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公共服務研究

時間:2024-10-15 09:00:05 來源:網友投稿

方超

摘要:進一步優化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是幫助農民改善生活,推動我國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達成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真正實現進步的動力和引擎。在鄉村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需要推動我國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要社會資源逐步向農村進行傾斜,并構建出實現全民覆蓋、普惠資源得以共享、城鄉實現一體化發展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真正地實現均等化發展,同時實現農業領域的現代化發展,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工作。基于此,文章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公共服務展開研究,并將農機公共服務問題作為研究重點,提出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業機械;
農村公共服務;
農機安全

農村公共服務主要是指由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牽頭組織,為農村經濟生產和社會發展以及農民日常生活所提供的各類服務的總稱。其中,農業機械化的便民服務和安全宣傳工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主要途徑。近些年,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的日益加快,城鄉發展均衡問題日益突出,導致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農村種植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而想要從根源上化解問題,其重點在于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將農業機械公共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看作為在我國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舉措。因此,加強農業機械推廣,提高農業生產的作業效率,并在整個過程中為其普及農機使用的安全知識,推出便民措施,可以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全新的發展路徑,以真正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進而帶動農村實現全面發展,從根源上縮短城鄉之間的二元距離。

1 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伴隨著新時期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速度的日益加快,農村中的大量青壯年進入城市,農村在生產工作上的勞動力明顯不足。作為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農業若是缺乏勞動力,只能夠通過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來進一步幫助農民降低在勞動生產上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投入,為農業領域的科學生產、高質量發展打下有利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步增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針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簡單地局限于維持溫飽,更重要的是,想要獲得更多綠色、健康、優質的產品。新消費需求的出現,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食品生產及消費需求。傳統的農業生產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農產品生產質量和入口之后的食品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但加強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并在整個過程中推進便民活動,強化安全知識宣傳,可以優化農業生產的標準化,保障生產過程的規范性,在提高產品生產質量的同時,也可以滿足人們在食品獲取上的多元化需求。除此之外,我國農業在其過去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長時間的粗放式發展,化學肥料過度運用,對植被和動物的棲息地帶來了嚴重的侵害及影響,導致農業發展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此所引發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體污染以及食品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對我國農產品的信任度全面下降。加強農機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可以保證農業生產的科學合理,進一步緩解由于農業生產對周邊自然環境帶來的侵害和影響,保障食品的綠色有機,生產更多的無公害農產品。綜合分析,加強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推廣農業技術,展開安全知識宣傳,推廣便民活動,為適應我國農業發展形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也是滿足新時期人們消費需求的必要條件,更是踐行綠色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理念的首要途徑。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機公共服務現狀

近些年,我國各地農村地區乘上科學技術創新這一發展東風,并在政府部門頻繁頒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土地流轉政策的基礎條件下,我國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技術推廣工作已經獲得了非常可觀的發展成果。截至2020年,我國農機機械化水平達到了71%,2016%年僅有65%。其中以小麥為代表,機械播種綜合水平超出95%,玉米和水稻的機械化種植水平分別達到了80%和90%。總體來看,呈現出機械化發展水平逐漸增長的發展趨勢。其次是農機保有量日漸增長,2018年,我國農機保有量為1.98億臺,2019年為2.01億臺,2020年為2.04億臺,基于全國農機保有量發展趨勢和動力數據來看,農業機械保有量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但我國國土面積較為遼闊,地質地貌較為復雜,加之個別地區由于經濟欠發達,農業基礎較為薄弱,存在著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問題,其中暴露出來的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主要表現于以下幾個層面:

一是家庭農田仍然是我國目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途徑,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其最大的特征便在于農田規模較小,產出效率較低,農產品生產形狀不夠規則,無法適應新時期農業機械化耕種、收獲的基本要求,無法保障農業機械化在我國各農村地區的全面覆蓋。二是農業智能化水平未達到理想目標,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技術推廣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仍然存在大量問題有待解決。例如農業機械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除農作物之外的中藥材,在機械化便民活動和安全知識宣傳上正處于初步階段,技術推廣模式和積極運用仍未達到立項目標。三是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的技術推廣人才及設備操作人才匱乏,真正獲得我國有關部門資質認證,同時經過專業教育培訓的人才數量較少,在硬實力跟上發展需求之后,軟實力較為薄弱。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策略

3.1 黨建引領,重塑對農機公共服務供給的固有認知

一是需要進一步優化基層黨組織對于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的導向功能,黨組織是我國在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領導力量,需在其中發揮出其基礎的戰斗堡壘作用,借助基層黨組織實現總攬全局,對各方力量進行協調,以發揮出不同主體的合力。這就需要黨組織及其相關領導干部展現出其模范先鋒帶頭作用,在實踐中以其強大的輻射力,展現出本身的組織優勢,對各方主體力量進行凝聚,提高鄉村振興的向心力。二是需要針對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更新理念,形成現代化的思維模式,改變傳統鄉村公共服務供給的被動化接受理念,成為主動獲取、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帶頭組織,可以針對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的方案制定進行提前策劃,成為在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的引路人和領導者,掌握人民農機服務的真實需求,明確其在土地種植中的生產困境,始終將人民作為中心,結合農民的實際服務獲取需求,堅持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

3.2 擺脫結構困境,補齊農機公共服務供給短板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農民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業生產種植水平、機械化生產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距離達成人們的美好生活需求、全面實現機械化種植收獲仍存在一定差距,需基于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農機技術推廣等多個層面補齊公共服務供給短板,才可以真正實現農業機械生產,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人工勞動力投入。一是需要保障供給主體的豐富多元,農村農機便民活動、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需要改變傳統供給主體較為單一、供給渠道較為單調的不足之處,構建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到其中、政府部門作為主導的全新供給格局。對于基礎的農機技術下鄉宣傳、安全隱患宣傳公共服務供給工作,需要政府部門提供,滿足農民在日常生產上的基礎需求。例如對于農業機械技術學習,需要積極聽取人民的意見,保障其基礎的參與權。而對于非基本的公共類服務,例如農業機械設備購買,需要吸引社會組織,以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共同參與到其中,積極推進機械設備購買的便民活動,降低農民購置機械設備的經濟壓力。因此這就需要構建資金多元籌集渠道,除了政府財政之外,還需要積極吸引社會組織,加強在農村公共服務上的資源投入,爭取企業和社會組織的資金支持,為農機技術下鄉宣傳、安全隱患宣傳、設備購置等提供更多的資源幫扶,補齊在農村公共服務上的供給短板。也可以積極借鑒西方國家的優質做法進行慈善募捐,面向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確保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高。

3.3 多元共治,拓寬農民公共服務參與渠道

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政府網絡平臺等信息平臺的合理運用,讓農民全面參與到農機推廣公共服務建設的過程中去,充分運用農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多方力量。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農機技術下鄉宣傳、安全隱患宣傳、設備購置公共服務的宣傳工作,明確需求服務信息收集的重要價值,以改善農民的參與積極性,讓農民可以了解到在農機推廣公共服務的建設過程中,自己既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除此之外,在公共服務供給上,我國各個地區的農村普遍存在這一問題,即行政職權濫用,農民作為公共服務的主要對象和服務的接受者,若是機制體系缺位,則缺乏參與到其中和表達出個人公共服務獲取意愿的途徑。因此需要構建出針對性的聽證程序,從根源上為農民提供參與的途徑,有效規避行政權力濫用。最后是需要精準施策,有效規避農機便民服務和安全知識宣傳供給服務的大水漫灌,導致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例如,對于以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種植為主的地區,可以為其提供在自走式噴藥機、玉米旋耕播種機的技術宣傳公共服務;
對于以果樹種植為主的地區,則需將便民服務重點放在農業種植植保無人機上。

3.4 技術共享,推動農機合作社發展

對于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來說,其購置價格較為昂貴,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由于家庭農田目前仍然是我國在農業生產上的主要途徑,農業個體戶購置大型機械設備不夠現實,將會承擔更大的資金壓力。因此可以通過建設農村合作社,將共享作為基礎,實現設備技術和人員的有效共享,將農業機械設備真正地用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因此,各地需要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的扶持,為其賦予高度自主性,始終秉承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這一原則,適當增加農業機械設備專業人才崗位,并制定出針對性的人員培訓和教育措施,確保農機公共服務有關人員可以在了解我國現行智能化農業機械設備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掌握其專業操作技能,為農民帶來與農業機械有關的技術共享服務,為他們傳遞一定的農業機械操作維修知識,宣傳安全操作辦法,積極參與到土地流轉活動中去,以幫助農民真正地實現市場化和規模化經營,改善農機合作社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服務力量。

4 結論

綜上所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在其實現過程中固然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以公共服務為代表,涉及內容較多,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頻頻受阻,這也就需要在把握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作用的基礎條件下,掌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內容,制定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為農民提供一個更為高效的生產環境,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參考文獻

[1] 周利平,李翔,左緣緣.鄉村振興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耦合協調研究:時空演變及影響因素[J].**農墾經濟,2023(2):13-27.

[2] 崔娜.文化資本視角下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理論模型構建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22(6):125-131.

[3] 尚子娟,陳懷平.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村振興雙向賦能的價值邏輯和推進路徑[J].中州學刊,2022(11):81-89.

[4] 李洪波,王洪妮,閆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精準化供給的價值導向與現實路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2):115-117.

[5] 孟子龍.媒介接觸如何影響農村環境公共服務滿意度——基于全國經驗性數據的考察[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5):76-83.

[6] 賈若祥,王繼源,竇紅濤,等.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2(10):5-19,36.

[7] 李昕澤,余蓉暉,蔡建光,等.“元治理”論域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供給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5):578-584.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鄉村振興 農業機械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22年9期)2022-09-30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四川農業與農機(2019年4期)2019-08-29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人民論壇(2017年33期)2017-12-21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當代黨員(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環球時報(2017-12-02)2017-12-02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四川農業與農機(2017年1期)2017-04-17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工業設計(2016年7期)2016-05-04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工業設計(2016年4期)2016-05-04加強農業機械管理與維護保養河南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推薦訪問:公共服務 振興 鄉村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