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從“問題解決”在數學教學領域的作用入手,簡單闡述“問題解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問題解決;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問題解決”作為應用在數學教學的中的一種教學理念其實并不新奇,有很多學校和地區已經將“問題解決”教學法應用在了數學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者應當將“問題解決”教學法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全面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徹底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改革。
一、“問題解決”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所謂“問題解決”教學法,是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條件下,讓學生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問題解決”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這一學科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徹落實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法十分必要。但是結合實際情況,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忽略了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發展,在教學方式上仍采用著傳統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知識,然后再用題海戰術鞏固知識,使數學學習變得十分枯燥無聊,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并且此種方法不能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無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弊大于利。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法迫在眉睫。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法的方法
1.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到十分枯燥,只注重學生的試卷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勢必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思想,重新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培養,利用“問題解決”教學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2.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問題解決”教學法的第一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問題。設置的教學問題既要貼合當堂課的教學目標,又要聯系實際,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施“問題解決”教學法的過程中,合理地設置教學問題至關重要,是“問題解決”教學法取得成功的關鍵。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所在,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與教學問題相結合,使數學問題融入日常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在蘇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古典概率”一課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一副撲克牌共有五十二張,分為四種不同的花色,兩個紅色花色,兩個黑色花色,從牌里抽一張是黑色牌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再抽一張,是紅色牌的概率是多少?如果連續抽四張,分別是兩張紅色、兩張黑色的概率又是多少?”問題十分有趣并且貼近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組織學生自發形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研究。解決該問題還需要利用學生所學知識——排列組合的內容,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發展。
在學生針對問題研究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匯報,并分別給予評價。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讓其他小組的學生引以為戒,同時,也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得好的部分給予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多地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而不是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就去詢問教師。這樣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生都匯報結束后,教師要結合當堂課的教學重點進行總結,深化知識點,使學生鞏固自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讓學生在以后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回想起學習過程,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評價和總結工作是“問題解決”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幫助學生深化和鞏固知識的必要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評價和總結的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總之,“問題解決”教學法自從被提出以來,就受到了各國教育者的重視,“問題解決”教學法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也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解決”教學法十分必要。教師要利用“問題解決”教學法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沈永虎.高中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14):51-51.
[2]金建芳.高中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及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