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鄉鎮農村工作會議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會議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在鄉鎮2022年農村工作會議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會議,主要目的是總結2021年全鎮農業農村工作,全面安排部署2022年農業農村工作,動員全鎮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攻堅克難、苦干實干,努力開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這次會議既是堅定目標、明確任務、細化職責的總部署,又是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狠抓落實的總動員。
剛才,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及省委實施辦法,中央和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下面,我重點就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相關會議精神,今年要突出抓好的重點工作,講幾個方面的意見。
(一)穩定種糧播種面積,全力抓好糧食安全。深入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決杜絕耕地非糧化。始終堅持”先謀而后動”,扎實做好前期調研,緊緊把握縣上農業產業獎補利好政策,積極做好宣傳動員,支持農業公司、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流轉大戶多種糧、種好糧,全面落實糧食生產到戶,盯死看牢耕地面積,落實小麥種植面積**萬畝、玉米種植面積**萬畝、高粱種植面積**畝、馬鈴薯種植面積**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畝、豆類**畝,確保基本農田用于糧食生產。聚焦產業結構調整,突出發展食用菌、草莓、人參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年內完成食用菌畦栽**萬平方米、完成草莓種植**萬平方米、完成人參果種植**萬平方米、完成中藥材種植**萬平方米。將高標準農田和糧食生產有效銜接,2022年度鎮域內實施的高標準農田面積可達3000畝以上,落實500畝以上人參果種植點2個。
(二)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壓實幫扶責任,健全”三類戶”常態化監測幫扶機制,消除短板弱項,全面消除群眾困難。對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社會救助、醫療保障、就業幫扶等各類幫扶措施,強化監測幫扶責任落實,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水平,持續開展農村危舊房屋動態監測和老舊土坯房抗震改造,根據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縣2022年農村住房抗震改造補助方案》,積極做好宣傳、排查及建設工作。借助防返貧保險利好政策,積極摸排申報,切實解決因病因災因學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家庭的實際困難,織密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網。
(三)扎實推進項目建設,突出實效加快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民主協商、座談交流、走訪了解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推廣村民自治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項目的有效做法,著力推動2022年**×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項目,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整體風貌。生態環保是基礎性、底線性任務,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狠下決心、久久為功,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在持續抓好公路邊、河道邊、村鎮周邊等重點區域整治的同時,加快重點集區域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將市場化運行機制作為治本之策,通過推進城鄉環衛作業一體化、市場化建設,實現管干分離、城鄉一體、專業化運作的環衛管理模式。全面規范城鄉建設。開展違法建設清零專項行動,依法依規查處擅自改變農用地性質,違法占用耕地等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占新騰舊、增減掛鉤等政策,持續推進農村拆違治亂,對廢棄建筑、空置院落、殘垣斷壁、”土圍子”等要依法拆除,堅決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等問題,讓農村環境進一步凈起來、美起來、靚起來。
下一步推進措施
(一)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和點點滴滴的發展變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落實保障政策等方式分類施策,精準助推農村困難家庭解困脫困。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抓好資產確權、折股量化等關鍵環節,堅持規范運作,做好風險防范。
(二)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建設工作。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能力,扛起政治責任,主動落實發展任務。采取清單化辦法,把各項任務落細落實。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D建促鄉村振興作用。完善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經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做到安排部署和推進落實無縫銜接。
(三)充分發動群眾,形成工作推進合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共同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在農業項目建設上,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形成好的思路和辦法,充分利用獨特優勢和天然稟賦,引導群眾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的農業產業,逐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產業鏈。積極發揮服務型政府作用,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的統籌協調,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