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急救要點以及相關的護理措施。方法選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患者共50例,所選患者在就診前進行院前急救,并進行全面的急救護理,選取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總結急救的相關要點。結果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為中途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運轉醫院途中搶救無效而死亡,其他的患者經過院前急救和醫院救治均脫離了危險。結論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可以更好的幫助其脫離危險,增加搶救成功的幾率,從而促使患者身體得到有效的恢復。
【關鍵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急救
臨床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具有發病急、病情復雜且發作迅速的特點,此類患者在發病后一般會出現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的則可能導致左心衰竭,甚至是直接死亡[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主要是因為心臟缺血而導致的,在發病后需要及時的進行救治,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誤,所以開展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救治工作的重點。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急救病例進行救治的回顧分析,進而總結出相應的急救體會,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選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34-71歲。所選患者均經過ACS診斷標準進行判斷確診,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有冠心病病史患者3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22例。
1.2急救方法
1.2.1院前急救在患者病發后急診科室迅速達到現場進行救治,對患者進行心電以及血壓監測,并及時的進行氧氣補給,保證呼吸的通暢,時刻關注患者心臟脈搏的情況,一旦發現心臟停搏需要使用抗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竭的藥物搶救[2]。
1.2.1入院急救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過程中,首先進行常規的檢查進行判斷,待確診后立即收入CCU病房進行治療,并做好心電圖、血壓以及心律等監測[3]。對患者提供持續性的氧氣補給,針對患者中出現胃痛、胸疼的情況及時進行心電圖檢查,其中,發生胸痛的患者可以服用硝酸甘油片,一般為0.4-0.6mg。針對心律失常、高血壓的患者給予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治療,抗血小板與抗凝治療可以口服阿司匹林,一般劑量在100-300mg/d[4]。急救過程中注意及時做好各類急救藥物(呼吸興奮劑,抗休克、心律失常或心衰的藥物)的準備和補給,需要進行心臟介入治療的做好術前準備,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后的24h保持平臥[5]。
溶栓治療:臨床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進行溶栓治療,一般需要在患者發病的6-12h內,這個時候進行溶栓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動脈血管的梗死狀況,縮小梗死的范圍。溶栓治療需要把握好時間,避免因為入院檢查等造成耽擱,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心電圖、血壓、心率等變化情況。
2結果
本次研究中,經過院前急救和入院治療,5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均脫離了生命危險,其中,有15例患者在入院治療的8h內進行了溶栓治療,同時對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院前的溶栓治療,預后表現良好,在接受一段時間治療后順利出院。有2例患者因為中途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運轉醫院途中搶救無效而死亡。
3討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因為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按照病理類型可以分為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以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發病后病情極不穩定,往往發展較為迅速,所以需要及時迅速的進行急救處理。本次研究調查中,對5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開展了有效的院前急救,其中48例患者經過急救和進一步的住院治療脫離了生命危險,恢復后出院。而在急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作為急救人員要全面了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發病特點和具體臨床表現,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急救護理。第二,準備好呼吸興奮劑,抗休克、心律失常或心衰等急救藥物。第三,把握好急救的時間,尤其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在發病前的6-12h內進行溶栓治療。第四,護理過程中注重心理引導,避免患者出現焦慮、躁動情緒,從而影響到治療的效果[6]。
急救過程中,經過心電圖檢查發現有血漿標記或者是缺血變化的患者,需要盡快的接受依諾肝素或者是低分子肝素的治療。同時對于ST段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如果沒有進行灌注治療,那么也需要采取依諾肝素進行治療。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注意配合使用氯吡格雷,可按照規定劑量口服1-3個月。對于血壓較低且心律失常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應立即口服或靜脈滴注β-受體阻滯劑。對于有糖尿病或血糖≥11.0mmol/L的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過程中要加強對血糖的控制,一般來說要持續在24h。
除此之外,在患者休養調理的過程中,隨著病情的逐漸穩定,可以適量的做一些身體運動(如上、下床活動等),但是在活動中需要進行密切的心電血壓監護,避免心率失常情況的出現,一般不能超過12-20次/min[7],通過適量的活動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也有利于其身體的恢復。在飲食上,要注意維生素的補給,禁食刺激性類的食物,多吃一些低脂、低膽固醇,而其是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飲水,確保腸道和二便的暢通。
總之,對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治療來說,做好急救處理工作對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急救處理中要把握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展開急救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韻岱,呂樹錚.主編.臨床心血管病學:循環醫學問答[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7(14):158-164.
[2]黃從新.主編.心血管病學前沿與臨床[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9(25):225-241.
[3]胡大一.堅持循證醫學原則,規范診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5(4):289-291.
[4]王知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現代研究新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2009,10(4):225-237.
[5]葛莉,張秀娥,布麗麗,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6(3):159-166.
[5]胡大一,郭藝芳.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8(1):231-242.
[7]霍勇,劉兆平.抗凝與抗血小板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28(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