投入渠道單一,部分地方僅靠財政專項投入,沒有搶抓當前擴大內需戰略機遇,用足用好政策專項債和引導金融投資高標準農田建設。績效評價機制不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政府糧食安全目標考核中權重低(僅占6%),考核指揮棒作用不明顯,不能充分調動縣、鄉兩級積極性。

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系統化集成改革為抓手,統籌項目、政策、要素合力,整市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水平,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一)加強高標準農田質量管理

一是嚴把標準關。貫徹《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22),出臺合肥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導則,緊扣“田、土、水、路、電、管、生態”等七個方面嚴標準、強質量、增效益。二是嚴把質量關。出臺合肥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管理工作規范,強化項目測繪、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材料采購、評估評審、竣工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管控,力爭每一塊農田都成為高質量工程。三是嚴把管護關。明晰管護責任,暢通農田設施損壞信息反映渠道、建立應急維修機制、嚴厲打擊人為損壞情況[2]。

(二)系統集成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切入點,系統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農業“雙強”、農田環境整治和數字農業建設,打出項目、政策、要素、力量組合拳。一是推進集中連片建設。以鄉鎮、行政村或以灌區為單元,統籌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統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地力提升,統籌永久基本農田整治和其他農用地整理,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最后一米、農事服務中心(育種中心、烘干中心)建設,統一項目謀劃、融資、規劃建設。鼓勵各地以鄉鎮或以跨鄉鎮為單元,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對于零散地塊,通過“小并大、短變長、彎變直、陡變緩”等措施,最大限度整合歸并田塊,實現規模集中連片。二是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組織農業行業首席專家工作室團隊和科技特派員團隊“雙領銜”開展對建后高標準農田的包保服務,打通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推行“按圖索糧”、訂單合作,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推行農機農藝融合和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按需配備糧食烘干中心、育秧中心、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全覆蓋。三是推進農田環境整治。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普及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綠色病蟲害防控、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在巢湖流域水環境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推進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設生態高標準農田。圍繞“點上干凈、線上美麗、面上潔凈”目標,全域開展田間環境整治。四是推廣智慧管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農機作業等深度融合,推動環境調控、水肥一體化噴滴灌、農業航空裝備等技術產品在高標準農田中應用,探索建設無人農場。利用中國智慧農業谷平臺,推動農業機器人在高標準農田試驗研發運用。統一布局數字化苗情監測點、墑情監測點、病情監測點。

(三)統籌抓好耕地改善提升

一是構建新格局、制定新規范。銜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構建“一帶一圈六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格局。“一帶”發展江淮分水嶺嶺上田園示范帶;
“一圈”發展環巢湖沿岸生態農田示范圈;
“六片”發展嶺北、嶺西、嶺東宜機高效示范片,豐樂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浮槎山-柘皋河沿岸綠色田園示范片,兆河-西河沿岸低碳田園示范片。結合合肥市地形地貌,分區域分類型制定地方技術規范導則,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小田變大田”。二是抓好耕地質量保護工作。強化高標準農田利用管理,及時把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農田建設確保耕地總量“進出平衡”,配合資源規劃等部門抓好全市耕地質量管理工作。三是加強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網絡建設。抓好耕地質量長期監測點建設,形成覆蓋全市主要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主要土壤類型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定期發布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報告、土壤墑情監測報告,穩步做好測土配方采樣點布設和采樣工作。

(四)完善農田建設組織協調機制

一是建立專班運作機制。成立市、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專班,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專班推進、部門協同及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二是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搶抓擴大內需戰略機遇,以縣(市)為單位,統一謀劃高標準農田重大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及中央、省財政專項投入,對接政府專項債及相關金融支持政策,綜合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三是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從糧食安全政府考核指標中單列,提高相應分值,有關結果直接運用到相關考核中。將績效評價延伸到鄉鎮。四是建立清單化閉環式調度機制。緊盯項目謀劃、工程建設、資金投入、集成改革、田園環境等重點環節,采取一線督導、定期銷號等方式,對有關重點事項實行雙周調度、雙周通報。

猜你喜歡 高標準合肥市管護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今日農業(2022年16期)2022-11-09醒獅紅蜻蜓·低年級(2022年3期)2022-03-16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今日農業(2021年1期)2021-11-26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寒冷天氣 咋管護羔羊今日農業(2021年2期)2021-03-19高標準高質量轉入“三年行動”江蘇安全生產(2021年1期)2021-03-19送你一盆小多肉紅蜻蜓·低年級(2021年3期)2021-03-18合肥市朝霞小學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6期)2019-07-03入秋養羊管護 不同于春夏季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保啃掉“硬骨頭”、實現“高標準”當代陜西(2018年12期)2018-08-04

推薦訪問:合肥市 農田 高標準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