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留學生文學欣賞課程教學要點

時間:2022-10-30 15:10: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隨著留學生教育的深入,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越來越高,中國文學欣賞課程的設置與建設成為了傳播中國文化、發揚中國特色精神必不可少的一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文學欣賞課程需要注意真情化、簡約化和正確的價值觀,避免應試教育壓力下產生的填鴨式教學。

關鍵詞:文學欣賞 中國文化

隨著越來越多留學生來華學習、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也越來越高,在語言能力提高之后,文學與文化課程的建設成為了留學生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文學擁有非常漫長的歷史,在課程內容方面應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選擇少數經典篇目,以欣賞為主、學習為輔的準則來設置內容,而具體教學時,應注意文化背景不同產生的思維差異,盡量做到真情化、簡約化,秉持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填鴨式教學。

一、真情化

文化背景不同,人們對文化符號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關于“一夜白頭”這個詞語的理解,中國人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伍子胥的故事、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的詩句等等,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文學手法,中國人會因為文化聯想而產生審美感覺,但留學生只會單純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從而覺得一夜之間頭發都白了“實在是太可怕了”。所以留學生的文學欣賞教學不應拘泥于文化符號的傳播,因為生硬地解釋并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也無法讓他們擁有和我們一樣的審美體驗。我們應抓住人類世界的共同特點“真情”來作為教學重點。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為例,這是一篇特殊時代特殊環境下的文章,教師若醉心于歷史背景的普及和作者生平的介紹,以為這就是傳播中國文化,就實在是本末倒置。世間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是共通的,引導留學生欣賞本文一定要抓緊“父愛”、“親情”,才能給學生以最深刻的印象。文章中有眾多細節,比如父親托人送“我”去車站、又躊躇再三還是決定自己陪“我”去;父親上了火車后叮囑茶房好好照顧“我”;還有父親越過月臺給“我”買橘子,做完后“心里很輕松似的”;以及我心里對父親多此一舉的嗤笑。這種種細節,不論是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在不停發生著,而外國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肯定都有過許多類似的事情,被本文的生花妙筆呈現出來后,留學生也很容易就能體會這其中的細微感動。《背影》的篇幅較長,語言也有點半白話,較難理解,但我認為只要抓住這幾個細節,然后指導學生領會并描述一下自己與父母發生的類似事件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奉親至孝”本就是我中華民族靈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外國學生能通過文學閱讀,理解并認同我們中華的價值觀,正是留學生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處理文學欣賞素材時,一定要抓住世所共通的“真情”這一切入點,令學生感同身受,效果將事半功倍。

二、簡約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許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經過長久的演變流傳,內容紛繁復雜,光光朝代更迭就已經讓留學生眼花繚亂。留學生各自的個性千差萬別,有些人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不厭其煩、不畏艱難,而大多數留學生并不愿意費大力氣在中國文化上,所以中國民間故事的傳播,必須要注意簡約化。舉中國四大美女中的西施與楊貴妃故事為例,一個朝代在先秦,一個在唐朝,若是先將這兩個時代交代個一清二楚,則費力不討好,我們需要分清文學欣賞課和中國歷史課的差別,對這兩個故事都必須要簡約化處理。“西施的國家和另外一個國家長年打仗,因為西施長得非常漂亮,她為了救自己的國家就嫁給了敵國的皇帝,然后幫助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最后和自己的男朋友離開了這個地方。”、“楊貴妃長得非常漂亮,當時的皇帝愛上了她,與她結婚之后因為太愛她所以不管國家大事,最后他的大臣們逼迫皇帝將她殺死了。”這是簡約化處理之后的西施和楊貴妃的故事,既能讓學生了解“四大美女”究竟有多么美,也簡單扼要地抓住故事的主旨和故事的主角,其余歷史事件和人物名稱干脆不要提及,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這樣處理之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便于學生分角色來表演和發揮,能加深他們對故事的印象,也對故事中的人物產生親切與好感。再以《七步詩》與《赤壁》兩首詩為例,三國故事的背景復雜,在講述過程應注意通俗化和故事化。《七步詩》的創作背景是曹丕稱帝之后對親弟弟曹植的迫害,介紹背景時可從曹植“才高八斗”的稱譽入手,使學生明晰曹植收到曹丕嫉恨的原因。曹丕已經是皇帝,而曹植是一個深受愛戴的王子,這樣的人物關系讓外國學生也很容易理解,也很輕易地引起共鳴,這與上文所談第一點“真情化”的要點不謀而合。而有了前詩的鋪墊,在欣賞杜牧的《赤壁》這首詩時,可以以“曹植與曹丕的父親”來介紹曹操,魏蜀吳三國的強弱也簡要帶過,詩中的一些典故可以用通俗化的方法來解釋,比如“銅雀臺”便可解釋古代沒有那么多娛樂活動,所以銅雀臺就是曹操所建的一個樓,大家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寫寫詩的地方,跟現在的ktv似的,這樣的解釋能讓學生馬上領會為何說“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搶了兩位美女會將她們放在銅雀臺里。盡量將文學作品里中國古代的典故、古代的人物關系現代化,這樣方便學生理解詩意,也對中國古人的生活產生更多的親切感,這不僅利于文學欣賞課的展開,對中國文化的傳播也交流也有極大的裨益。

三、正確的價值觀

中國文學的經典篇章中,有部分封建思想與批判性的文章,教師在授課中需要格外注意,否則將會產生十分不良的后果。以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為例,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為的就是救治當時生了病的中國,這對我們學校醫學背景的學生來說,感受又更深一層。在這篇課文的處理中,主要需讓留學生感受中國老舊的“考試制度”對人們的迫害:“通過考試”的丁舉人和“無法通過考試”的孔乙己的對比、酒館里不識字的愚昧大眾以及只認錢不認人冷漠自私的酒店老板,這幾類人組成了當時社會的縮影。在欣賞過程中,留學生必然會非常同情孔乙己,并對當時社會產生厭憎,此時教師就不應忽略時代背景,應該將魯迅所處社會進行介紹,向留學生說明中國近現代一路走來的痛苦與艱辛,此時的中國是生病的中國、而不是正常狀態的中國社會,令學生們將對孔乙己的同情轉化到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的同情,對彼時中國人的苦難感同身受,從而發生情感上的共振。否則本文的學習容易讓留學生對中國社會留下極壞的印象。

此類文章,文學價值極高,但處理過程中需要慎重對待。

除上述三點之外,留學生的文學欣賞課還應避免填鴨式教學,像是學習新文首先要求學生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或是出題詢問某一句話是何含義等等,語文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留學生教育,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感化留學生,使他們認同、并且愛上中國文化,這條路還很長,我們將一路摸索,并甘之如飴。

參考文獻:

[1]張文聯. 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1(05).

[2]李如龍. 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學導入[J]. 國際漢語學報. 2011(01).

[3]高增霞. 高級漢語教材編寫中的選文問題[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8).

[4]孫蘭.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代文學課[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7(05).

[5]陳裕英. 對文學教學的思考[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6(09).

作者簡介:張尖(1985—),女,溫州醫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教師,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留學生漢語與文學教育。

推薦訪問:留學生 要點 課程教學 欣賞 文學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