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關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幾點思考,供大家參考。
關于D建引領鄉村振興幾點思考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A***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動員令。省委彭清華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著力**“三農”難題。筆者作為*鎮黨委書記認為,鄉村振興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組織振興是打開鄉村振興勝局的關鍵之匙,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如何圍繞“強基固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六個方面著力,是每一名鄉鎮黨委書記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筆者以*為例,就關于D建引領鄉村振興談幾點看法。
一、*鎮基本情況
*鎮位于縣城以南*公里處,全鎮總人口*人,其中農業人口*人。全鎮幅員面積*平方公里,轄*個行政村、*個社區居委會、*個村民小組;
,共有黨支部*個,其中農村黨支部*個,社區黨支部*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個,企業黨支部*個,新經濟組織黨支部*個,社會組織黨支部*個,退休干部黨支部*個。黨員*名,流動黨員*名。場鎮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場鎮建成區人口*萬人。耕地面積*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畝。202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元。我鎮沒有省定貧困村,202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戶、貧困人口*人。
二、關于D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一)圍繞強基固本,夯實戰斗堡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組織保障。*鎮針對村級活動陣地運行不規范,黨員先鋒意識淡化等弱點,從強化組織振興入手。一是村級活動陣地標準化。鎮黨委將進一步規范化管理村級活動陣地,在中涪路的金鉤村、三射路的高新村、鞏固村科學規劃、建設黨群紅色家園。在二至三年內實施全鎮村(居)黨群紅色家園全覆蓋。二是黨員教育管理日常化。加強對黨員和黨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建立建立支部(流動黨員)QQQ,微信群,經常推送黨的政策法規、近期動態、重要精神等文件,便于黨員隨時隨地自主學習。進一步規范發展黨員和黨費收繳等工作,切實增強企業黨員的組織意識和黨性觀念。三是黨內組織生活規范化。把規范黨內組織生活作為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Z生活H、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同時,推行“主題黨日”“農民夜校”制度化,把傳達上級精神、組織上好黨課、聽取黨員意見、開展志愿服務、推進黨組織建設工作作為活動的主要內容,讓黨員固定活動成為廣大黨員的行動自覺,打造黨組織黨內生活新常態。同時,鎮黨委成立D建工作督查組,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檢查督促活動開展情況,將督查情況納入年度D建目標考核。四是D建載體活動品牌化。積極開展“三評一定” “雙培雙帶”等載體活動,全鎮所有村級活動陣地全部懸掛黨旗、國旗,利用黨員大會讓黨員全部重溫入黨誓詞,黨員在崗履職時全部佩戴黨徽,農村黨員家門口全部懸掛“共產黨員戶”牌子。建強黨員志愿服務者隊伍,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提高黨員能力素質和榮譽感、歸屬感。
(二)圍繞產業興旺,靠前科學規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振興鄉村產業”。*鎮針對區域優勢好,而產業無特色亮點的實際,結合縣委、縣政府的產業布局和“3+2”產業發展思路,并根據*外出務工人員多,土地以上利用率不高的特點,吸引社會資本,探索 “4+1”土地流轉模式,發展現代農業,初步形成 “一區二帶二基地”的總體發展思路。“一區”即綠色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區。借助*區位優勢(成德南高速三臺收費站距*場鎮僅5公里,省道S205從境內穿過),以小二型水庫紅廟子水庫為資源基礎(紅廟子水庫面積1.5平方千米、總庫容35萬立方米;
水庫周邊山谷幽深,動植物多樣性自然植被覆蓋率高,地下水源豐富,形成天然濕地,時見白鶴身影,林間野兔、野雞等小動物眾多,空氣清新怡人,宜居宜游),依托成德南高速路口改建,在三射路兩側的鞏固村、益新村,流轉1000畝土地,發展集觀光、休閑、游樂、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并以此為依托,在S205省道公路沿線開辟原生態農家餐飲等項目。目前,已在益新村引進外出務工成功人士成立吉光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食用觀光蓮藕200余畝。“二帶”。一是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3+2”產業發展總體部署,依托綜改區門戶優勢,在中涪路沿線安樂村、金鉤村、青林村等四個村,發動群眾以土地入股方式,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推廣“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3000畝藤椒,打造中涪路“一帶一路”藤椒產業帶,并建立并效利益聯接機制。目前,已發展藤椒1500畝。二是依托三射路,以紅豆村為中心,向高新村、培元村和雙月村等村輻射,發展以“青見”為主的優質水果3000畝,形成優質水果產業帶。目前,紅豆村的返鄉創業人士白海軍已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青見”200畝。“二基地”。一是3000頭以上生豬養殖基地建設。以“蘭玉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積極引導支持生豬養殖向規模化發展,重點扶持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未來三年,全鎮扶持建設1個年出欄生豬10000頭以上規模的標準化健康養殖小區、5戶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規模的標準化規模養殖戶(場)。三年后全鎮年出欄生豬達3.5萬頭。二是4000畝核桃種植基地。目前全鎮已成林核桃4000畝,其中,2500畝核桃進行了新品種嫁接,目前長勢良好,已初步掛果。下一步,*鎮將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對核桃進行品種改良,配套發展林下經濟,如養殖跑山雞。并以金艷核桃專業合作社為龍頭、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為載體。用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政策,把* “核桃”和純手工皮家埡粉條等特色農產品推向電商市場。
(三)圍繞鄉風文明,抓好教育引導
“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鎮針對農村陳規陋習仍然還有市場,打架斗毆時有發生的情況,從“四個結合”入手,著力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一是結合“干部走基層”活動,唱響鄉風文明,鎮黨委組建宣講團,深入到各村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A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A***來川視察重要講話,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結合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助推鄉風文明。充分利用村活動陣地,深化組織 “壩壩舞”、“秧歌隊”“讀書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宣講十九大精神,組織倡導群眾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結合“評選身邊模范”,引領鄉風文明。利用“三八節”等傳統節日,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孝老敬親模范、環境整治模范、家庭和睦模范、遵紀守法模范、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通過這些典型人物帶動,激發群眾學習身邊典型的熱情,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從而引導群眾形成文明、向上的村風民風和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結合“鄉賢懇談會”,引導鄉風文明。挖掘鎮內家風家訓資源,對本地歷史名人、社會賢達、政商名流等,通過走訪、座談、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收集整理提煉“家風、家訓”;
并結合我鎮實際,積極探索開展“黨員亮家風家訓”活動,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四)圍繞治理有效,推動三治融合
“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鎮針對農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存在的“鄰里關系不和,無誠信、不友善”等不良現象,創新方式方法。一是通過設立道德評判團,如鄉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口碑良好的企業家等等。通過道德評判,以最樸素的道德準則來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二是修訂村規民約讓村民自治“硬”起來,指導制定好簡潔、管用、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使之成為全體村民共同尊崇的“村法”,讓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探索設立農村“鄉賢參事會”,協商討論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和重大事項。四是協調政法各單位在村開辦法律診所、田間法庭等,提高黨員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在此基礎上,以村級活動陣地為平臺。通過自評,戶評,群眾代表評,設立道德紅黑榜、為你點贊榜、加油吧等,激勵形成“人人爭當好人、時時多做好事”的良好氛圍。
(五)圍繞生態宜居,構建四好新村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鎮針對場鎮規劃不合理,農村土坯房較多、環境衛生較差的實際。鎮黨委、政府從“兩個抓好”入手,著力打造四好新村。一是抓好場鎮和新村聚居點規劃。年初,科學編制場鎮發展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產業發展規劃及新村聚居點規劃,體現“四態合一”“產鎮一體”“產村一體”理念,以規劃為龍頭和基礎,引領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第三批重點鎮建設和場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道路、水、電、氣、光纖、網絡等基礎設施,并借鑒“三景合一”的思路,打造綜開區“門戶區”,將中涪路沿線農居打造成景點、農業打造成景觀、全域打造成景區,最終將新村建成為“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怡居家園。二是抓好土坯房改建。通過強化宣傳、干部帶頭、整合資源、統籌規劃等工作方法,將土坯房改建工作納入對村社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內容,樹立敢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的決心,精心打造安樂村、金鉤村等中涪路沿線的新農村聚居示范點,以其高質量、高效率、高規格,打造*“微田園”。三是抓好環保工作。積極與縣住建部門和施工方協調在全縣率先開工建設場鎮污水處理廠,主動化解調處工程中的矛盾糾紛,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對全鎮養殖戶實行一對一督導,并建立整改臺帳;
全年常態開展秸稈焚燒,集中定期開展垃圾清運。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開展水面污染專項整治,實現了巡河常態化。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垃圾回收利用等方式方法,逐步減少垃圾數量,努力提升農村環境衛生面貌。
(六)圍繞生活富裕,實現全面小康
“打贏脫貧攻堅戰 才能擁抱全面小康”。針對我鎮屬于插花式扶貧鎮的實際,鎮內缺乏可持續創收的主導產業,個別貧困戶住房安全存在短板,個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鎮將主動作為,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動員、協調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完善水利、電力、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破除影響村社發展的“瓶頸”制約,推進產業扶貧工程,通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特色休閑觀光農業,探索“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貧困戶和村集體收入雙贏的利益聯接機制。二是補齊貧困戶住房改造這一短板,全鎮抓住機遇全力推進土坯房拆建工作,同時積極爭取和推進新村聚集點項目,對部分貧困戶實行集中聯建,改善其住房條件。三是專門抽調機關干部、年輕村干部成立了脫貧攻堅和農房改造工作組,具體承擔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通過自查、督查,建立問題臺帳及責任清單,同時,鎮黨委以“罰點球”的方式發到指定村,限時整改,驗收小組驗收合格后方能銷號,確保所發現問題得到實實在在的解決。四是繼續開展好“我要脫貧”感恩奮進行動,教育和引導廣大貧困戶樹立“出力又出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思想,認識到只有“勤勞才能致富”,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推薦訪問:關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幾點思考 黨建 振興 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