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畫棒因其本身色彩明麗,以及其使用簡單便捷的特點適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教授學生油畫棒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臨摹創作,進而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與美術素養。本文論述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對油畫棒教學的探索,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油畫棒教學;油畫棒
美術教育最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創造美,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造型智慧有重要的作用。繪畫作為美術教學的主要形式,讓學生拿起畫筆動手作畫,通過線條、顏色、明暗,表達出自己的所知所想,并在創作中發揮潛能、釋放情感、建立自信,在藝術的熏陶下完善人格。
隨著時代的進步,玲瑯滿目的繪畫顏料和工具讓家長和學生難以抉擇。油畫棒的作畫效果類似油畫,色彩艷麗,質地沉穩。又因為油畫棒是顏料和蠟質材料混合的產物,油性較大,故而畫面有光滑感,可以重復上色。在繪畫過程中使用簡便快捷,可以得到明快艷麗的色彩效果,而且又便于攜帶,所以油畫棒課程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學習。
一、油畫棒的特點
油畫棒是由粉質顏料、油和軟蠟混合后,經過加溫、加壓、冷卻、定型而成一種固體的繪畫材料。油的作用是保證油畫棒在繪畫中色彩鮮亮、效果豐富;蠟在油畫棒制作原料中占有最高比例,起到粘合的作用,能夠使油畫棒的畫作質感光滑、細膩[1]。油畫棒使用簡便,相對于其他作畫顏料,在畫紙上的附著力更強。軟硬適中,油滑且鋪展性好,可以通過反復填涂和疊色,改變用筆力道的大小來體現作品的色彩變化。油畫棒較粗,筆尖和筆側作畫均可,使用時可以不需要鉛筆起稿,較為隨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作畫需要。
二、油畫棒作畫技法
(一)平涂法
平涂法即在畫紙上涂出特定的色塊。根據所畫物體的形狀及走向,采用橫豎涂、粗細涂、螺旋涂、輕重涂等手法,將顏色均勻地涂在畫紙上。涂色前可先勾勒出邊緣,盡可能按照特定方向在輪廓內填涂顏色,避免涂出[2]。平涂法能將大小不等,形狀變化的各種對比的色塊組織在畫面上,畫面的色彩將會顯得特別醒目漂亮。
(二)漸變法
漸變法是指在涂色中,在一種或兩種顏色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種或幾種不同顏色,整體效果上是從一類顏色過渡到另一類顏色。油畫棒具有特殊的厚重質感,適合疊涂,反復上色,漸變法是油畫棒繪畫技法中最常用也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成畫效果是可以避免由于顏色過渡產生的強烈視覺變化,使顏色過渡的柔和自然并增加畫作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如海洋從淺藍到深藍的變化、荷花由粉紅到大紅的變化、樹葉由淡綠到翠綠的變化,都能通過漸變法實現[3]。
(三)混色法
混色法是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顏色經過反復涂揉使顏色達到混合的方法,它會使色塊表現出柔和朦朧的效果。可以將整個色彩混合,也可將色彩與色彩相連的部分混合。該方法可以借用混色棒等混色工具。混色的顏色搭配要遵循同類或者相近顏色混合的原則,避免在對比色之間進行混色。涂色應該在淺色深色之間疊加,繪畫基礎薄弱的小學生應多在冷暖色調的同類色中進行練習[4]。
(四)刮畫法
刮畫法是用淺色的油畫棒作為底色,在白色或有色畫紙上涂好,涂的顏色盡量多,刮后顯露的色彩才越豐富。再用較為深色的顏色在淺色表面覆蓋一層,用尖銳的工具(如刻刀、牙簽、尺子、針、梳子等)在深顏色圖層上刮出圖案。覆蓋的深色大多選擇黑色,但也可以選擇其他深色系的顏色[4-5]。
(五)層涂法
首先在畫紙上好一種底色,然后再選擇另外一種顏色,將其涂抹在底色上。層涂法并不是單純混合兩種或幾種顏色或者簡單的覆蓋顏色,而是在一種顏色中顯露出另一種顏色,以達到色彩鮮明、層次豐富的效果。層涂法的顏色搭配也要遵照同類或者相近色的原則,避免搭配對比色。
(六)遮擋法
遮擋法需要使用膠帶、專業繪畫留白膠水或特定圖案的硬卡紙,借助膠帶或卡紙畫出輪廓清晰的線條。其繪畫過程是先把膠帶、膠水或卡紙粘于畫紙上,然后用油畫棒在膠帶和紙面上涂色,結束后移去膠帶或卡紙,膠帶和卡紙覆蓋的位置就會產生輪廓清晰的線條。實踐表明,膠帶外形并限于直線,還可以事先用刻刀將膠帶切成曲線或其它圖案,使用留白膠水的可以先用膠水涂出需要的圖形,卡紙則更易于學生隨心所欲的修剪出各式圖案。經過以上加工后,就可以用遮擋法達到預期的圖案效果[4]。
三、油畫棒繪畫存在的問題
油畫棒的顆粒比較粗,在繪畫過程中,要注意用筆力道,涂色要順著一個方向傾45度角來回涂抹,涂色的時候順一個方向來回涂斜線形以保證上色均勻,反復填涂時盡量達到平整。重疊過幾遍顏色,顏色會變得鮮艷,畫面也會更加柔和。因為其質地較軟,所以它是易折斷的繪畫工具,在握筆時,手指要靠近筆端,不應離筆端過近。油畫棒不要放置于陽光或者高溫環境下,在溫度高的環境下容易軟化。作畫中最亮的白、黃以外,其他部分顏色建議至少用三種顏色逐遍涂成。所以用油畫棒作畫會考驗學生的畫筆使用能力,作畫技巧以及重復疊涂需要的耐力。油畫棒在使用后應及時將手清洗干凈,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以免危害健康。
四、將油畫棒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
小學美術教育的宗旨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才能,發展學生的觀察、理解、創造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表現力。綜合以上,針對油畫棒的特點,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引入油畫棒課程,需要循序漸進,主要分以下三個階段: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課程剛開始時,引導學生認知油畫棒,如隨意用油畫棒涂鴉,感受油畫棒不同于水彩筆等其他繪畫工具的質感,使學生感受到新鮮感。隨后在油畫棒涂鴉處滴上幾滴水,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油畫棒的“油性”和“防水性”,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所以,學生們對油畫棒畫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的正確的、適宜的引導,師生合作,才能讓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進行臨摹學習
借助美術課本教材和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欣賞優秀的油畫棒作品來增強學生們的視覺效果,激發其感受色彩的喜悅,鼓勵學生自己找出畫作的優點及臨摹的要點。隨后詳細講解幾種油畫棒技法,如平涂法、漸變法、混色法等。并將這些油畫棒繪畫技法運用于優秀作品的臨摹中,在繪畫作業進行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由此加強學生的繪畫技巧和美術色彩知識。最后學生完成作業后,進行優秀作業點評和鼓勵總結。
(三)進行創作繪畫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根據自己的興趣畫出心中想畫的,進行創造性繪畫,這也是整個油畫棒繪畫教學過程中最難的環節。需要學生對想描繪的對象通過觀察后,再融入自身的想象,通過油畫棒畫筆將其描繪出來。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發揮想象力,提高美術創作的能力[6]。
五、結語
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進而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陶冶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全國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小學美術教育也備受關注。教師要時刻將學生作為學習繪畫的主體,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想象力,通過引導和鼓勵方式,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對于油畫棒繪畫的興趣,使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鈕曉瑩.初中美術教學中對油畫棒教學的探索[J].美與時代(中),2017(03):100-101.
[2]吳敏.學前教育專業油畫棒教學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3):122-123.
[3]柴惠玲.對小學美術油畫棒繪畫教學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52.
[4]葛婭婷.淺談油畫棒在兒童繪畫中的技法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08):100.
[5]陳麗.似版畫效果的油畫棒刮畫[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321.
[6]朱春弟.關于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研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