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2024年黨史學習教育暨新民主主義時期專題黨課

時間:2024-08-20 11:00:03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黨史學習教育暨新民主主義時期專題黨課,供大家參考。

2023年黨史學習教育暨新民主主義時期專題黨課

學DS砥礪初心  悟思想汲取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專題黨課提綱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

  (一)時間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1949年)。即:從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二)“新”在何處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針對舊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

  所謂“新”是指:

  1.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

  2.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

  3.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

  4.新的革命理想(社會主義)。

  (三)總路線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并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四)具體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19年—1924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有:

  (1)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標志著無產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

  (2)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召開,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孕育了偉大的“紅船精神”。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大會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制定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4)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

  2.第二階段(1924年—1927年)。這一時期為國民革命時期,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時期。

  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有:

  (1)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民黨與共產黨實現第一次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國民革命開始。

  (2)中共四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大會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明確規定以支部作為黨的基本組織。

  (3)北伐戰爭。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

  (4)“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共合作破裂。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5月,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大會提出爭取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首次明確入黨年齡須在18歲以上。

  (6)“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年7月,汪精衛集團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第一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3.第三階段(1927年—1937年)。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有: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立革命軍隊的開始。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會議,毛澤東早會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作出了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構想。

  (4)三灣改編。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治軍方略,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5)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建立了紅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孕育了“井岡山精神”。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確定以爭取群眾作為黨的首要任務,把“左傾”作為主要危險來反對。

  (7)古田會議。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正式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8)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選舉毛澤東為**。孕育了“蘇區精神”。

  (9)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10)遵義會議。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4.第四階段(1931年—1945年)。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

  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有: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發動"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

  (2)華北事變。東北淪陷后,1935年日本侵略軍侵犯華北地區,策劃華北自治。

  (3)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主張停止內戰,對日作戰。     

  (4)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

  (5)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陜北召開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6)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形成。

  (7)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發動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由此爆發,

  (8)洛川會議。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召開洛川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后,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標志著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正式形成。

  (9)《論持久戰》發表。1938年,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發表,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

  (10)延安整風。1941年5月——1945年4月,開展延安整風運動,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作風。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使全黨同志在思想上達到空前團結和統一。孕育了“延安精神”。

  (1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一。

  (12)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5.第五階段(1946年—1949年)。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也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這一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有:

  (1)重慶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進行重慶談判,達成“雙十協定”,同意“和平建國”方針。

  (2)內戰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到1947年6月,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3)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

  (4)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會議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孕育了“西柏坡精神”。

  (5)渡江戰役。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結束。

  (6)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背景召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

  (7)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

  (五)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1.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指引。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偉大飛躍。

  2.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3.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

  4.三大法寶:黨的建設、統一戰線、武裝斗爭。

  5.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革命精神

  1.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2.紅船精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3.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創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4.蘇區精神。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

  民歌:“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

  5.長征精神。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僅僅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6.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7.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8.西柏坡精神。“兩個敢于”和“兩個務必”: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三、對現實和工作的啟示

  1.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支部和黨員的作用。

  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治軍方略,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對我們啟示:

  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做到用“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作用,在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科研、支持服務、行政管理等各項工作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2.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方能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能夠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注重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解放戰爭時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對我們啟示:

  一是注重XX系統內部團結。

  體系辦學是XX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面向未來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大法寶,更是我們應對各種挑戰、各種矛盾和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保障。體系辦學是基本原則,離開了體系,每一家XX都沒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堅持體系辦學,就可以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體系辦學是XX系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堅持體系辦學、維護體系辦學、捍衛體系辦學,把全市XX系統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強有力的辦學共同體和事業發展共同體。

  二是注重內外團結。

  拓展學歷教育辦學空間,要和行業企業、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等部門開展合作辦學,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聯合社區教育成員單位,握指成拳,凝聚成員單位合力推進社區教育。

  3.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共產黨在井岡山鍛造了親民為民的“蘇區精神”,有一首民歌:“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毛澤東在《論持久戰》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對我們啟示:為師生群眾服務。結合DS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好師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4.注重紀律建設。

  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期間,毛澤東宣布行軍紀律: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旨在通過明確人民軍隊的組織紀律,確立黨對革命軍隊和一切革命行動的絕對領導地位,沒有紀律或紀律不嚴的軍隊,是得不到人民群眾擁戴的。

  對我們啟示:加強紀律建設,健全完善各項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考勤制度,設崗定責、教師工作量考核、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制度,還有一系列內部治理制度,嚴肅工作紀律,用紀律制度管人管事,促進內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營造生機勃勃、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

  5.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14年抗戰,鑄就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人世間最持久、最深沉的情感。1935年,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3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振奮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凝聚了抗日救亡運動的強大力量。

  對我們啟示:

  我們今天也要問,你是XX人嗎?你愛XX嗎?你愿意XX好嗎?每一位職工要有XX情懷,心里始終想著學校裝著學校,從電大40年辦學歷程中汲取養分,不斷培育XX情懷,把愛國和愛校統一起來。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忘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

  6.發揚長征精神,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作風。

  長征期間,紅軍驚人的毅力克服了艱難險阻,用頑強的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創造了氣壯山河的人間奇跡。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1941年——1942年,是中國敵后抗戰最為困難的時期。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發動空前殘酷的毀滅性“掃蕩”和“清鄉”,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毛澤東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共產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奮斗,開始大生產運動,把南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

  對我們啟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大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如果把改革開放時期XX初創當做一次創業,現在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即將開啟XX向XX轉型發展的第二次創業。我們要拿出XX初創時的精神和勁頭,傳承XX精神,培育XX情懷,從學習DS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學DS、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繼續為建設XX大學辛勤耕耘,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開放教育勇往直前。

推薦訪問:黨史學習教育暨新民主主義時期專題黨課 新民主主義 黨課 黨史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