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黨課講稿: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黨課講稿: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強調,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可以凝練出很啟示,但最重要一個的啟示是,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關鍵靠的是黨的堅強領導。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很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很有力量,就會不斷奪取新的大的勝利!
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從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感受到了黨的力量的偉大,人民力量的偉大。這幾天在網絡上比較關注脫貧攻堅的息,不少視頻是含著眼淚看完的,的確是情不自禁。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不僅給了我非常大的鼓舞與心,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懷著虔誠的感情做好手中黨務工作,而且也給了自己很感悟與思考,以這種形式向黨組織說說心里話。
一、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根”和“魂”
脫貧攻堅故事一:扶貧先扶志,這是******開出的一劑扶貧良方。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動員啟發,轉觀念、換腦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洞村,這里的脫貧攻堅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元,貧困人口超過一半。在外討生活的十八洞村人,誰都不愿意提起自己家鄉的名字。十八洞村村委會主任施進蘭說:“說了人家肯定看不起你,太窮了。出去打工的時候,都不想回來,當時根本沒有想法改變這個村子,條件不允許。"24年,龍秀林帶領第一支精準扶貧工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工作隊進村不久,鄉親們就送來了“三重大禮”:第一重大禮是見面會上,黨員干部用苗語說:縣里派宣傳部的副部長來搞扶貧,到底行不行啊?第二重大禮是工作隊進村后,并沒有發錢發物,竟然有村民在村部的圍墻上寫滿了:“村干部、工作隊、集體貪污扶貧款”等大字報。第三重大禮是“酒鬼”龍先蘭,突然闖進龍隊長給省領導匯報的現場,大聲嚷著要飯吃啦,要婆娘啦。十八洞村的扶貧工作困難重重這讓工工作隊的同志們領悟了“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意義。磨難出真知,龍隊長明白了上級為什么派宣傳部副部長擔任十十八洞村的扶貧隊長的良苦用心。他最善長的就是用化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現在的十八洞正好是用武之地。首先是推行“思想道德建設星級化管理”模式,使村支兩委的凝聚力上來了,群的精氣神也上來思路通則百事順,在修路、農網改造、機耕建設中,村民紛紛出力,沒有一個講價錢的。經過兩年的時間,十八洞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鄉親們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感悟一:黨員精神底色要打得紅。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貫重視全黨的理論學習。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兩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習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基層黨組織紅不紅、強不強,就在于這級組織有沒有堅持把黨的理論學習擺在第一位,有沒有堅持把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個不注重理論學習的黨組織,不能嘗到理論之甘,只會吃到思想之苦。習**強調,“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并指出,“學習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悟原理,強讀強記、常學常新。”基層黨組織就是要善于掀開一點理論“蘋果”皮,給黨員們創造出“螞蟻吃蘋果”的學習效應。我們基地機關一直在開展“讀原著、增強四個意識,悟經典、堅定四個自”學習交流活動,自己所在部隊黨支部積極利用政工網參與線上學習,有效激發了大家學習理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員精神底色怎么來,就是要用理論學習打得紅紅的。現在全黨正在集中開展DS學習教育,我們要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里”,有責任與使命把黨的創新理論“紅色血液”輸送好,力爭把每一名黨員培養成黨性最紅的“紅細胞”。
二、堅持建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龍頭”和“堡壘”
脫貧攻堅故事二:走進時代楷模黃秀生前駐村工作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華鎮百坭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村民如今的好日子,和黃秀的努力貢獻分不開,她在任時為百坭村打下了很好的脫貧基礎。”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回憶道。《故事里的中國》播出一集關于“第一書記”黃秀的故事。26年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黃秀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入選調生隊伍回到百色工作,立志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28年,又主要要求到條件為艱苦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黃秀翻山嶺,用近兩個月時間遍訪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山再高也能翻越,比山難翻越的是人心。記得影片里有兩段小插曲,其中一段是黃秀剛剛到百坭村報到,村支書周書記對這個女娃并不感興趣。當聽到身邊同事評價黃秀干工作有激情、很帥時,周書記悠悠地回了一句“帥嗎”但這并沒有影響到黃秀,她仍然懷一片赤誠之心撲在工作上。直到第二個小插曲的到來,那天百坭村突遇大暴雨,村里白冷屯地理條件差,不少危房里面老人還沒有撤出,情況十分危急。組織搶救過程中,周書記腿意外受傷,黃秀帶領2名搶救隊員成功救出困在危房里的韋爺爺。韋爺爺剛被救出,危房旁的一顆大樹瞬時傾到,差點砸在黃秀身上。周書記激動地朝著黃秀大喊:“黃秀,你不要命了。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向上級交代!”黃秀關切地問:“周書記,你的腿沒事吧。百坭村要做的工作很很,我需要你的幫助,周書記,請不要再叫我女娃了”。周書記感慨地說:“我重新認識你了,黃秀!不說了,服你了I"29年6月7日凌晨,黃秀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歲。直到今天,回想起得到消息的那個清晨,周昌戰仍然感到悲痛。29年,百坭村實現整村脫貧。22年底,百坭村所有貧困戶脫貧摘帽。黃秀生前的夙愿終于實現。
感悟二:內部團結拳頭要握得緊。我們黨所倡導和堅持的團結,是以黨的創新理論、共同理想念為基礎的團結,是以鞏固集中統一、推進事業進步發展為目標的團結,是以自覺的紀律、科學的制度為保證的團結,是以親密的戰友情誼、融洽的內部關系為紐帶的團結。******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書中記載,“我父親經常給我講團結的道理,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團結處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較好;
凡事團結處理不好,就都做不好。”基層黨組織團結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基層黨組織“大團結”問題沒有搞好,“小團結”現象就會比較突出。自己認識的一名老支委對這種問題痛恨厭絕,憤慨地說道:“一個小小的連隊,有什么小山頭、小幫派,如果說連隊里要真有"幫派的話,那就只能有一個"幫派"一﹣連隊黨支部!”團結是基層黨組織的生命,是一個單位凝心聚氣、干事創業的重要源泉。實踐中感到,一個先進單位,成績千好萬好根子是組織堅強;
一個后進單位,問題干找萬找源頭是組織薄弱。基層黨組織堅強的根子在團結,而黨組織內部團結根子在書記。所以說,基層黨組織書記的一個重要能力,就是發揮班長作用,搞好班子內部團結,使黨組織形成戰斗力,好地帶領大家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當然,團結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幾個人或一批人的事,是團隊的結合,是班子集體的事。黨內的團結,黨與人民的團結,這些是我黨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之寶,基層黨組織和每名黨員都必須珍愛這兩個無價之寶。
三、持續激發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潛能量”和“內動力”
脫貧攻堅故事三:27年火爆各大媒體和網絡的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塘約村,這里的發展經驗吸引著全國各地都來取經。然而僅僅在3年前,塘約還是二類貧困村,人均收入不足4元。24年一場大洪水沖垮了村里的道路和房屋,卷走了僅有的糧食和牛羊。家園毀了,塘約該怎么辦,3名村民都把目光投向了村黨總支,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村干部們意識到,既然己經一無所有,他們只能創新,重新組織起來,走出一條屬于塘約自己的發展之路。村支書左學帶領名村兩委成員開了3天3夜的會,大家一致決定抱團發展走集體化道路。但當時村子里窮得連用社不肯貸款給他們。集體沒有資產,貸給這么一個村集體,以后管誰要。但是后來用社說可以貸給個。當時村總支就下了決定,個班子成員,每人最低的8萬最的萬,自己去哄好自己的老婆。災后的塘約靠吃救濟糧維持,此時再讓個人為村集體背負十萬的債務,很家屬不同意,但最終名村兩委成員貸到了2萬元。位于大山深處的塘約,沒有資源怎么辦,他們就在土地上做章,對土地進行各項確權,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年底分紅,入社勞動還能再領一份工資,這極大調動了群積極性。村兩委還以黨員積分冊形式,建立起問責檔案,每一塊土地、每一項工作都責任到人,5名黨員成了塘約的5面旗幟。黨員們的激情與干勁,不僅吸引很常年在外打工的回來,連一些發展很好的種植大戶也深受感染。如今塘約98%的農民入了合作社,人均收入達到一萬元,僅用兩年的時間就脫貧致富,步入小康示范村的行列。左學深有感慨地說:“一個人要活出精神來,一個村莊也要活出精神來,一個國家才有希望。
感悟三:組織自我發展要盤得活。黨的先進性是黨安身立命的根本。先進性是黨存在與發展的根本前提。黨如果喪失了先進性,就會失去民的擁護和支持,失去民的支持,黨的生命就難以維系。“窮則思變”是塘約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誘因,左學把這四個字印在塘約村對面的小山上,不僅為激勵后人,為激勵村黨總支。塘約的實踐,喚醒了兩大資源:一是沉睡的土地資源,二是人的內在資源。基層黨組織建設應該學習塘約村這種“窮則思變、不破不立、開拓創新”精神,推進D建工作理念、機制和手段創新,不斷增強時代感召力,勇于摒棄陳腐教條,樹立變革發展的新風。《塘約道路》書中關于塘約村D建工作一些做法給我啟發很大,觸動也很大。塘約村每次黨員大會,黨員都要帶《中國共產黨章程》,必集體學習兩個內容: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即使已經學過一百遍了,仍然每次集體學,就像一種莊嚴的儀式。見賢思齊,自己積極借鑒塘約村D建的經驗做法,在組織黨小組討論時,改變了以住黨小組長念念討論題目,大家輪流發發言的方式,了黨小組長帶著大家一起誦讀“黨員的權利和義務”的環節。自己也在思考,這么做效果會怎么樣,時間會給出答案。群是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黨組織,調動組織起來的群和單打獨斗的群,精氣神是完全不一樣的。基層黨組織應該保持自生長激活“一池春水”,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什么事都干得成。
四、從嚴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凈化”
脫貧攻堅故事四:最近《在峽江的拐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這本書在網上賣得十分火爆,出版社不得不急印刷,某寶上清一色都是預售。本書的作者——全國優秀縣委書記陳行甲,在2年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上任時,那時巴東不僅貧窮艱難、怨憤戻氣,而且政治生態非常惡劣,籠罩著轟動全國的惡性事件魔咒。巴東這樣一個貧困縣,很貪腐分子的單筆受賄金額居然高達幾十萬人民幣。現實中作奸犯科的壞人比小說、電影、電視劇中描述的還要壞,真可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陳行甲敢做不收錢的縣委書記,代表巴東縣5萬人民勇于向貪腐行為亮劍。“反腐扶貧”為巴東后續的“精準扶貧”開了一個好頭。陳書記非常重視精準扶貧中群的參與權、知情權,讓老百姓真正“當家作主”。在精準扶貧中,精準識別是第一關。如何精準識別“誰窮、誰不窮、誰真窮、誰最窮”,群心中有桿秤,朝夕相處的鄉里鄉親最有發言權。貧困戶的精準識別與評定,從過去的村支部村委會提出名單報上級認定,改為全體老百姓集體討論確定。他親自設計了屋場院子會“八步走”的開會模式,評定所有流程都在全體群“眼皮子底下算賬”,精準程度大幅提高。26年月6日,央視《新聞聯播》以6分鐘的時長報道了巴東的精準識別屋場院子會,刷新了整個湖北上《新聞聯播》的單條時長記錄。******在中央扶貧你工作會議上講:“要和老百姓一起算賬,要讓老百姓認賬”,陳書記自豪地說,這一點巴東徹底做到了。陳書記在巴東的很探索和實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他執政的后期,全縣的民風相比最初出現了幾乎8度的逆轉,“干凈、自強”的巴東精神深入人心,訪量斷崖式下降,逆轉了全縣基本的政治生態。巴東的老百姓都愿意稱呼陳書記為“甲哥”,如今甲哥已經裸辭縣委書記,告別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上半場”,開始了他益事業的“下半場”。“大考”面前,深度貧困縣的巴東舉全縣之力應“大戰”,22年4月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巴東正式退出貧困縣,交出了一份史詩般的攻堅決勝答卷。
感悟四:正風肅紀鐵腕要過得硬。******強調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可以說,全面從嚴治黨是******D建思想的一條主線和鮮明主題,宣示了我們黨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堅定決心。楊業功“攜禮莫入”的清廉故事和“黨性豈能在一張宣紙上失守”的名言一直教育著我,一張宣紙、一箱蘆柑、一袋小米,雖然不值錢,卻折射出一個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基層黨組織如果在處理涉及群切身利益的事,不搞“陽光透明”,喜歡“藏著掖著”,玩套路整權謀,這是對黨的工作不負責,是對自身形象的不負責。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就是不管你是干好事還是壞事,說真話還是假話,群都不相你。黨組織說話沒人,別人一忽悠都相,那一定會影響單位發展。不可忽視的是,一些黨員同志之間關系也變得妙復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錯誤的地方、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同志,本來可以選擇在黨小組會上坦誠布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但忘掉了“桌上盡管說,會后不討論”的優良傳統,結果把黨內關系搞得烏煙瘴氣。基層黨組織要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在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熔爐”中淬煉,掃除思想之弊、祛除行為之垢。法紀貫之于基層則基層穩,風氣正之于基層則基層興。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拿出“硬手腕”,大喝一聲、當面一掌,堅決剎住歪風、維護組織權威。
推薦訪問:黨課講稿: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堅強有力 黨課 講稿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