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農民眼中的鄉村振興什么樣?

時間:2023-08-03 10:40:04 來源:網友投稿

趙潔 劉知宜

當前,鄉村振興進程面臨新階段、新機遇、新任務,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他們的所思所想與急難愁盼是鄉村振興的方向指引。農民是如何看待鄉村振興的?研究鄉村振興的農民視角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農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是否充分?自2021年3月起的兩年多時間里,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教授葉敬忠帶領師生團隊深入村莊,以“傾聽農民聲音,理解鄉村現實”為目標,在五省五縣十鎮十村展開駐村調研,力求真實呈現農民視角的鄉村振興整體圖景、分析當前鄉村振興中亟須關注的問題和挑戰,并以其調研成果為基礎匯成<農民視角的鄉村振興》一書。本文邀請葉敬忠教授圍繞“農民眼中的鄉村振興”進行了探討與解析。農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

01脫胎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體驗

問:您長期以來致力于以扎實的一線調查研究觀察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實踐,在您看來,探究鄉村振興的農民視角這一問題,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葉敬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進展之快、成就之巨都是舉世矚目的。隨著政策推進,農業農村最直接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社會對農業農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向正向轉變。第二是整體鄉村的環境面貌與基礎設施變好了。當然.這兩方面僅是直觀上能感受到的,對鄉村的發展和未來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內核。鄉村振興在當下仍有許多問題亟須討論研究,如被政策規劃定義為鄉村振興主體的農民,當前的生產生活狀況如何?他們對鄉村振興有什么樣的理解、需求與期望?鄉村振興應從過往“三農”工作經驗中延續哪些好的做法,又該避免走哪些彎路?

相較于學術界和社會上對于鄉村振興的討論,農民群體的聲音和行動尚未引起足夠的關注。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民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建設者,也是鄉村振興發展成果的受益者。因此,關注農民的理解、需求與期待,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及其政策實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關注農民的認知、理解和行動,能夠為當前研究做出重要補充和提供多元對話。國家和地方涉農政策的制定與出臺,也應該基于農村發展現實,回應農民需求,調和鄉村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逐步解決制度性問題,提高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對于活躍在鄉村振興一線的基層行動者來說,更應該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升基層服務的水平與質量。

問:在您的調研中,“農民視角的鄉村振興”十分重要,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能介紹一下這一調研的情況嗎?

葉敬忠:自2021年3月,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組成了教師和研究生共43人的研究團隊,我們帶著“關于鄉村振興,農民到底怎么想”這一直接而樸素的問題,以“傾聽農民聲音,理解鄉村現實”為目標,在河北、陜西、山東、湖南、浙江五省五縣十個鄉鎮十個村集中開展了“農民視角的鄉村振興”調研,共完成農民問卷529份,與154位基層干部群眾的深度訪談材料156萬字,以探究鄉村振興的整體圖景和基層干部群眾的迫切需求,分析當前鄉村振興中亟須關注的問題和挑戰。

傾聽農民聲音、探究農民視角并進行多元分析,在呈現現階段中國鄉村振興總體樣貌的同時,也能了解農民群體如何理解鄉村振興,在政策和實踐層面對鄉村振興有何需求與期待,以及他們參與鄉村振興的意愿與能動性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有政策設計、學術研究和行動實踐中對農民視角的缺乏,有利于識別農民群體的迫切需求和鄉村振興的有效著力點,增強鄉村振興政策的實踐效能。

問: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不同參與主體會有基于各自立場的理解體系,您認為農民作為主體和主角,他們眼里的鄉村振興是什么樣的?

葉敬忠:到底農民怎么看待鄉村振興?我們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收集整理農民最直接的語言。在調研中,我們以“您認為什么是鄉村振興”作為問卷的主體問題,在529位被訪農民中,有418位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理解,而有111位表示“不知道”“不了解”“說不上來”等,未能給出明確的回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民關于鄉村振興的想法其實是很整體性的,因為農民在農村,生產、生活、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方面在他們的生活中都是糅合在一起的,并不會區分得那么明確。有的農民說:“鄉村振興就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能就業看得起病,老有所養,有穩定的生活來源”;
也有農民說“鄉村振興就是人人都有漂亮的房子”。他們有各種各樣豐富生動的語言來描述。

根據調研結果來分析,農民眼中的鄉村振興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主體導向的農民理解。什么叫主體導向?即農民關注鄉村振興是為了誰、誰來做。比如有的農民說“鄉村振興就是讓家鄉經濟變好,讓農民有事做,讓老百姓生活富裕、健康”,以及“鄉村振興就是國家幫助鄉村振興經濟、鄉村振興要靠黨的政策、鄉村振興就是村干部要去干事兒”。第二種是措施導向。比如我們問到鄉村振興,他們會首先想到要干什么?有的農民說要讓鄉村有新的環境、新的面貌,說要把農業方面搞好,在村里要搞合作社搞產業,讓農村醫保報銷更多錢,這就是鄉村振興。第三種是以目標為導向來看待鄉村振興。有的農民認為鄉村振興就是要像城市—樣,要像某個重點村—樣。有的還說現在已經算鄉村振興了,路都修好了,自己家就有小汽車。

當然,這些直觀的答案只是一個總體理解。農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脫胎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體驗。這些樸素的理解能夠折射出鄉村發展中的短板,以及那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農民看待鄉村振興是十分直截了當的,產業現代化、收入多元化這些概念當然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方向,但這些對農民來說,對生活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的。現代化過程中關于農民的重要問題,在于了解農民怎么認識鄉村振興。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農民的主體性。其次,對農民需求的認識絕不能想當然,多數時候農民的需求是非常具體的,是抓得住夠得著的。最后,農民是一個基數龐大的多元性群體,所謂的多元性就是指不同地方不一樣,不同年齡不一樣,不同文化程度不—樣,留居和外出的不—樣,務農和務工的也不—樣等。所以在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制定與實施的時候,—定要考慮到這些多元性的需求。

02傾聽農民的聲音

問:鄉村振興,需要農民視角,需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根據調研,您認為目前農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怎樣?農民如果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主體性作用,長遠看,將會對鄉村振興帶來怎樣的影響?

葉敬忠:鄉村振興要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要為農民而建。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應當問問到底農民是怎么想的,并與農民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從這兩個問題來看,我們應當思考,第一,我們問了沒有?第二,我們討論了沒有?農民雖然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和受益者,但農民群體的聲音還比較弱,他們的聲音通常需要通過媒體的討論或其他載體才能發出,這一點需要得到社會的正確認識。我們有沒有自覺的意識和真正的態度去傾聽他們的聲音,是很重要的。尤其對于我們學者來說,不能僅僅做政策與文件的解讀者,還要做農民聲音的傳遞者,做好調查研究,傾聽農民群體意愿。而不能只憑借正向的出發點,就想當然地認為一些舉措肯定會是農民的意愿。當然,可能也有人認為農民并不知道他們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現代化是什么,不知道好的鄉村是什么樣。但是,要真正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樣的問題卻不能不問農民,絕不能忽視他們的想法。

當前的農民主體性是需要思考的,農民主體性目前其實存在一種現實悖論,即這些年來國家對農業農村的發展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有些農民的主體性從他們自身意識上反而有所減少。我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一定要讓農民清楚,鄉村發展不能只靠政府、村干部,發展的主體始終是農民自身。

農民如果缺乏主體性,對鄉村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要是農民不把鄉村看作自己的集體家園,那么發展鄉村的項目就很難持續長久地開展,也形成不了真正能夠實現鄉村振興的長遠內在機制。我們調研中發現,有部分農民面對政府對鄉村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首先會想到怎么在這個項目里掙錢,而不是怎么去建設鄉村,這絕對不是主體性的體現。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民的主體性不光體現在“鄉村振興為了農民”這一點上,更重要的是鄉村振興最終要依靠農民。

03建立良性的交流互動機制

問:傾聽農民,尊重農民,但不能一味地迎合。農民的認識受政策水平、文化水平、信息渠道等方面制約,您認為,目前引導農民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戰略,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葉敬忠:對于頂層設計來說,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需要具有明確方向,也要兼顧全局統籌與多方面平衡,使不同地區、不同部門都能結合實際,根據同樣的文件,有效落實政策,也正是因此,政策文件中的話語表述多采用一些宏觀的語句。正是因為政策文件有這樣的傳達特點,其在為基層政府提供方向指南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執行上的困惑。鄉村振興的政策通過各級文件、通知、會議、培訓等途徑層層傳達,最終由縣、鄉級基層政府具體落實。在每一層傳達過程中,政策信息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重新理解。政策在從基層政府傳達到村莊以后,村莊和村民也會對政策有所回應,而他們對政策的回應態度對進一步優化、實施政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約有21%的農民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概念缺乏了解。政策在“自上而下”傳達過程中,一定需要比較充分的信息溝通,農民要了解國家的政策,國家也要了解農民的需求,為此,必須建立良性的交流互動機制。而另一個迫切的問題是,當前很多農民了解鄉村振興的渠道不像過去一般只有報紙、電視等,當前最常見的渠道是手機,而農民通過手機了解的信息很多是來自五花八門的短視頻。不少農民跟我聊天時談到的一些對政策、社會的誤解讓我覺得十分驚訝,他們怎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和認識,后來才知道都是通過短視頻看到的。短視頻制作門檻很低,往往以吸引流量為目的,很多說法都不符合實際情況,容易誤導農民。對于政府和媒體來說,如何用合適的、老百姓喜歡的方式讓他們真正全面地了解國家政策,是個重大挑戰。

問:鄉村振興中的一些具體項目,實施成效與農民息息相關。有些項目短期易見成效,有些需要長期持續投入,卻是惠及農民的基礎性工作。怎樣做到長短兼顧,保障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持續推進?

葉敬忠:當我們談論鄉村振興與村莊發展問題時,發現項目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和農民繞不過的概念,他們認為項目是村莊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保持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持續推進,確保短期項目與長期發展能兼顧平衡而非顧此失彼是很重要的。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對鄉村發展中的項目運作過程進行優化。第一,項目只是支持村莊發展的一種方式和手段,而非村莊發展的目標,發展項目應以公平公正與可持續的村莊發展為首要目標。因此,建議培育村莊基層的能動性、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保障村莊公平的發展機會和自主行動空間,提供發展平臺、資源和渠道等。這是村莊自主構設其可持續發展藍圖的重要基礎。第二,項目過程既是發展圖景及相應政策、資源落地的過程,也是不同主體參與和持續互動的過程。因此,建議在項目全過程中充分納入農民視角,關心農民的需求和權利,尊重農民的知識和意見,鼓勵農民的參與和表達。這既是順利發起項目、獲取項目、執行項目、調整項目、保證項目效果的關鍵,也是農民主體性和村莊自主性激發的過程。第三,村莊發展和鄉村振興應超越以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主導的發展邏輯,著力從文化、生態、組織、人才、社會建設中尋找活力與動力,形成更多元的項目類別與層次,吸引更多元的主體以不同方式參與,形成更具多樣性和包容性的項目評價體系。

摘自微信公眾號“重農評”

猜你喜歡村莊政策農民政策房地產導刊(2022年8期)2022-10-09政策房地產導刊(2022年6期)2022-06-16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今日農業(2021年2期)2021-03-19我的小村莊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2020年9期)2021-01-14饸饹面“貸”富農民今日農業(2020年17期)2020-12-15村莊,你好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助企政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2020年2期)2020-03-08政策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11-17村莊在哪里紅領巾·萌芽(2016年5期)2016-05-14村莊延河(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2-28

推薦訪問:振興 鄉村 眼中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