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01吉林省松原市中心醫院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54例,年齡23~53歲,平均36.7歲,小于40歲44例(81.6%),其中小于30歲11例(0.4%),未生育者16例(29.6%)。
細胞學檢查:CINⅢ級(CINⅢ)23例,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10例,低度鱗狀上皮內瘤變(LSIL)8例,原位癌(CIS)4例,炎癥4例,CINⅡ級(CINⅡ)4例,腺癌1例。
陰道鏡下多點活檢:CINⅢ 21例,CIS 12例,CINⅡ10例,CINⅠ4例,宮頸腺體增生不除外腺癌3例,炎癥3例,微小浸潤癌1例。
宮頸錐切術指征:①細胞學檢查結果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不一致(11例);②除外浸潤癌(31例,其中CINⅢ18例,CIS12例,微小浸潤癌1例);③除外宮頸腺癌(3例);④治療性宮頸錐切術(9例),其中7例為不孕患者,平均年齡30.6歲(24~37歲)。手術及縫合方式:21例行宮頸錐切術,33例行電刀切除術。縫合方式為雙側宮頸角“8”字縫合53例,未縫合1例。
隨診:術后均密切隨診。每3個月做1次細胞學檢查,若2次陰性者,可改為每半年做1次細胞學檢查。隨診時間6~32個月,平均18.3個月。
結 果
宮頸錐切術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符合情況:22例(40.7%)宮頸錐切術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完全符合;不符合者32例(59.3%),其中9例(16.7%)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程度重,23例(42.6%)程度較輕。
宮頸錐切術各手術指征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的相應病理檢查結果比較:細胞學檢查結果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不一致:11例,其中4例(36.4%)宮頸錐切術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一致,6例(54.5%)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輕,1例(9.1%)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理檢查結果重(此例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為CINⅠ,而宮頸錐切術為CINⅢ,邊緣干凈)。
除外浸潤癌31例。①微小浸潤癌1例,宮頸錐切術的病理檢查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完全相符,行子宮全切除術。②CIS 12例,其中8例(66.7%)宮頸錐切術的病理檢查結果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結果一致,4例行全子宮切除術(包括2例CIS累及腺體者),4例術后密切隨診;3例(25.0%)宮頸錐切術的病理檢查結果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變輕,術后密切隨診;1例(8.3%)宮頸錐切術的病理檢查結果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變重,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為宮頸浸潤癌,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③CINⅢ 18例,其中4例(22.2%)宮頸錐切術的病理檢查結果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結果一致,3例行全子宮切除術,1例隨診;7例(38.9%)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變重,其中4例CINⅢ累及腺體,1例微小浸潤癌患者均行全子宮切除術,1例宮頸浸潤癌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1例CINⅢ累及腺體者隨診;7例(38.9%)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較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病變輕,術后均隨診。
除外宮頸腺癌3例。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均為慢性宮頸炎,椎體深度為3cm,寬度2cm,隨診2個月后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均未見異常。
治療性宮頸錐切術9例。其中CINⅠ~CINⅢ6例,6例中5例宮頸錐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與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結果一致,1例病變輕于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結果;另外3例分別為慢性宮頸炎2例及宮頸新生物1例。
宮頸錐切術后的并發癥:主要并發癥為出血,共40例(74.1%)。其中,少量出血23例(57.5%),一般發生在術后第1天,持續5~6天,不需特殊處理。中、大量出血7例(13%),量如月經,發生時間為術后2~13天,平均6.0天,持續時間為3~14天,平均6.5天,需住院治療。其次為宮頸粘連和宮腔積血,共2例(3.7%)。本組資料中,未見有宮頸機能不全和早產發生。
隨診情況:39例宮頸錐切術后隨訪患者中無1例細胞學檢查異常,其中,37例宮頸光滑,2例因宮頸粗糙和點狀血管再次行陰道鏡檢查和活檢,結果均為慢性炎癥伴鱗化。39例中3例已妊娠至足月剖宮產分娩。
討 論
隨著陰道鏡的普遍應用,宮頸錐切術用于診斷大為減少。早先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在診斷CIN和宮頸侵潤癌方面,陰道鏡下多點活檢與宮頸錐切活檢比較,兩種方法結果相當。目前認為,宮頸錐切術的臨床意義有:①明確宮頸病變的程度;②決定下一步的處理方法;③治療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O"dowd MJ,Philipp EE.Treatment of CIN.In: O"dowd MJ,Philipp EE,eds.The histor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ew Youk: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200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