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市蔬菜工作會議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剛才,各位主任進行了交流發言,各地蔬菜工作亮點紛呈,希望大家相互借鑒學習;
全市經濟工作暨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各縣市區都做了傳達學習,這里我就不再細講,結合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就扎實做好新時期蔬菜工作講三個方面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圍繞一個中心,服務消費新需求。
即緊緊圍繞“保民生”這個中心,從過去單純注重數量向既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安全轉變,從注重“菜籃子”向豐富“菜籃子”轉變,從單純注重生產向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從單純依靠政府扶持向政府與市場共同發力轉變,從單純注重社會效益向經濟社會兩個效益并重轉變,從單純注重有形市場網點建設向線上線下同步發展轉變,從單純注重城區發展向城鎮郊區及鄉鎮山區拓展,把蔬菜產業打造成民生產業、健康產業、扶貧產業和融合發展的示范產業。
二、緊盯兩大目標,創新發展方式。
即緊盯“實施蔬菜產業百億工程”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并重”兩大目標,踐行***“三農”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到“四個堅持”。
(一)堅持全面融合發展。“蔬菜產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蔬菜產業”,是一二三產融合的新業態、新經濟,立足區域資源要素,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推進機遇,大力推廣近郊區“市民下鄉”租種、體驗和租賃;
遠郊及偏遠區域積極引導“能人回鄉”,支持創業回歸發展產業,帶動村民共同發展致富;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分類甄別企業信息,針對性引進,實施“企業興鄉”;
大力培育農村電商,壯大科技園區,積極與旅游資源對接,推動蔬菜三產融合,形成產業新業態,帶動農民本土就業。
(二)堅持綠色品牌發展。充分利用十堰生態資源、地理氣候特點,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名優蔬菜,全面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研究推廣蔬菜生態調控綜合技術,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走綠色生態之路,實現穩“量”提“質”,整合打造蔬菜優勢品牌,確保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創新開放發展。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創新機制,開明開放,激發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入到蔬菜及關聯產業,大力培育新市場主體,培優產業龍頭,激活產業要素,不斷提升產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四)堅持成果共享發展。我們發展產業就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蔬菜生產技術、品質、品種、營養類型、銷售方式、加工深度以及蔬菜園區綜合服務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加大培訓與推廣,讓廣大農民和菜農分享各類創新成果,加大引導與培育,讓廣大市民和消費者共享蔬菜產業融合發展成效。
三、壓實三大任務,實施五大工程。
“保蔬菜供給、保質量安全、保健康發展”是市蔬菜辦作為市政府的專業職能部門的三大任務,在今后一段時期,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實情,明確和壓實蔬菜產業三大基本任務,著力實施“五大工程”,把蔬菜產業打造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示范產業。
(一)基地提升工程。穩定推進X個專項規劃方案落實,保障全市X萬畝種植面積和X萬畝菜地保有量任務目標。一是鞏固提升X大蔬菜生產示范區。繼續鞏固提升漢江生態經濟帶訂單蔬菜生產示范區X萬畝,鞏固提升竹房城鎮帶露地菜生產示范區X萬畝。同時,重點發展本地傳統山野蔬菜和山區地域性特色蔬菜,在南部山區重點鄉鎮建設以干鮮加工、出口外銷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在南部中高山地區優勢區域建設魔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二是鞏固提升X個特色蔬菜產業園區。依托省、市、縣各類蔬菜建設項目的支持,參照農業部、湖北省有關蔬菜標準園創建的要求,建成集采摘、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集“三新”推廣、科普展示、良種良法、水肥一體化為一體,集產地檢測、冷儲物流、電商交易為一體的蔬菜科技園區。三是鞏固提升X個蔬菜產業示范點。鞏固提升X個蔬菜基地示范點、專供集貿市場、超市、平價菜店,確保城市鮮菜日常供應;
鞏固提升X個蔬菜產業龍頭企業示范點,引導企業加快升級改造,發展精深加工業,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提升加工轉化效益;
鞏固提升X個流通運銷組織示范點,促進蔬菜流通產銷對接,逐步形成現代化的批發市場和特色農產品市場。
(二)主體培育工程。一是積極培育生產主體,依托我市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以蔬菜科技園建設、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蔬菜產品加工流通、食用菌和魔芋等特色蔬菜發展為主要內容,吸引和培植有實力的市場主體投入蔬菜產業開發建設領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拓展蔬菜產業發展空間。二是穩定培育職業菜農,強化科技培訓,保障培育職業菜農X萬人,培育規模家庭農場(合作社)X家,提供固定就業崗位X個,帶動相關從業人員X人;
三是重點培育加工主體,對現有蔬菜加工企業進行整合組團,扶優扶強做大龍頭企業,利用資源要素引進和培育新型蔬菜加工企業,鼓勵支持企業深度開發加工。四是積極培育流通主體,以華西農商城和蔬菜貿易總公司為龍頭,鼓勵社會資本和主體創辦流通企業和組織,引導家庭農場(合作社)參與蔬菜流通,暢通銷售渠道。
(三)質量安全工程。一是全面開展“減施增效”,指導基地嚴格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規程,大力推廣健康蔬菜生產,并依托國家省級博覽展銷會窗口,推介打造X-X個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十堰地標健康蔬菜,擴大十堰健康蔬菜的市場影響力。二是加強蔬菜品牌營銷工作,幫助企業或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認定,全年新認證產品X個以上,打響十堰香菇、木耳、泡菜、魔芋品牌,爭創馳名商標。三是強化源頭治理和監管,開展產品抽檢,協助農業部、省農業廳做好每年X次蔬菜產品抽檢工作,組織全市開展X次監督抽檢工作,督導各縣市區做好屬地抽檢工作,年監督抽檢蔬菜樣品X個以上,力爭抽檢合格率達X%以上。
(四)服務對接工程。一是強化科技服務,充分發揮X個蔬菜專家團隊優勢,研究、指導、服務全市蔬菜產業,切實開展“三新”技術引進推廣,科技創新和對外交流,把國內外先進蔬菜生產技術與當地生產實際相融合,不斷提高蔬菜科技含量和效益。二是強化加工服務。指導服務企業加強蔬菜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研究,推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創優品牌,不斷提升蔬菜產品整體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強化流通服務。引導全市生產基地、業主與流通市場有效對接,鼓勵蔬菜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農超、農企、農校、農社對接,積極創新產品交易渠道和方式,運行推廣“互聯網+蔬菜”,通過線上線下交易,將蔬菜產品從基地直接配送到社區、老百姓的廚房里,促進基地與百姓餐桌對接,打通蔬菜流通運營“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強項目服務,認真做好各級蔬菜項目爭取與實施,做好指導與協調;
扎實推進重慶路蔬菜質量檢驗檢測業務技術設施及配套蔬菜和農產品超市建設項目、十堰市蔬菜凈菜配送中心項目建設,確保X年底項目完成并投入運營,保障X萬畝核心基地生產和城區人口需求,提供X個穩定就業崗位,力爭帶動X萬人脫貧。
(五)融合發展工程。把休閑采摘、旅游度假、餐飲服務、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與蔬菜生產相結合,融合發展,提高綜合效益。一產抓基地、提質量,借助工商資本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打造周年生產,四季供應品質優良的專業化生產基地;
二產抓招商、培龍頭,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一批知名度高、帶動力強的加工企業;
三產要抓融合、樹品牌,把休閑采摘、旅游度假、餐飲服務、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與蔬菜生產相結合,融合發展,提高綜合效益。
三、創新四大機制,勇于擔當,強化保障
(一)完善考評機制,增強責任擔當意識。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的通知》要求,結合《“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的考核內容,市蔬菜辦將制定和進一步細化蔬菜產業考評辦法與考核細則,對蔬菜產業建設組織與領導實施一票否決制;
結合精準扶貧,將蔬菜產業的扶貧帶動作用納入考核體系。各縣市區蔬菜辦要發揚敢于擔當、勇于負責、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嚴守“四個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找準新定位,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二)做好結合文章,助推產業持續發展。一是與縣域經濟發展結合,積極科學謀劃,做好黨委政府參謀,要進一步爭取產業位置,把蔬菜產業和蔬菜經濟納入到各縣市區縣域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中。二是與精準扶貧結合,精準扶貧、決勝扶貧需要堅實的產業做支撐,要進一步把握精準扶貧產業培育機遇,培植壯大一批聯結扶貧的企業、合作社,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建設中來。三是與全域旅游相結合,緊緊把握全域旅游推進機遇,充分利用區域產業發展特點,特別是市郊、縣郊和具有鮮明特色的遠郊村鎮,支持打造蔬菜休閑、觀光、采摘規模基地與園區,豐富旅游內容,實現蔬菜旅游經濟。四是與互聯網+結合,建設互聯網平臺,引導支持電商業主參與蔬菜產品線上經營,充分利用互聯網云數據,推進蔬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與健康十堰建設結合,“健康十堰建設”要求以人為本、民生至上,蔬菜是“民生工程”和“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內容,嚴格蔬菜生產標準要求,強化源頭監管,發展綠色蔬菜、健康蔬菜、安全蔬菜,加大與社區、學校對接,探索與產地對接的健康蔬菜社區行活動。
(三)創優服務方式,提高創新發展能力。一是強化科技服務,充分發揮X個專家團隊優勢,研究、指導、服務全市蔬菜產業,切實開展“三新”技術引進推廣、科技創新和對外交流,提升行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蔬菜科技含量和效益。二是強化加工服務。指導服務企業加強蔬菜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研究,推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創優品牌,不斷提升蔬菜產品整體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強化流通服務。引導全市生產基地、業主與流通市場有效對接,開展農超、農企、農校、農社對接,積極創新產品交易渠道和方式,運行推廣“互聯網+蔬菜”,通過線上線下交易,將蔬菜產品從基地直接配送到社區、老百姓的廚房里,促進基地與百姓餐桌對接,打通蔬菜流通運營“最后一公里”。
(四)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產業發展動能。一是著力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引進、培育和扶持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市場主體投入蔬菜產業開發建設領域,對具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產品深度開發,輻射帶動一鄉一品、一村一品規模種植,助推產業與精深加工、全域旅游相結合,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拓展蔬菜產業發展空間,挖掘新增長點。二是打造信息服務平臺。健全信息工作機制,在全市蔬菜系統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員隊伍,加強蔬菜產銷信息和產業建設典型經驗收集、整理與發布,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電臺媒體等信息化手段指導生產、引導市場、提供服務、宣傳政策、推介產品、展示成績,全面提升綜合信息服務水平,服務引導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三是積極爭取部門支持,爭取國土、扶貧、移民、水利、科技、農業等項目資金在用途不變的前提下,集中捆綁用于蔬菜產業基地農田改造和水、電、路、渠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通過強化責任、創新機制、打牢基礎、增強服務,為我市蔬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最后強調一點,全市蔬菜產業建設遭受了X次X災害,損失慘重,當前務必要做好二點工作:一是積極組織設施恢復,同時將相關情況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爭取重點支持,一定不要影響到春季生產;
二是要做好業主思想工作,確保蔬菜產業的發展主體不流失,信心不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