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方面的收獲3篇
黨史學習方面的收獲篇1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歷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更能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奮進的智慧和磅礴的力量。我理解,學黨史就是要向黨史學傳統。******指出,“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百年來,我們黨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有革命戰爭年代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解放時期的黨的三大作風,還有建設時期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精神譜系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學黨史就要大力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一股革命加拼命的精氣神,一種求實務實扎實的好作風,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學黨史就是要向黨史尋經驗。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的不懈奮斗史、黨的理論創新史、黨的自我建設史,積淀了許多豐富寶貴的歷史經驗,比如,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總結革命斗爭經驗,把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概括為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在建設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進入新時代,******指出,“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因此,我們要抓住建黨百年這個重要節點,總結黨史、組織工作史等成功經驗,不斷提升工作水平,提高斗爭本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黨史就是要向黨史求規律。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中國共產黨是在十月革命勝利、社會主義興起的大勢之下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壯大、出現“東風壓倒西風”氣象之時建立的,改革開發是在準確判斷世界大勢、確立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之際開啟的。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需要我們樹立大歷史觀,善于從黨史中研究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做到因時而進、順勢而為,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更好地應變局、開新局。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無論是向黨史學傳統、還是尋經驗、亦或是求規律,最終都是要向黨史探未來。正如******所說,學習黨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而是為了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一是運用好經驗,把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出來。“黨的建設”作為革命時期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不僅在過去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現在依然有指導意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更需要把黨的建設抓緊抓實,要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在基層黨建工作上突出“黨建引領、富民興村”“黨建引領、便民宜居”“黨建引領、助力爭先”等,不斷建強戰斗堡壘;在人才工作上突出“黨建引領、惠才強企”,不斷筑牢智力支撐;在干部工作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管方向、管政策、管制度、管人頭,持續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力推動黨建引領全面覆蓋、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二是把握好規律,把干部隊伍活力激發出來。******指出,“好干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對于組織部門來說,就是要把握干部成長規律,統籌干部“育選管用”全過程,在“育”上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注重周期規劃、系統布局、梯次儲備,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選拔,既要淡化標簽、做到靜水深流,更要剛性配備、做到細水長流。在“選”上堅持德與才相結合,按照“堅持標準、公平公正、風清氣正”要求,堅持先定標準再選人,樹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擔當、重實績、重公認的鮮明導向。在“管”上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用好用活“三項機制”、綜合考核、職級晉升等好機制,認真執行提醒函詢等好辦法,關心關愛、珍惜珍視每一名干部。在“用”上堅持老中青相結合,珍惜使用60后、擇優使用70后、大膽使用80后、培養使用90后。
三是發揚好傳統,把組工干部樣子樹立起來。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組織部門歷來也有“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優良傳統。對于組工干部來說,學習黨史就是要學習傳統、發揚傳統。要將認真踐行“四講四甘”要求,堅持思想求實、工作落實、作風務實、紀律嚴實,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開展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服務型“四型”組工建設,建立落實“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調查研究機制,濃厚“做研究型干部、研究型工作”的氛圍,推動組工干部爭當“守正創新、公正開放”的示范表率。
?
?
黨史學習方面的收獲篇2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作出安排部署。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開展“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正逢其時、意義深遠。******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每個中華兒女都是祖國建設偉大成就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永遠跟黨走”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是精神的傳承,是力量的凝聚,是慷慨激昂的奮斗旋律。永遠跟黨走,學黨史感黨恩,我們當在積極實踐中砥礪初心、明確方向,在奮斗征程中融入“我”力量,賡續精神血脈、耕耘偉大夢想。
?永遠跟黨走,在愛國奮斗中融入“我”力量。學黨史,立志向。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的老一輩西遷人,以艱苦奮斗開啟了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風云甲子;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黃大年,以“倒下了就地掩埋”的無我精神研發出一項項重大科研成果,為國家的發展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治沙英雄王有德,以實干苦干的愚公精神治理狂風飛沙,荒山禿嶺鋪展開綠意蔥翠,溝壑縱橫點綴著層田疊谷,“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精神勁頭讓黃沙披綠生金,舊有面貌得以改變……中華兒女有擔當,詮釋著矢志報國的遠大志向,彰顯了愛國精神的深刻內涵。愛國,就是與國家同命運、共成長,就是要以艱苦奮斗、鍥而不舍的堅韌精神和“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優良作風投身國家發展事業,心懷報國之志,將青春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中,融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奮斗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
?永遠跟黨走,在攻堅奮斗中融入“我”力量。百年黨史彰顯了中華兒女英勇果敢的斗爭精神,在歷史的舞臺上發出了為國家與民族而戰斗的錚音。歲月流逝無法帶走十四億中華兒女的意志、追求和奮斗目標,個人的命運永遠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相連。中國共產黨事事為人民群眾著想,心中永遠有一張為人民群眾抓當前、計深遠的“規劃圖”,在深入群眾中了解生活狀況、具體需求和現實困境,在民生事上抓實、抓細、抓小,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正是這種為人民做在平常、戰在風雨的責任與擔當,形成了強大的感召力。每逢危難,人民群眾總會自發自覺地加入戰斗中,攻堅克難的奮斗激蕩起時代的朵朵浪花。抗擊疫情的非常之時,每個同胞都盡己所能,他們是捐款捐物的人群,是運送救援物資的隊伍,是退伍不褪色的退役軍人,在基層陣線上貢獻力量;抗洪救災的險情時刻,疏洪泄水的前線有他們奮戰的身影,清理道路碎石、加固防洪堤壩、對街道路清淤排污的后方也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平凡的身影里蘊藏著力量,他們用堅實的臂膀擔當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永遠跟黨走,就是要樹立自立自強之志,以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奮斗實現人生意義。
?永遠跟黨走,在團結奮斗中融入“我”力量。回望百年黨史,從打響“反擊戰”到打贏“翻身仗”,每一場戰斗的勝利都離不開黨群團結奮斗的力量。******曾說:“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區工作者、醫護人員、人民警察和解放軍戰士眾志成城,“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匯聚在一起,不同崗位上的“戰士”共同吹響沖鋒號角,萬眾一心、同力同向,從抗疫一線的火速增援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火速建成,由團結所凝成的戰斗力和凝聚力,鑄就了堅固牢靠的鋼鐵長城,凝聚成抗擊疫情的“硬核力量”。古語云,“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團結是一種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力量。無論是新冠疫苗的研發成功,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還是北斗的組網成功、“奮斗者”號的萬米海試乃至5G網絡的建設,各個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都是廣大工作者團結協作的結果,從來沒有離開團結奮斗而成就的個人榮光。站在新的征程上,我們當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將個人發展融入時代背景去思考,將個人力量融入集體力量中去謀劃,以齊心奮斗為槳,勇立潮頭、奮楫當先,駛過急潮駭浪,駛向潮平岸闊,攜手同心共筑中國夢。
?在黨史百年非凡的奮斗歷程中,中華兒女以民族復興偉業為航標,偉大夢想于實踐中啟航,崇高精神在奮斗中升華,凝結為繼往開來的強勁力量。回望舊時路,建功新征程,我們當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眺望中激發力量,永遠跟黨走,將“小我”融入“大我”,為黨和國家的發展事業注入不竭力量。
黨史學習方面的收獲篇3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1921年,黨的一大在黑暗的舊中國召開,揭開了近代史上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序幕。黨一成立,就全心全意為了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1978年,黨果斷決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門,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1949年3月23日,我們黨從農村最后一個“指揮部”西柏坡出發前往北京。毛澤東同志望著連綿雄偉的太行山,意味深長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周恩來答道:“我們都應當考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能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進京趕考”意味著要接受人民的檢驗、接受歷史的檢驗。我們黨在革命時期,能不忘初心,和人民心連心同奮斗,但是革命成功了,我們在有四萬萬人民的大國開始執政了,我們怎么能保持我們的初心不變?這是當時我們共產黨人亟需回答的問題。
毛澤東說:“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李自成沒有承受住勝利的“糖衣炮彈”結果失敗了。
這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必須解決而且十分急迫的問題。從當時中央果斷處理劉青山、張子善的問題就可以看出我們黨的決心。一些人認為,劉青山、張子善在革命中有功,建議從輕處理。毛澤東說,處理劉青山、張子善是為了挽救更多的同志。我們是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這方面,任何人不要想蒙混過關。
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只有扎根人民,心系人民,我們才能戰勝前進路上的任何困難,才能在乘風破浪中具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總書記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進入新時代,我們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依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依然需要不忘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推薦訪問:黨史 收獲 學習 學習黨史心得體會 學完黨史后的心得體會 學黨史心得體會(結合工作) 學黨史體會 有關黨史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