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一以貫之推進黨建設新偉大工程(完整文檔),供大家參考。
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偉大的思想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經典著作的偉大意義隨著歲月流逝而更加凸顯。1939年10月4日,為推動全黨更好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帶來的眾多挑戰和更好解決黨的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黨中央機關刊物《共產黨人》正式創刊,毛澤東同志為刊物撰寫了發刊詞,系統闡明了毛澤東建黨思想,成為黨的歷史上最重要的D建文獻之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發生歷史性巨變的今天,重讀《〈共產黨人〉發刊詞》,直面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新考驗,更加深刻理解毛澤東同志當時特別提出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的偉大意義,更加深刻明白其當年解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時的高瞻遠矚,從而進一步沿著正確方向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應對國內外黨內外眾多挑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黨中央為什么要創辦機關刊物《共產黨人》?這是和當時黨應對的國內外、黨內外眾多挑戰密切相關的,這些挑戰要求黨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偉大革命斗爭的需要,領導全黨更好地奪取偉大勝利。1938年10月,隨著日寇相繼攻占廣州、武漢,抗日戰爭逐漸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面對日本的政治誘降,再加上英、法等國對德、意法西斯采取縱容妥協的綏靖主義政策,國民黨內投降派勢力再次占據上風。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召開后,不僅陸續制定和秘密頒發一系列**文件、大肆進行**宣傳,而且對共產黨員、進步青年、愛國人士進行迫害,甚至在軍事上制造了一系列**摩擦、**事件。
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必然反映到黨內,使得黨在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雖然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等錯誤主張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受到批判,但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高潮,黨內依然存在一定的思想混亂。再加上抗日戰爭初期,為增加黨的抗日力量,吸收了大批農民、小資產階級入黨,出現了不少黨員雖然組織上入了黨但思想上沒有真正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等問題,這部分黨員將一些落后甚至錯誤思想帶入黨內,影響了黨的健康發展。
國內外、黨內外形勢的變化,要求黨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舉措加以應對,而全黨的思想統一是重要前提。為更好地應對挑戰,更好地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提高黨的建設水平,黨中央決定創辦一份機關刊物,《共產黨人》由此應運而生。為讓全黨充分認識到創辦黨中央機關刊物的目的、意義以及為全黨指明正確前進方向、道路,黨中央請毛澤東同志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刊登在創刊號上。在發刊詞中,他不僅論述了《共產黨人》出版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加強黨的建設,而且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第一次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并進行深入闡釋。從此,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便成為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自覺選擇。
二、解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
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并最終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向全黨做出了準確回答。毛澤東同志不僅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這一光榮而嚴重的偉大任務,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將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而且在文中4次強調并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論述。正是以《〈共產黨人〉發刊詞》正式發表為標志,黨的建設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朝著建設成“全國性的大黨”的目標大踏步前進。
毛澤東同志為什么要在那個時候解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不僅是因為當時的黨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黨、群眾性的黨了,更因為有大批的新黨員所形成的很多的新組織還不能說是廣大群眾性的,還不是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都鞏固的,還不是布爾什維克化的。再加上老黨員也發生了提高水平的問題,老組織也發生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一步鞏固和進一步布爾什維克化的問題。這就要求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當時黨所處的環境、所負的任務已經和過去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很大的不同,并且環境是復雜得多、任務是艱巨得多了。保持這樣的高度政治清醒,是解答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的重要前提。
敢于直面問題、認真解決問題,一直是毛澤東同志的鮮明風格。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同志毫不留情地指出:“新黨員非常之多,但是沒有給予必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工作經驗也不少,但是不能夠很好地總結起來。黨內混入了大批的投機分子,但是沒有清洗出去。”提醒全黨要注意黨的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嚴把新黨員入口關、清除不合格黨員等問題。
在指出黨面臨的新挑戰、新考驗之后,毛澤東同志強調了黨正確地處理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或被迫著分裂統一戰線的問題、正確地處理革命武裝斗爭問題的重要性,要求全黨要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之間的密切聯系,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與黨對于統一戰線問題、武裝斗爭問題之正確處理或不正確處理的密切聯系,警示全黨必須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黨的政治路線,從而為處理好黨的建設和政治路線的關系提供了正確的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
總結經驗教訓是為了更好地建設黨。在《〈共產黨人〉發刊詞》結尾,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集中十八年的經驗和當前的新鮮經驗傳達到全黨,使黨鐵一樣地鞏固起來,而避免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任務。”要求全黨一定要把總結經驗并傳達到全黨作為黨的任務,深刻反思并杜絕重犯過去曾犯過的錯誤,并且要深刻認識到這是黨的建設中積累經驗的一個重要方法。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黨內思想取得了空前一致,全黨更加堅定地團結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適時對重大問題作出決議,成為黨的一個重要慣例和優良傳統,對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全黨合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中國革命勝利“三大法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同志第一次論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并進一步論述了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既是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更為今后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直到今天,正確認識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和科學厘清三者之間的關系,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指出統一戰線問題、武裝斗爭問題、黨的建設問題是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并強調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明確指出:“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三大法寶”思想的提出,是在深刻總結建黨以來的歷史、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戰勝敵人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成果。
隨后,結合黨的歷史,毛澤東同志進一步闡釋了“三大法寶”之間的相互關系:“十八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強調了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重要核心所在,進一步凸顯了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讓全黨更加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成敗決定了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成敗,只有把D建設好才能正確處理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問題。“三大法寶”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同樣發揮出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們的寶貴財富。
在新時代,***總書記不僅強調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而且要求始終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在黨領導下不斷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努力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在******高度重視和再三強調下,全黨同志對“三大法寶”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三大法寶”在新時代的偉大社會革命中展現出重要的時代意義,綻放出燦爛的思想光芒。
在黨的建設過程中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是黨成立至今一直非常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重讀《〈共產黨人〉發刊詞》,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偉大意義,更加深刻地認識黨的理論創新的新高度,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建設永遠在路上。從當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到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我們黨在守正創新、正本清源中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
推薦訪問:一以貫之推進黨建設新偉大工程 黨建 推進 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