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企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情懷黨建強一線,賦能鄉村繪新景(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國企D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情懷D建強一線 賦能鄉村繪新景
自支部成立以來,以“情懷D建 賦能鄉村”D建品牌為工作抓手,堅持“項目建在哪里,攻堅戰場在哪里,黨旗就插在哪里”的原則,將組織優勢、作風優勢轉化成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靠著闖勁、拼勁、干勁和韌勁,在踐行鄉村振興、打造**樣板的道路上不斷奮勇前進,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先后獲得省屬企業第*批過硬黨支部示范點、**先進黨組織等榮譽。
一、突出凝心固魂,強化政治引領
作為**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骨干黨員力量組建成立的黨支部,**支部延用了“情懷D建 賦能鄉村”D建品牌的深刻內涵,繼承了原公司黨支部堅定人民情懷、扎根基層一線、助力鄉村振興的初心和使命,面對公司新發展、新布局、新業務的逐步鋪展,支部時刻以“初生牛犢”的闖勁和干事創業的熱情,主動扛起鄉村振興建設重任。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認真落實“第一議題”“三會一課”制度,靈活運用“學習書屋”學習品牌,組織了“重溫紅色經典共憶崢嶸歲月”誦讀活動、“追尋初心感悟真心堅守信心”DS學習教育讀書競賽、《長征》誦讀月等系列活動,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強化理論武裝。 常態化開展青年黨員交流會、年度學習交流會、談心談話等活動,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真正把支部黨員干部的思想凝聚到為鄉村謀發展的共識和行動上來。
三是創新學習教育形式。在**紀念館開展“探尋紅色足跡 緬懷革命先烈”DS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心開展“實干精干,爭創一流,勇做新時代**‘挑山工’”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民族歌劇《沂蒙山》、參觀中共**DS陳列館和**山戰役紀念館,開展“紅色家書映照初心使命”廉潔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根據中心工作性質,將黨課開在田間地頭,組織黨員赴項目駐地通過“田間授課”“現場學習”等方式調研考察,并與群眾講政策、解難題,為進一步激發黨員根植于人民的情懷。
二、突出建強堡壘,發揮堡壘作用
支部在公司急難險重項目建設中積極發揮著主力軍作用,時時凝心聚力、事事創優爭先。
一是沖鋒在前,攻克一線難題。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樣板的過程中,大家沒有任何經驗成果可借鑒,一切都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而且項目建設大多選在自然資源豐富但生活條件落后匱乏、亟待建設和幫扶的貧困地區。面對開拓鄉村振興新路徑的困難,支部總是在最短時間內抽調、組織黨員干部、青年黨員成立黨員一線攻堅隊、青年突擊隊,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足跡遍布天南地北。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勁,參與創造了“**速度”“乳山奇跡”,圓滿呈現了“故鄉的云”“故鄉的月”等鄉村文旅標志性建筑,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項目發展優勢。特別是青年黨員在參與項目建設、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及疫情防控等工作中,通過“蹲苗”鍛煉,淬煉了黨性初心,實現了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二是辦好實事,服務基層群眾。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支部黨員主動亮身份,開創了“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新格局。深入鄉村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項目村莊困難黨員群眾幫扶活動、協同抗疫及一線防疫慰問學雷鋒活動、“青春無悔、傳遞愛心”無償獻血、“點亮‘微心愿’守護美麗童年”少年兒童幫扶等系列活動。此外,積極引入內外部資源流向項目駐地,免費組織項目駐地村民外出學習、進城上大學活動等,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為鄉村發展增添新動能,創造了以“紅色D建帶動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錘煉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始終堅持多向發力強作風,真抓實干提質效,把作風建設不斷做深做實。先后開展作風建設月活動、“我是黨員”踐諾承諾活動、志愿服務先鋒活動、警示教育等各類活動,組織黨員時時自我審視、實時自我完善、適時自我凈化,不斷提升黨性修養。支部緊密結合鄉村振興主業,持續發揮“情懷D建、賦能鄉村”D建品牌和公司“螢火”公益品牌“雙品牌”效應,派駐“第一書記”,積極協調導入公司產業優勢及資源,在調動村民創業增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發揮作用,提振村民勞動致富的信心,展現了“孺子牛”般干事創業、奮發進取的精神品格,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突出模式創新,賦能鄉村振興
在上級黨委的堅強帶領下,支部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全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上展現了堅定的決心、執著和韌勁,扎根奮斗在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一是打造“**”鄉村振興**樣板。通過一線輪崗、蹲苗等形式,派駐黨員在**協助搶工期、趕進度,從規劃、施工、設計到活動策劃、資源引流、協同合作,環環都帶有支部黨員的干事熱情和奉獻余熱。在**鄉村振興項目,采取代建代營模式,整合國家農村綜合性試點試驗改革資金,建設鄉村振興**樣板部分項目,并作為村集體資產,通過項目公司租賃運營的方式為村集體獲得長期租賃性收入,平均每年可以為三個村增收**余萬元,村民通過村集體股權分紅、項目地就業等,實現了企業、村集體、村民多方收益。截至目前,項目共帶動**余戶村民開辦農家樂,**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收入達到**萬元,實現了薄弱山村的鳳凰涅槃、零散小村的集群振興。
二是搭建多元化人才振興支撐體系。建設鄉村振興學院,以服務人才振興為工作核心,集D建引領、人才培育、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理論研究于一體,創新“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教育模式,與高校和科研單位深度合作,組織高端論壇,形成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理論體系,被**省委黨校確定為**省委黨校調研基地、**鄉村振興研究院分院,是D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三是推廣“667”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支部緊跟中心工作部署,著眼國家重大戰略,聚焦鄉村振興發展,積極發揚“老黃牛”精神,不與農民、村集體爭利,搭建平臺做增量,賦能鄉村繪新篇,探索多方共贏的聯結合作新機制,實現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格局、新景象,并在富民興農道路上沖鋒在前、創出新績,助力“鄉村振興**樣板建設”不斷實現新突破,讓紅色黨旗高高飄揚在綠水青山和鄉村田野間。
推薦訪問:國企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情懷黨建強一線 賦能鄉村繪新景 黨建 國企 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