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建引領“五紅社區”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匯報【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積極探索紅色驛站、紅色網格、紅色管家、紅色議事、紅色達人“五紅社區”治理新模式,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激發多元共治新引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治理。
一、“紅色驛站”擴面達標,服務功能最大化
扎實開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擴面達標”專項行動,把社區服務陣地建設作為書記領辦項目,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規范建設、綜合利用的原則,升級改造社區服務陣地,提升社區服務功能。
(一)抓陣地強堡壘。按照縣級領導牽頭抓、共建單位共同抓、鄉鎮社區具體抓的工作思路,駐社區縣領導帶頭把解決社區辦公場所作為領題項目,采取新建小區配、單位公房調、其他渠道補等措施,實行一居一策、臺賬管理、逐個銷號。
(二)抓布局強功能。設立公共服務、特色服務、協商議事三大功能區,打造便民服務中心、紅色蒲公英驛站、智慧體驗區、童心港灣等功能室,實現“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面積最大化”。
(三)抓效能優服務。全面推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65天服務不打烊”,建立社區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在工作日中午、雙休日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提供延時錯時服務;
推行預約辦理、幫辦代辦、就近辦理、一窗通辦,提供“一站式”服務和便民代辦服務,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為服務居民、凝聚黨心民心的微型“主陣地”。
二、“紅色網格”全網覆蓋,社區治理精細化
(一)劃分微網格。按照邊界清晰、全域覆蓋、規模適度、功能完整的原則,每個網格覆蓋**戶,劃分微網格**個,按照1名專職網格員+N個兼職網格員的“1+N”模式,配強網格力量,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參與網格管理和服務。
(二)建立微支部。構建“社區大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成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個、樓棟黨小組**個,**余名黨員擔任中心戶長。
(三)推動微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等社區試點網格服務管理辦法,制定網格事項清單指導目錄,構建“網格發現、鄉鎮派單、部門受理、定期反饋”閉環機制,推動治理力量向網格集中、治理項目向網格匯聚、治理資金向網格傾斜。
三、“紅色管家”服務升級,物業管理規范化
突出黨建引領、行業主管、基層主抓,使物業服務企業成為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
(一)組織引領強基。會同縣住建局成立物業行業黨支部,負責指導物業行業黨建工作;
采取單建、聯建、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成立物業企業黨支部8個,選派黨建指導員16名,實現物業企業黨組織全覆蓋。
(二)融入融合賦能。制定《物業管理工作實施意見(試行)》《新建物業質量保修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規范新建物業承接查驗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建立物業企業黨建與登記備案、日常監管、考核評價“三同步”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行業監管融合互促。
(三)星級管家提質。建立組織建設好、黨員隊伍好、服務質量好、運營管理好、社會形象好的“五好”評價標準,開展“紅色管家”星級創評活動,激發物業企業“爭星晉位”積極性,提升服務品質,打造“紅色管家”物業黨建聯建品牌。
四、“紅色議事”匯聚民意,協商議事便捷化
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拓寬議事范圍和渠道,豐富議事內容和形式,構建議事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議事協商新局面。
(一)搭建議事平臺。建立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居民委員會牽頭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參與的居民議事、決策、執行、監督等規范性民主協商、特色服務機制,按照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快議的原則,推行“有事先商量”“板凳議事會”“納涼夜話”等協商模式,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
(二)明晰議事內容。理清“大事”“小事”“微事”邊界,推行“五必議三不議”工作法,建立居民議事協商事項清單,實行一事一議、一議一決。去年以來,召開“板凳議事會”等60余場次,協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事項83件。
(三)規范議事流程。按照“自主提事”“民主議事”“約請參事”“項目定事”“按需推事”流程,注重協商成果轉化,確保協商成果落地生根,讓群眾感到協商行得通、有效果,切實提升社區議事協商能力。
五、“紅色達人”動能激活,服務群眾一體化
持續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組織開展“四進雙服務”活動,推動在職黨員、社區志愿者、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等融入社區治理。
(一)一對一幫帶。建立社區工作者配備、選聘、培訓、管理和考核激勵機制;
推行“導師幫帶制”,安排能力強、素質好、經驗足的社區工作者幫帶新進社區工作者;
實施社區工作者學歷提升行動,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評價,對獲得社區工作者資格證的給予適當補貼。
(二)點對點幫扶。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公開曬單、群眾評單模式,廣泛征集居民“微心愿”,分類形成需求、供給、服務“三張清單”。2022年以來,孵化社會組織11個,78個共建單位、3500名在職黨員下沉網格,組建“梅城紅”“心連心”“微公益”等黨員志愿服務隊73支,實現黨員報到不打烊、服務群眾不斷線。
(三)心連心幫困。開展支部亮旗幟、黨員亮身份、車輛亮標識、服務亮承諾、比奉獻、比擔當“四亮雙比”活動,探索紅色蒲公英積分管理機制,組建“先鋒醫師”服務隊、黨員紅旗車等,引導兩新組織與社區結對共建,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網格治理、疫情防控,發揮“移動探頭”“流動哨兵”的作用。
推薦訪問:黨建 基層 工作匯報 黨建引領“五紅社區”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