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區經信局工作匯報,供大家參考。
區經信局2022年工作匯報
今年以來,區經信局大力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圍繞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突出數字賦能、改革破題、創新制勝,大力培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實現發展質效更高、創新動能更強、產業結構更優、能耗強度更低、區域均衡更好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穩增長固大盤,經濟運行更顯韌性
一是從主要指標看,“回”的態勢在加固。當月增加值增速從5月的1.7%回升至9月的10.4%;
累計增加值增速從1-5月的6.8%回升到1-9月的8.2%(剔除印染企業搬遷影響后的增速情況暫未公布,預計列全市第二);
二是從發展潛力看,“新”的動能在成長。1-8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人工智能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8.1%、32.5%,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1-9月,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12.87億元,同比增長68.4%,增速列全市第一,其中制造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66.8%、26%;
三是從支撐協同看,“好”的因素在積累。1-9月,全區工業用電量40.1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7.61%,統計口徑一致歸真后為增長3.01%,列全市第三;
“暢循環穩工業”專班運行順暢,保供保暢的合力基本形成,“產業一鍵通”有效訴求辦理率始終保持100%。
二、強治理促轉型,騰籠換鳥更上臺階
一是搬遷集聚有序推動。以政府主導與企業市場化運作為原則,分類推進印染和化工兩大產業“跨域整合”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區印染企業全部關停、印染產能全部退出;
集聚化工企業已全部在上虞落地并開工建設,原廠區將逐步關停退出。已騰出土地3980畝,待全部完成后將騰出土地近萬畝,相關經驗做法獲省委書記、省長批示肯定;
二是全域治理成效顯著。聚焦畝均稅收5萬元以下低效工業用地,實施整治提升、拆除重建、功能轉型、關停退出“四個一批”,共拆除老舊廠房55萬平方米,盤活土地4756畝,騰出用能7.69萬噸標煤,半年度全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12.3萬元/畝,增速14.6%,列全市第一;
三是精準騰換成果涌現。針對搬遷企業,出臺“礪鷹計劃”,實施“一企一領導”區領導掛聯,開展“五個一”掛聯服務活動,努力激活閑置廠房土地,如以恒業成有機硅地塊,引進比亞迪功率半導體項目;
利用原獨樹印染廠房,引入鈉創新能源項目。
三、對跑道塑變革,數字經濟更具活力
一是數字改革競跑爭先。兩項應用入選省數字經濟系統優秀地方特色應用并上架省門戶,數量全市第一;
兩項應用入圍省委改革辦“一地創新、全省復用”項目評審,數量全市第一;
五項能力組件入選省產業大腦,使用和推廣成效全市第一;
聚焦“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重大改革,開發建設“騰籠換鳥”綜合應用,以指數為牽引,以數字化為手段,助力“落后產能騰退、新興產業招引和企業數字轉型”;
深入實施5G“一件事”集成改革,建設周期縮短60%,今年新建基站509個,累計3537座,完成投資約6億元;
二是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圍繞以碳化硅、氮化鎵、氧化鎵等為代表的寬禁帶半第三代導體,聚焦“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及應用”的全產業鏈,加快標志性項目引進、領軍型企業培育、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廣泛領域應用、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第三代半導體已入圍全省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創建名單;
三是縣域范例加速打造。編制和實施《2022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提升行動》《紹興市*區數字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以打造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為目標,布局“一心三區三園”產業格局,全區實現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企業37家,其中百億級企業1家,億元以上企業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上市企業1家,準上市企業2家,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有效推進。
四、優存量拓增量,智能制造更為具象
一是項目招引活力彰顯。18個項目列入年度省十百千重大制造業項目,122個項目列入市級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項目數、當年計劃投資科均列全市首位。33個開工項目中27個項目已完成開工,44個投產項目中37個項已投產,開工率和投產率均超過計劃進度,比亞迪功率器件、鈉創鈉離子電池等重大項目順利拿地及開工,長電封裝、中芯技改等項目事項投產增效;
二是數智賦能亮點紛呈。157個項目列入年度市級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計劃,新增工業機器人386臺,新增振德醫療、長電紹興2家省級未來工廠試點,數量居全省第一,長電紹興獲評第一批省級未來工廠;
*區企業服務綜合平臺(企業碼)被評為全省優秀區縣級平臺,獲200萬專項激勵資金;
三是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持續優化落實“區域+項目清單”,古越龍山黃酒產業園(一期)工程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示范項目、優特格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高值多功能醫用導管項目列入省級生產方式轉型示范項目,獲得省級專項資金800萬;
盛吉盛高端石英制品部件項目列入省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獲得省級專項資金500萬。
五、穩企業強主體,培優育強更富成效
一是“上規升級”深入挖潛。通過新投產企業(項目)、新注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備案、應稅收入“四張清單”,搭建“小升規”培育庫,動態監測分析173家培育企業經營情況。結合工業全域治理、投資備案、畝均排序、小微企業園建設等多項工作,聯調聯配合力攻堅,深挖潛在升規企業,截至目前,全區實現工業企業“小升規”27家,預計全年新增“小升規”企業120家;
二是“專精特新”春潮奔涌。以“產業導向、重點項目、科技創新、引進人才”為導向,通過清單管理完善閉環培育、數智監測提升培育精度、導向服務激勵企業發展,實現“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量和存量雙出彩。截至目前,新增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2家,數量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國家級“小巨人”企業6家;
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巨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超1億元;
三是“鳳凰計劃”活力倍增。圍繞“孵化庫” “培育庫” “后備庫”形成梯度培育工作格局,目前已新增報會企業2家,輔導企業2家,股份公司15家,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成長板掛牌3家。先后制定《*區金融支持穩進提質若干政策》《關于金融支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幅提升企業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獎勵額度,境內上市分階段共獎勵600萬元,較市級政策翻倍,與三區最高持平。
六、優政策快兌現,助企服務更有溫度
一是政策支持加碼加速。加快落實政策兌現,持續提升兌現速度,從“專班運作、政策制訂、加快兌現、加大宣貫”四方面持續發力,已完成減負降本39.29億元,進度115.6%,列全市第二;
加大紓困力度,對符合條件的31家培育企業通過貸款貼息形式進行幫扶,兌現金額超50萬元;
二是金融服務精準惠企。組織開展*區“金?芯”151銀企現場簽約活動,10家銀行機構對*區進行授信,集成電路產業授信超500億,先進制造業授信超1000億,人才項目授信超100億;
積極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在助力實體企業做大做強、紓困解難方面的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共有在保余額2.97億元,小微企業和“三農”擔保占比100%;
三是專業平臺“碼上”。通過優化體系建設、梳理核心業務、優化集成應用、聚焦創新特色等舉措,推動“企業碼”專區建設和推廣,企業用碼活躍度穩居全市前列,全年共更新發布政策166條,開展線上特色直播25場,參與企業超4萬家次;
組織線上線下服務活動63場,參與企業3978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