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顏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新發展階段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傳統工藝展現了地域知識及文化,是地方的記憶和文化基因,是根植于本土環境的實踐,體現了地方的價值。然而,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傳統工藝仍然面臨現代生活方式改變沖擊傳統工藝的發展、傳統工藝的傳承后繼乏人、傳統工藝從業者綜合素質不夠高、傳統工藝的經濟利益與文化價值沖突等發展困境。基于此,提出如下對策: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實現傳統工藝人才素質復合化;
利用現代化技術,實現傳統工藝產品定制個性化;
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打造傳統工藝的品牌效應;
多渠道加強文化理念建設,注重對傳統工藝的保護。
關鍵詞:鄉村振興;
傳統工藝;
發展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
G1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9-0033-03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上的傳統工藝十分發達,造型設計獨特可謂是巧奪天工,加工制作精細,堪稱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審美心態的形象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工藝被認為與現代經濟、技術及社會發展相去甚遠,碩果僅存的傳統手工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亡,傳統工藝行業和工藝人在現代文化中日趨邊緣化。對此,國家實施了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和鄉村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印發了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其中紡染織繡、編織扎制、服飾制作等大部分公益項目均以鄉村為主體。***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因此,立足于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時代背景,我們必須深入分析當前傳統工藝發展存在的問題,找出傳統工藝走出困境的方法,推進傳統工藝產業化發展,為更多的貧困人口以及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就業創業增收平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及造血功能,讓傳統工藝成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以此來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現代生活方式改變,沖擊傳統工藝發展
工業化大生產時代,許多行業都得到較快發展,而傳統工藝發展卻異常緩慢。鄉村地區傳統工藝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較強的實用功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民族服飾、生活用具等,它為人民提供了生活、生產的需要。單從傳統服飾的制作講,受當地文化、社會生活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服飾所呈現的方式千差萬別、服飾的種類精巧絕倫,凝結著不同地區人民的智慧,體現出各自不同的民風民俗。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過去是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壯族居住的地方基本連成一片,該民族的人大部分聚居在一起,他們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異彩紛呈。但這種狀況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各地區交流越來越便捷,使得壯族地區改變了過去的閉塞的面貌,在生活方式、語言交流、文化習俗等方面相互融合,并逐步相近。其次,外來文化在人們無意識之中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時尚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消費傾向,生活方式的變化使該地區的民眾對傳統工藝的需求量大幅度減少。例如,原先地方特色深厚、工藝精巧的服飾也因逐漸被簡單方便的現代服飾取代,而失去地方特色。
(二)受現代生產沖擊,傳統工藝傳承后繼乏人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傳統工藝品的生活實用性逐漸被使用方便且價格低廉的現代工業產品所取代,使絕大多數傳統工藝品的生產面臨窘境[2]。例如,有些地區的工藝品只有少數是當地工藝者所制,其他大部分均為機器所生產。作為傳統工藝基礎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手工藝技術,而且大多工藝煩瑣,導致成本因素增加,相對機械化生產而言,生產率低且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是傳統手工藝面臨發展困境的重要成因。現代社會依靠新技術生產線大批量的設計、生產新產品來滿足人們的日用需求,導致傳統手工藝的市場空間縮小,傳統工藝產業生存空間日益減小或消失。另外,受傳承方式的制約,有些傳統工藝大多只在家庭內部傳承,再加上技能學習需要花費時間,一些青年人不愿再繼承這些工藝,使得一些業種因找不到傳承人而逐漸面臨消亡的境地。當今時代的就業選擇機會多,由于經濟壓力,大量傳統工藝師改行從事其他利潤高、回報快的行業,由此使得傳統工藝面臨產業生力軍急劇減少的威脅。以苗族的刺繡為例,45歲以下的手藝人明顯呈現衰落的跡象,具有精湛手藝的一代人漸漸老去,且有些年齡高的手工藝人已無法再從事生產創造,長期下去,這種杰出的傳統工藝將會后繼乏人。
(三)傳統工藝從業者綜合素質不高,制約傳統工藝長遠發展
農村地區的傳統工藝從業者在經營管理才能、營銷能力和創意能力上比較欠缺,大多只是“閉門造車”,缺乏系統化培訓。要讓傳統工藝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依賴于產品的創意、經營管理能力、產品營銷等,而既具備傳統工藝技術又具有以上才能的綜合性人才匱乏,對傳統工藝面向市場的發展造成極大制約。首先,就創意能力來說,沒有擅長時尚創意的人才,其在產品的時尚創意方面著力不多,其產品在樣式、風格等方面與當今時代年輕人的時尚及個性的審美要求差距甚遠。現代信息技術使生產管理系統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而鄉村地區有的傳統工藝企業仍然采用過去的生產和管理方式,在市場上與采用現代化管理的企業競爭不占優勢。其次,傳統工藝在過度迎合市場和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很容易使工藝出現畸變,各地傳統工藝品千篇一律,失去地區特色,加速了傳統工藝生存空間的惡化。管理模式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傳統工藝生產戶資金少,經營規模小,技術手段無法改進,獲取市場信息的手段落后或者不關注市場信息,與外界銷售渠道溝通少。
(四)傳統工藝經濟利益與文化價值沖突普遍存在
逐步與市場接軌的傳統工藝,已經進入現代商業領域,例如嵊州根雕藝術。根雕是一種集自然造化與藝術家智慧技能于一體的造型藝術,是民間美術的杰出代表。近年來,嵊州根雕產業異軍突起,躋身為浙江省“第四雕”,與樂清黃楊木雕、東陽木雕和青田石雕等傳統“浙江三雕”并行天下,得到藝術界高度重視。現代嵊州根雕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形成風格,90年代形成規模并享譽業內[3],各地訂單紛至沓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當地根雕大師一邊教授徒弟,一邊根據客人要求加工制作,個人的創作空間被極大壓縮,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藝術構思。市場帶來經濟利益,為民間傳統工藝提供起碼的生存保障,但是若偏離了藝術的方向,價錢再高的作品也是普通商品,其經濟價值也會因失去藝術和文化的滋養而貶值。此外,因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文化發展傳播規律,將傳統工藝僅僅當作生財之道,對于傳統工藝的傳承而言只能適得其反。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實現傳統工藝人才素質復合化
傳統工藝資源的復興和發展對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創意能力、想象能力、管理能力、觀察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加大對傳統工藝從業者的人才培養力度,將傳統工藝人才培養成具有多方面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首先,從業者要有終身學習的自覺,積極主動地通過欣賞品鑒古今中外的各類藝術作品、進藝術院校進修、拜能者為師等渠道,提高自身的工藝、審美、創意、管理等多方面素質和能力。同時,還應積極主動地走進生活、深入群眾,以不斷提高自己觀察生活的能力,始終把準時代脈搏和社會需求。其次,對于政府來說,在開展傳統工藝保護活動中,吸納各種傳統工藝的傳承人加入其中,不斷增強農民對傳統文藝的自信和自豪感。政府應按照不同級別明確農村地區傳統工藝的相關傳承人,發現、確立各個級別的傳承人,并給予相應的幫助與支持,讓眾多傳承人能夠切實感受到政府對傳統工藝的重視與尊重。同時,要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對有志于傳承傳統工藝的農民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指導,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學習和深造機會,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為保護和傳承農村傳統工藝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培育良性循環的傳統工藝發展和傳承意識,推動農村傳統工藝的建設。
(二)利用現代化技術,實現傳統工藝產品定制個性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和社會成員異質性的增強,人們對包括傳統工藝品在內的各類生活用品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為了讓傳統工藝品進入更多民眾的生活,必須逐步做到傳統工藝產品的定制個性化,即根據消費對象的個性化需求而生產,從而實現生產與供給的高度匹配,顯著提高傳統工藝產品的附加值。在信息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和3D打印技術等現代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今時代,有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條件和技術支持,今后傳統工藝從業者通過個性化定制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甚至單個消費者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不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其次,電子商務可以突破消費市場半徑的限制,極大地拓展消費市場。傳統工藝產品普遍具有特色鮮明、流通方便的特點,電子商務正可使之錦上添花。基于此,傳統工藝產業廣泛播種互聯網基因,推動“互聯網+傳統工藝”戰略的落地,使傳統工藝從傳統營銷向網絡營銷轉變,從賣一地一城向賣全國全球轉變,有關部門應組織傳統工藝企業負責人及銷售部門負責人普遍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培養企業自己的電商人才。
(三)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打造傳統工藝的品牌效應
在發展傳統工藝上不片面追求高產,不惜成本提高傳統工藝產品的質量,打造傳統工藝的品牌效應。傳統工藝產業必須在遵循珍稀文化產品保護和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傳統工藝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傳承農村優秀傳統工藝過程中,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將農村地區廣大農民所帶來的傳統工藝組織在一起,對各種特色傳統工藝進行創新發展,以此形成一種集不同地區傳統工藝于一體的全新文化形式或活動。要結合正在實施的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政府引導農村地區開發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手工特色的傳統工藝品,并通過提升職業技能水平進一步提高傳統工藝品的價值品質,擦亮傳統文化品牌,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其次,鼓勵傳統工藝從業者在自己的作品或產品上署名或使用手作標識,鼓勵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合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注冊產品商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培育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知名品牌。傳統工藝制品本質是物,屬于物權法調整保護的范圍,而傳統工藝強調的是一種技藝、方式、方法,同工藝制品有著本質的區別,屬于知識產權法調整保護范圍。所以尋求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傳統工藝進行保護最為直接有效。除此之外,還應當構建專項保護法,尋求傳統工藝的整體性保護。用專利法、商標法保護傳統工藝必須滿足實質性要求。
(四)多渠道加強文化理念建設,注重對傳統工藝的保護
由于進入市場的傳統工藝品屬于文化產品,文化產品作為文化的載體,以其內容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并實現文化的社會功能。當經濟利益與文化價值發生沖突時,必須把文化價值放在首位,絕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損害文化價值[4]。新技術應用的同時要保住承載在傳統工藝上的厚重文化內涵。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藝,不是單純、刻意地追求新技術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首先,當地宣傳輿論部門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肩負著主要的宣傳教育職能,在農村地區通過板報、標語和網絡傳媒等媒體加大對傳統工藝保護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農民參與傳統工藝的保護當中,做到保護傳統文化“從我做起,人人有責”,喚醒并增強農民的傳統工藝保護意識,并力求養成農民對傳統工藝的保護共識。其次,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要讓農民懂得傳統工藝保護的重要性,并及時了解本地區具有文化價值并需要傳承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所在,增強其保護傳統工藝的自覺性。最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傳統工藝保護的專項經費或專項基金,資金使用可主要體現在農村傳統工藝普查和搶救、傳統工藝傳承人業務培訓、傳統工藝遺產保護數據庫的建立等方面,以確保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增強傳統工藝保護的效果。
三、結束語
當前,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將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鄉村振興作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抓手,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加大力度支持。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傳統工藝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備受關注。深入挖掘當前傳統工藝的門類,解析其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找準走出困境的方法,使傳統工藝的發展不斷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使廣大農村地區的工藝傳承者,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受益。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22-10-17.
[2]? ?包杰.少數民族傳統工藝芻論[J].中國民族,2012(7):30-31.
[3]? ?張建萍.談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以嵊州民間工藝美術為例[J].學理論,2012(9):39-41.
[4]? ?李德順.深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J].理論視野,2009(12):36-39.
[責任編輯? ?衛? ?星]
猜你喜歡 發展困境傳統工藝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當代黨員(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環球時報(2017-12-02)2017-12-02新課改視閾下我國小學英語教育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學周刊·中旬刊(2016年12期)2016-12-15寧夏回族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武術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大數據時代下免費手機軟件盈利模式探討現代營銷·學苑版(2016年10期)2016-12-12基建投資預算貼合工程造價控制階梯化管理研究經濟師(2016年10期)2016-12-03芻議現代工業設計對傳統工藝的發展性繼承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印度傳統工藝成就的家具系列">磚與竹——印度傳統工藝成就的家具系列工業設計(2016年9期)2016-04-12淺談“鋦瓷”傳統工藝及其發展趨勢陶瓷學報(2015年4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