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可姝 戚燕 肖游章
摘要:紅醫精神孕育形成于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多維度思想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醫學生中開展黨建思政工作的重要紅色資源。文章簡述紅醫精神在醫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時代價值,并從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理論教育、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實踐教育、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三個方面,探討紅醫精神引領新時代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的新模式。
關鍵詞:紅醫精神;
黨建思政工作模式;
立德樹人;
醫學人才;
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8-0041-04
基金項目:井岡山大學2023年度發展型資助育人示范項目“紅醫精神引領的經濟困難學生育人模式實踐探索詳細實施方案”(項目編號:23XGZ01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紅醫精神融入新時期地方高校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井岡山大學為例”(項目編號:SZZX1839);
江西省教育工委高校黨建項目“井岡山精神引領下地方高校醫學生‘紅醫精神培育研究”(項目編號:20DJQN021)
當前,充分發揮紅醫精神對新時代醫學生思想上的政治引領和職業上的價值引領作用,探索建立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在醫學生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德業雙修、德高醫精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文對以紅醫精神引領新時代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模式進行探討。
一、紅醫精神在醫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時代價值
1.紅醫精神的內涵特征
(1)政治堅定和對黨忠誠是紅醫精神的思想靈魂。紅醫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同根同源的。政治堅定是指堅定不移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在思想、政治、行動等方面與黨中央高度統一[1]。政治堅定是紅醫精神之政治靈魂。紅醫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在極端艱難困苦環境中的精神支撐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與信仰,正是憑借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對黨的足夠信任與忠誠,紅醫醫療衛生工作人員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軍隊和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2)救死扶傷和為人民服務是紅醫精神核心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以維護群眾的生命健康為己任的職業精神。1941年7月,朱德同志為由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發展而來的中國醫科大學建校十周年題詞“埋頭苦干”。同年,毛澤東同志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十四期學員畢業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2]。由此可見,治病救人是醫生的使命與天職,也是紅醫精神的核心價值體現。特別是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和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醫務人員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盡顯紅醫本色,彰顯了紅醫精神。
(3)埋頭苦干和無私奉獻是紅醫精神的表現形式。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核心內涵之一。紅醫起源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時期,當時根據地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紅色衛生工作面臨著缺醫少藥的艱難困境。為此,紅軍醫護人員發揚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精神,歷經艱辛、克服重重困難,從零開始,不斷發展壯大黨的紅色衛生健康事業。在井岡山茨坪,紅醫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紅軍第一所正規醫院“紅光醫院”,又名小井紅軍醫院。醫護人員就地取材,以當地金銀花、魚腥草等中草藥替代西藥,以木頭、竹子等制作醫療器具,以消毒布料、各種民用刀制作藥棉和手術刀,“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記述了井岡山時期艱苦奮斗的情景。
(4)技術優良和精益求精是紅醫精神目標要求所在。1932年2月,朱德同志在紅軍軍醫學校開學典禮上致辭指出,我們的紅色軍醫,不僅要有艱苦奮斗、犧牲自己、救人性命的工作精神,而且要有科學知識,有高超的醫學技能[3]。1939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追思白求恩同志時指出,所有醫務工作者都應該向白求恩同志學習,學習白求恩同志的經驗,做到在技術上精益求精[4]。不管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抑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紅醫精神都能夠指導醫務人員持續改進醫療工作,不斷提高醫學技術能力。因此,廣大醫學生只有不斷追求技術優良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
2.紅醫精神在新時代醫學生培育中的價值分析
(1)紅醫精神有利于堅定新時代醫學生的理想信仰。紅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在醫療衛生工作領域的精華凝聚,對新時代的醫學生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在紅醫文化發展史上,大量的紅醫故事和英雄人物,鞭策著一代又一代的紅醫戰士艱苦奮斗、無往不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醫們在前線英勇戰斗、不怕犧牲,轉接傷員,護軍護民;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紅醫們在物資短缺經濟落后的條件下自力更生、百折不回,從無到有,建設紅軍醫院和醫學院校,創辦藥廠,研發藥品;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紅醫們為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綜合防治,減少疾病的發生;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紅醫精神更是始終作為廣大醫務人員的精神引領、道德支持和政治動力,關注人民健康,貫徹人道主義精神。
(2)紅醫精神有利于提升新時代醫學生的職業素養。紅醫精神服務人民的實踐特征和文化傳承,有利于醫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是可以用紅醫先輩們克服困難、堅守職責、敬畏生命、堅持奮斗的崇高品格,激勵新時代醫學生們克服壓力、恪守醫德,提升仁心仁術的職業素養和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二是無私奉獻的一代代紅醫傳承者能夠正確引導醫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其用愛心細心耐心體恤患者、溫暖患者,樹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服務宗旨,高質量提供醫療人文服務。三是紅醫將士們在愛國主義精神引領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幫助傷員群眾、全力護佑革命有生力量的紅醫精神,能夠堅定醫學生為國成才的理想目標,堅定醫學生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政治立場。
二、紅醫精神引領新時代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的模式
1.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理論教育
(1)開展紅醫精神課堂教育,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程思政體系。2019年5月,在中國醫科大學倡導下,33所具有紅色基因血脈的醫學院校成立了“紅醫聯盟”,組建了紅醫精神論壇,出版了《紅色衛生文化概論》,從實踐和文化角度對紅醫精神進行了梳理歸納,對引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各醫學院校成立了“紅醫精神教研室”,在全體醫學生中開設紅醫精神課程,利用第一課堂對醫學生提出“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要求,幫助醫學生深入了解紅醫精神的表述溯源和傳承紅醫精神的重要意義,把握紅醫精神的時代價值,激勵醫學生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各醫學院校創建線上線下知行教學雙模式,采用音像視頻教學法、專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育人新方法,強化當代醫學生對紅醫的認同感,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紅醫精神在新時代的內涵價值。各醫學院校開展翻轉課堂,把實例案例引入課堂環節,通過歷史資料、主題微電影、辯論賽、研討會、紅歌合唱等形式充分調動醫學生的學習熱情,讓紅醫課“動起來、活起來”,使他們感受紅醫精神魅力,成為課堂的主人。各醫學院校利用微博自媒體號、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等社交平臺并結合線下活動,開設紅醫精神專題宣傳板塊,打造紅醫精神新媒體平臺,實現了紅醫精神在新時代醫學生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的創新性探索和創造性實踐。
(2)研讀紅醫文化歷史,將紅醫精神貫穿醫學生教育全過程。各醫學院校以研習紅色醫療黨的史料為基礎,將政治性與科學性保持高度統一,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931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第一所軍事醫學院校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正式創辦,并在辦學之初就提出了培養“政治堅定、技術過硬”紅色醫生這一目標。中國醫科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后編寫了《紅色醫生的搖籃》《紅軍衛校的戰斗歷程》等書籍,提出紅色醫生這個概念,“紅醫”作為專有名詞被單獨拿出來使用。一些紅醫故事的回憶錄,如《紅色醫生傅連暲》《軍隊醫療事業的奠基人賀誠》《賀誠與紅色衛生學校》等,展現了革命年代醫務將領拋頭顱灑熱血、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5]。
(3)做好紅醫精神微平臺的建設,提升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實效性。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微平臺的使用已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各醫學院校要積極搭建紅醫精神網絡思政微平臺,突破線下教學的時空限制,擴充教學內容開展紅醫課程改革和研究,持續推進“黨建+云思政”,在教育教學、學科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地方等方面,運用短視頻、紀實采訪、動漫繪畫、微課堂、紅醫故事小集等不同方式,將大量體現“紅醫精神”的史記資料和人物事跡放上微平臺,將紅醫歷史具象化,使思政課堂不再枯燥,提升醫學生思政工作的實效性,以當代青年欣然接受的方式推進網絡育人。
2.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實踐教育
(1)重溫紅醫精神,考察紅軍醫院與紅醫文化遺址。各醫學院校應用好第二課堂,組織醫學生實地走訪紅色文化遺址,參觀紅醫歷史陳列館、井岡山精神展覽館等,并通過家書照片、紅色文物等增強醫學生的認同歸屬感,鼓舞他們主動尋找和敘述紅醫故事,加深對紅醫精神的理解。各醫學院校可以組織師生黨員赴井岡山開展“紅醫尋根之旅”主題黨日活動,重點考察小井紅軍醫院和紅軍烈士墓等紅醫文化遺址,讓師生親身感受、體驗紅醫精神,讓紅醫精神入腦入心。
(2)開展專業特色活動,持續傳承紅色基因,推進黨建工作。一是建設和發展醫學愛好者協會、醫學研究社、紅醫文化論壇、青年志愿者協會、愛心社、大自救互助協會、紅醫文化宣傳隊等;
二是在新生入學教育,醫學生進行職業宣誓,各種專業職業技能競賽,醫師節、護士節,參觀校史館、精神展覽館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實踐活動;
三是做好暑期振興鄉村社會實踐、專業實踐采藥、中草藥標本制作、職業道德實習等第二課堂活動。除此之外,各醫學院校還可以舉辦紅醫精神主題的情景劇表演大賽、繪畫大賽、朗誦大賽、新媒體視頻制作大賽等,在校園宣傳欄、食堂、宿舍、教室、操場、圖書館等重要場所張貼紅醫文化宣傳標語和宣傳畫,以形成濃厚的校園紅醫文化學習氛圍。
(3)以便民義診等志愿服務形式在全社會開展紅醫文化推廣。便民義診志愿服務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行之有效,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的有效載體,使無私奉獻精神得到了拓展。各醫學院校可運用社會實踐活動和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醫學生深入社區、敬老院和鄉村一線進行愛心義診,開展醫學常識普及、家庭安全用藥講座、急救技能教學等實踐活動;
各志愿服務隊可定期組織師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社區、農村義診和健康宣教。便民義診志愿服務能讓醫學生從專業課堂中走出來,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增強自身的紅醫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3.紅醫精神引領醫學生黨建思政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1)成立醫學生黨建特色小組,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各醫學院校可將醫學生黨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優秀共青團員,分專業分年級橫縱向網格化成立紅醫精神黨建特色小組,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個人自學與集體研討結合進行思政理論學習,中共黨員帶領共青團員共建,打破專業年級限制,推進黨建思政模式落實,如定期開展紅醫精神主題線下學習活動、交流活動,以及延伸醫學相關專業學習體會交流、例考研經驗分享交流會、創新創業課題研究等。二是主動配合黨支部積極參與愛心義診和惠民實踐等主題黨日志愿服務,加強跨校區學生管理和對低年級黨員、廣大共青團員的考察,使紅醫精神在每個黨員、共青團員及醫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確保黨建思政模式的持續性和實效性。三是安排紅醫課程教師黨員擔任特色小組導師,把握活動方向,指導相關實踐活動,以保證實踐活動的專業性和長效性。四是充分發揮紅醫榜樣引領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讓每個特色黨員小組主動打造主題黨建招牌,建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等”模范黨支部,推進“四講四有”合格黨員的培養,推動學校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
(2)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法,感受紅醫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紅醫文化資源能充實醫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革新黨史學習教育渠道、空間與載體,喚起醫學生對黨史的情感共鳴。各醫學院校要讓醫學生走進黨史學習教育第一線,到紅色文化黨史紀念、紅軍革命遺址、紅色教育基地等參觀學習。各醫學院校要帶領醫學生深入紅色革命地區,親身感受革命老區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使醫學生理解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初心使命,感受紅醫英雄們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堅毅決心,進而樹立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職業使命。
(3)鑄就醫學生仁心仁術,使紅醫精神在傳承中生生不息。各醫學院校要講授紅醫精神文化淵源,把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下來的“醫乃仁術”理念融入課堂中,使之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愿奉獻,大愛無疆”醫者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醫學生教育中,各醫學院校應把“醫者仁心”放在第一位,使他們形成勇于擔當、無私奉獻、換位思考、懂得寬容的崇高品格。各醫學院校要聯合附屬醫院舉辦職業道德教育、仁心仁術分享會、醫德醫風研討會等,積極樹立醫護人員的先進典型,以此來鼓舞激勵醫學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信仰,引導他們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升學就業發展中將醫德醫品擺在首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院校肩負著為中國式現代化培育紅醫精神傳承者的責任和使命。這就要求醫學院校應以紅醫精神為引領,創新醫學生黨建思政工作新模式,引導醫學生牢固樹立政治堅定、救死扶傷的職業信念,強化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使命感,在健康中國建設中貢獻重要力量。醫學院校要通過課堂教育和黨建思政實踐教育,引導醫學生充分體悟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醫精神,厚植為民情懷,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創造,2022,30(11):6-29.
[2]胡瀟.紅醫精神在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引領[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02):79-81+120.
[3]李鋒清.紅醫精神與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融合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2,35(02):149-152+158.
[4]葉宗寶.紅醫精神的內涵及價值[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05):6-10.
[5]柴穎.關于“紅醫精神”的研究綜述[J].老區建設,2021(10):89-96.
Explorat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odel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Red Medicine
Cai Keshu, Qi Yan, Xiao Youzhang
(Medical Department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red medicine was nurtured and formed in the hard revolutionary war years. It is a multi-dimensional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CPC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health c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d gene of the CPC, and an important red resourc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party building.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spirit of red medicine in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red medicine spirit leading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
red medicine spirit leading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medical students, red medicine spirit lead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red medicine spirit leading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red doctor spirit;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medicaltalents;
practicaleducation